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氣候變遷因應法拍板,台灣將比任何時候更需要綠色人才

綠色人才招募令

台大生農學院長期推動以碳吸存為目標的新林業,圖為學生調校溪頭二氧化碳通量塔測量儀。台大實驗林管處提供

|

行政院於4月21日的行政院會後記者會上,正式拍板《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同時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底定台灣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基礎。減碳,更有法規的依據了,但當企業加速永續行動時,接下來可能會遇到的難題是:綠色人才何處尋?

台灣將推動《氣候變遷因應法》上路,預計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過去,「節能減碳」或許只是口號,如今已成未來人才必修課,該如何儲備綠色能力?

減碳,是企業接下來不得不面對的嚴峻課題。

隨著歐盟、美國、日本等宣布2050年要達到碳中和,去年歐盟更開出第一槍,將在2026年正式徵收碳關稅,減碳已是國際趨勢。

台灣為出口導向,又是國際大廠供應鏈的一環,面對強大國際減碳壓力,政府將推動《氣候變遷因應法》,預計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今年初,金管會也公布,從2023到2029年,全體上市櫃公司必須分階段完成碳盤查與查證,顯然,台灣企業勢必得盡快踏上轉型之路。

不過,當企業被迫加速前行時,才赫然發現:「人才哪裡找?」

未來人才必須納入減碳思惟

節能減碳,是我們從小到大最司空見慣的標語,隨時被貼在生活空間中,提醒我們隨手關燈、關水龍頭。然而,這次的企業「減碳」工程,並不是隨手做環保那麼簡單。

「碳中和」指的是,一家企業或組織直接或間接碳排放量,透過低碳能源、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達到抵消。別以為這是企業自己買塊地,種種樹就好。碳排如何計量、減量如何計算,每一項步驟、作法、計算、評估,都有嚴謹的國際認證和專業法規。

也就是說,碳中和轉型過程中,從碳盤查、能源管理、承諾、減量行動、碳抵換到認證等,每個階段都是一門硬專業,不僅要有熟知減碳相關規定的專家加入,讓確保每一步驟都合乎規範,也必動員業務、採購、研發、技術等不同部門一起參與,讓所有人都知悉相關概念。

難怪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盧虎生會說:「減碳,是未來人才在任一職場上的必備職能。」

減碳人才就是為了降低碳排,以及減少氣候變遷的影響,而任一領域,其實都與碳排相關。

例如,財管、金融人才,在投資上就需考量有利於永續發展的經濟活動與項目;或是為提升能源效率、降低使用石油化學材料,研發、技術等不同專業人才,都需要進行技術升級;而環安衛人才,則進行內部管理或教育。

許多走的比較快的企業,如宏碁、台達電等,皆已設立永續長,制定公司目標與策略;市場上也有了永續管理師、碳盤查顧問、碳管理師、碳審計師、碳交易員等新興職缺。

未來人才以核心專業出發,不管是商業策略、系統分析、財務會計、法務諮詢,或是前瞻能源與技術等,都必須納入減碳思惟,一起達到碳中和。

圖/森林土壤二氧化碳通量即時動態監測戶外教學。台大實驗林管處提供

培訓班助攻企業人才升級

如果說,企業減碳轉型並非空降一位「減碳專家」就能達成,那麼,企業該從哪裡找人,來負責帶領每個單位的所有人一起換上減碳腦?

現今許多企業的作法,是透過業界顧問公司、基金會等開設的培訓班,進行內訓,為員工增能。

以現今全球都很熱門的「永續管理師」為例,長期推動台灣永續工作的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就成立「企業永續管理師證照培訓班」,課程包含企業永續、永續金融、循環經濟、供應鏈管理等國際趨勢,以及國際標準與評估指標等,還有案例練習與實作。

人才結訓後投入企業,主要協助企業制定永續策略與活動、編寫企業永續報告書,或是減排、能源管理等。

台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特聘教授、同時也是培訓班講師的池祥麟表示,現今企業永續管理師培訓班十分熱門,甚至有些班級今年報名,要排到明年才能上課,其中課堂上不乏中高階主管,更有總經理、董事長。

前友達總經理暨執行長陳來助,在2003年就協助友達踏上減碳之路。近期,他也成立「零碳大學」,目前先攜手五家企業,直接進到業界現場,實戰企業如何進行減碳轉型。

如果說,企業培訓班是為了應急產業當前的減碳轉型需求,長期的人才供應,還是需要依賴高教體系,由大學培育具備減碳專業的未來新鮮人。

國際上,已開始出現大學新成立「碳中和學院」。以國際碳排大國中國為例,2020年,當中國政府宣布「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並通過《高等學校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後,包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大學,紛紛成立碳中和相關研究學院與中心。

其中包括碳排放監測、政策研究、金融體系,到能源、碳捕捉、材料等新技術開發,都是這些學院與中心的研究領域,多面性培育減碳所需人才。

台灣,目前雖還沒有碳中和相關學院或系所,但近年來,台灣的大學早已關注到「永續」趨勢,陸續開出結合氣候變遷、永續發展、低碳等相關課程。

但過往的課程,多半還是停留在倡議層次。對此,長期投入大學MBA教學的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說:「永續教育並不是要培育環保人士。」必須從倡議層次,進一步提升到實際落實行動。

課程由虛變實,掌握兩重點

要讓課程從虛變實,「產學合作」和「跨域整合」將是重要的兩大作法:

一、產學合作:為銜接瞬息萬變的產業環境,或是產學共同研究達到技術升級,緊密的產學合作將是重點。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就與台大等校合作開課,執行副總林泉興說:「減碳最一開始,應像商業策略一樣理解,」對於未來企業永續顧問的培育,課程包含金融業驅動低碳轉型、循環經濟趨勢、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真實價值評估與社會投資報酬率等實務工具,還有實作案例與企業實習,讓產學合一。

許多大廠也開始部署負碳排等前瞻技術,去年成功大學就設立國內首座負碳排示範工廠,攜手台塑等大廠,期望碳捕捉盡快落地。

成大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也與多達15家企業合作,其中的智能與永續製造學位學程,即聚焦智慧製造及碳中和技術,提供氫能冶煉、二氧化碳捕捉與儲存等前瞻技術課程與技術研究。

二、跨領域整合:減碳是一項跨領域專業,過去大學不同系所都有相關課程只是缺乏整合,未來將攜手培育人才。

盧虎生說:「台灣是否要碳中和學院是其次,最重要的應是盤點不同系所相關課程。」根據台大大學社會責任報告書,至2020年,台大已開設950堂以上的永續相關課程。例如台大生農學院,預計在下學期完成課程套組,集結了森林系、環工系、農藝系等相關課程,讓學生有機會跨領域進行系統性學習。

此外,過去被大家當作跳板科系的森林系,未來也有機會成為潛力科系。

盧虎生說,森林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碳庫,森林系人才在碳源與碳匯動態、永續森林經營與環境治理、木質及綠建築技術研發、生質能源技術研發等方向都有一定專業。近年來,已有一些排碳大廠聘請森林系人才,協助企業設計出有效的轉型策略。

「十年前談永續,大家以為我們是騙子,現在卻成為全民運動。」盧虎生說。

當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日日逼近,不管你為何專業,減碳都成為必修課題。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