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包材檢出化學物質PFAS高於國際!環團籲禁用
▋台電虧損達3826億元!經濟部擬爭取1000億元補貼
▋工研院首本組織永續報告書出爐,擘劃2035年技術策略
▋低溫假法制化?潘文忠建議因地制宜
▋台灣過半民眾仍不知「淨零政策」,逾四成高估綠能供電量
台灣包材檢出化學物質PFAS高於國際!環團籲禁用
PFAS (全氟/多氟烷基物質)號稱「永久性化學品」,具備防水、防油等特性,藏身在盛裝食物的紙盒、油炸物的紙袋,或作為紡織化妝品及醫療用品的表面塗料。由於PFAS不易被自然分解,生產過程容易污染環境,進入生態鏈中無限期累積,威脅人體健康。
全球性環保組織「國際汙染物消除網絡」(IPEN)2022年啟動一項針對食品包材PFAS含量的跨國調查計畫,環團看守台灣協會也參與其中,並於本月24日發布調查結果。該計畫共檢測17國、119件食品包材(含包裝、容器),有64個品項驗出PFAS、測出率達54%。其中,植纖餐盒的PFAS濃度最高,「總可萃取有機氟」(TEOF)含量平均6619ppm,較歐盟草案標準(50ppm)超標132倍。
而台灣送檢17個採樣品項,有8個品項受驗、7件檢出PFAS,測出率及超標情形較國際嚴重,以丹麥標準將視為「刻意添加PFAS」。檢出品項包括摩斯漢堡、頂呱呱的防油紙袋、Subway的餅乾紙袋、7-11及好市多的爆米花紙袋等。看守台灣已發函通知業者,並強調目前尚不適宜立即咎責,而是鼓勵業者偕包材生產商拒用含PFAS包材。
由於PFAS多達上萬種化學品,逐一列管緩不濟急,看守台灣與協荒野保護協會、野薑花公民協會等團體,也喊話政府最遲於2025年全面納管,非必要用途禁用。環境部回應,已呈報行政院推跨部會管理。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台電虧損達3826億元!經濟部擬爭取1000億元補貼
近年來國際燃料價格上漲,台灣電力公司截至去(2023)年底累虧達新台幣3826億元,舉債困難大增,並拖累特別股認購計畫。22日台電向經濟部長王美花報告財務狀況,王美花請台電進一步試算釐清當前財務狀況,特別是後續燃料成本走勢,包含天然氣價格預測及國際煤價波動等;以及當再生能源持續轉職供民間用電企業後,台電的成本能夠減少多少。
經濟部表示,將向政院爭取1000億元以上補貼支持,政院今天回應,將持續與經濟部商討台電營運情況,確保台電公司永續經營及台灣能源穩定供應。
為減緩台電連年赤字的財務狀況,這兩年經濟部陸續增資台電,112年度(2023年)總預算增資1500億元、113年度(2024年)增資1000億元,辦理穩定供電建設方案,另外疫後特別條例也撥補500億元予台電。經濟部22日再為台電向行政院爭取1000億元補貼,避免台電累虧加劇。
對此,行政院解釋,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原物料價格飆漲,燃煤、燃氣最高漲5倍及7倍。「台電協助擔任政策工具,承擔相當虧損,才能抑制通貨膨脹,近年物價漲幅明顯較各國低。」而針對台電營運情況,政院表示將持續與經濟部商討,確保台灣能源穩定供應之餘,台電亦能永續經營。至於電價是否因此調漲?電價審議委員會將在3月開會討論。
工研院首本組織永續報告書出爐,擘劃2035年技術策略
工研院於24日發布第一本組織永續報告書,並承諾未來每年第二季前將完成前一年的永續報告書,檢視永續發展目標完成進度。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今年第二季將完成2023年的永續報告書。
劉文雄分享,工研院是過去50年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推手,目前已是6000多人的大組織。2022年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設立組織永續發展辦公室,不僅要清楚研發方向,還需與時俱進、邁向組織永續發展。在永續報告書編製上,工研院參考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歸納出六大面向:科技研發、產業推動、社會公益、人才培育、友善職場和淨零永續環境。
針對研發方向,劉文雄表示,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主要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及智慧智能領域。已累積多項成果,包括導入亞灣智慧渡輪的擴增實境互動智慧窗,及協助軟板產業回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
低溫假法制化?潘文忠建議因地制宜
入冬最強寒流發威,各地低溫寒冷,有18縣市氣溫跌破10度,台灣宛如一顆「凍蕃薯」。為避免道路結冰及積雪,影響學生通行安全,全台有3縣市10所學校宣布放「低溫假」。
對此,教育部長潘文忠23日受訪時回應,溫度變化需由專業機構評估,過去颱風也是因地制宜,各縣市都有相關規範,教育部尊重各地機關和學校宣布停課措施。
潘文忠舉例,今年大學學測在冬天舉行,由於地區溫度差異大,首度提供達28度就啟動冷氣試場的服務,即是專業討論後的決議。雖然因寒流來襲沒有用上,但在氣候變化非常大的前提之下,有必要去做這方面的討論。
隨著氣候變遷異常加劇,氣候變化恐影響學生上課或通行安全,未來低溫、高溫是否放假,潘文忠認為應由專業主管機關通盤討論後,提供因地制宜的建議與參考指引。
調查:台灣過半民眾不知「淨零政策」,逾四成高估綠能供電量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委託大數據有限公司在2023年底、2024年初進行台灣「氣候變遷與永續生活調查暨網路輿情分析」,最新民調顯示,超過七成民眾認為氣候變遷已影響日常生活、近八成擔憂氣候變遷帶來的衝及。過半數(53%)受訪者表示個人、企業到政府都該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負責。
儘管絕大部分受試者對氣候變遷保有危機意識,也願意力行減碳,但政府宣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已有2年,仍有超過五成民眾不知台灣有「淨零排放」政策。逾半數認為台灣再生能源發展速緩慢,超過四成高估台灣再生能源供電量。
那麼有效因應氣候變遷的永續行動為何?43.8%受訪者認為個人交通面減緩氣候變遷最有效,也認同從飲食、旅居面著手推動永續行動。低碳生活轉型部分,民眾則認為減少一次性浪費與促進資源回收、提高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的發展和利用率,是因應氣候變遷最有力的政策。
除了民意調查,媽盟也交叉比對網路輿情分析,發現網友最擔心空氣品質、其次是極端天氣,呼籲政府藉政策推廣永續行動、企業則可透過永續商品呼應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