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三公投激辯3》黃士修火力全開批反核「恐懼治國」,甘崇緯揭核三黑歷史。中選會提供
今(11)日舉行的核三延役公投第三場電視辯論,由「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兼執行長黃士修代表正方,反方則由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甘崇緯出席。
黃士修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理學院學士班,曾赴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物理學系攻讀碩士班但未完成學業。返台後,他先後擔任高中數學及小學自然科教師,2013年創立「核能流言終結者」,並推動過兩次核能相關公投,包括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及2021年核四商轉公投。
甘崇緯則擁有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學院多媒體工程所碩士學位,曾任軟體工程師。2014年參與太陽花學運後加入綠黨,現為綠黨共同召集人,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黃士修:重啟核三每年可省600億,還能普發現金1萬元
黃士修先將矛頭指向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他回顧,2018年自己推動「以核養綠」公投獲得通過,否定了「非核家園」政策,但台電當時卻未修改能源規劃,也沒有推動核電延役。他表示:「美國密西根州Palisades核電廠退役三年後,只花兩年重啟,核三廠才停機三個月,要花幾年重啟?」
對於外界關注的台電財務狀況,黃士修指出,台電累積虧損已達4,500億元,仍堅持非核政策,導致台灣人均燃煤用電量高居世界第一,空汙問題也未改善。他引用數據,中火2024年發電量為272億度,而核二、核三加總可達300億度電,「這足以讓中火10台燃煤機組關閉,這是台中人的願望!」
他也批評上一場辯論反方代表林子倫「口口聲聲談SDGs與潔淨能源」,但因非核政策導致台灣潔淨能源比例下滑逾一成。他強調,核電每度成本僅1.5元,遠低於再生能源的5.5元,若全面重啟核電,每年可供應600億度電、節省約2,400億元;其中核三廠一年可省下600億元,足以讓全民每年普發1萬元,並用於健全台電財務與發展綠電。
黃士修進一步指出,再生能源政策成效不彰,台灣在2017、2021與2022年皆發生全國大停電。他警告:「一旦台灣遭封鎖,天然氣儲量僅能支撐十天,反核將削弱國防韌性!」
黃士修更將火力指向反核團體的論述,認為長期都用「核災」、「核廢料」等恐懼訴求來綁架社會大眾。他表示,因為台灣核電技術都來自於美國,美國在2021年曾多次表態可以處理核廢料。因此,時任總統陳水扁說出,核四無法處理核廢料時,曾引起美國政府震怒。
另外,黃士修引用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報告,指出福島核災並未造成死亡或癌症增加,核電廠更是抗震性最強的建築之一,離斷層區很近的女川核電廠甚至曾作為居民避難所。
至於恆春斷層,黃士修批評,該說法僅是地質學家陳文山、李錫堤的個人意見,並非經專家程序確認,核三廠經加固後耐震能力已提升至1.384G,可承受7級(0.4G)以上地震。
黃士修主張,反核團體長期散布的謠言與恐懼,不僅撕裂社會,也阻礙了台灣民主與自由的進步,呼籲大眾以科學與理性看待核能。同時進一步強調,歐盟已將核能列為綠色能源,Google、微軟等跨國企業也要求供應鏈達成「全天候無碳電力(24/7 CFE)」,反核將削弱台灣產業競爭力。

甘崇緯:核三在恆春斷層上,地震恐致廠房撕裂
「根據主文描述看似理性,但我們真的需要這樣做嗎?台灣需要缺電到非得重啟已除役核電廠的地步嗎?」綠黨共同召集人甘崇緯以工程師與兩個孩子父親的身分,質疑重啟核三廠的必要性。他引用數據指出,自核三二號機停機以來,台灣有97%時間的備轉容量率維持在10%以上,即便尖峰時段也有6.2%的安全水位,顯示停用核三後並未出現缺電。
甘崇緯認為,透過節電與再生能源發展,電力供應可持續成長。他直言,光節電一年就能省下206億度電,已超過核三廠2023年的全年發電量,因此重啟核三並非必要。
至於不少民眾認為6.2%的備轉容量不足,未來AI技術增加、資料中心不斷增建,恐將帶來龐大用電需求。甘崇緯則提出核三廠過去的「黑歷史」作為反駁,包括1985年一號機曾發生氫氣洩漏火災、1993年因過濾系統故障造成輻射廢水外排,2001年的「3A事故」更導致全廠停電且備用發電機全數失效,幾乎釀成核災,今年3月核三也再度發生火災。他強調:「這些事件不僅是人為疏失,更代表核三廠本身存在嚴重的系統性風險。」
此外,他引用台電地質報告指出,核三廠下方存在「恆春斷層」,一號機廠房更直接建在斷層剪裂帶上,若發生地震可能導致廠房撕裂;二號機則位於背斜軸上方,一旦地層因地震擠壓隆起,整座廠房恐被頂起造成嚴重變形。甘崇緯認為,面對已知的地質風險,重啟核三是在拿台灣未來冒險,呼籲應以科學為依據,而非押注在存在高風險的選項上。

黃士修怒吼:蔡英文也認可安全,環團才是核廢料問題元兇
「甘崇緯果然又在跳針!你所提到的斷層、核廢料及綠色能源等議題,在首場辯論中,葉宗洸教授已經有過相關說明,都沒在聽!」在第二次發言上,黃士修再次針對甘崇緯提出的斷層、核廢料與綠能等議題反擊。
尤其在核廢料議題上,「民進黨執政幾年了,說要處理核廢,立法了嗎?!修法了嗎!?九年了沒有動!」黃士修指責反核團體才是耽誤核廢處理的元兇。他表示,美國、歐盟、日本皆有處理高階核廢料的技術與最終處置計畫,反觀台灣因反核團體的阻撓,導致相關立法與修法停滯,才是核廢料問題無法解決的根本原因。
此外,黃士修怒吼:「你們說核電廠有斷層、老化、爆炸等風險問題,難道過去蔡英文不知道嗎?」他表示,蔡英文政府九年完全執政,從未提前關閉核三,顯示政府也認同其安全性。
對於「40年壽命已到」的說法,黃士修指責反方:「葉宗洸老師在首場辯論都說那是為了反托拉斯法、反壟斷的做法,你都沒在聽!」他強調,美國100座反應爐,有九成反應爐延役至60年甚至80年。
黃士修甚至批評下一場反方代表吳亞昕:「你憑什麼代表新世代年輕人?」他批評吳亞昕過去參與的自學團體在2014年響應民進黨反核行動,占領忠孝西路,當時警方出動鎮暴水車,勸導撤離未果。竟然有人甚至將三歲幼童叫醒、穿上雨衣推上街頭充當人肉盾牌,直言這是「毫無人性」。他建議吳亞昕雖年僅20歲仍有機會改變,自己在24歲時便看穿反核論述、26歲成立科學社群,「我能做到,不是因為我聰明,而是因為我努力。」
黃士修以自己過去也參加過反核運動,但後來卻成為支持核能代表者表示,過去幾十年社會被反核論述誤導,2013年成立「核能流言終結者」科學社群後,便著手以科學數據反駁反核團體;第一份報告就指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自行估算的核四運轉成本40年需逾一兆元,但換算成8000億度電,每度僅1.4元,且已包含核廢料處理費用。黃士修說,「這項數據甚至引發綠盟與其他反核團體爭議,卻也讓時任綠盟秘書長洪申翰十多年前就已明白,核電價格低廉且核廢料可被處理!」
黃士修最後還批評最終場辯論會反方、屏東立委莊瑞雄。他指出,反核團體如同蒙上眼罩,任由生態環境與國防安全遭受威脅,更點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及黑熊學院近期推出的反核文宣,質疑其來源與背後資金。黃士修也質疑屏東縣長周春米長期反對核三延役,卻無視恆春鎮鎮長與里長多表態支持核三延役的民意,並諷刺其官僚作風與背離鄉親。

甘崇緯:期盼核融合、新核能技術,核分裂風險太高不合適
在第二次發言中,甘崇緯針對黃士修的論點逐一反駁。甘崇緯強調,核三為第二代反應爐,無法裝填新式核燃料,且台灣至今沒有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無法在2050年前達成歐盟規定。不符合歐盟將核能列為永續能源的條件。
針對防震情形,甘崇緯舉美國加州洪堡灣核電廠、日本敦賀等因靠近斷層而停用的核電廠為例,主張核三同樣應退場,同時質疑黃士修提出核三廠防震係數「1.384G」正確性,因與台電公開資料僅「0.72」數據不同。
甘崇緯更從工程的角度提出「浴缸曲線」理論,指出核三廠已屆40年的使用年限,處於設備最容易出問題的「後期」階段。
對於延役經費問題,甘崇緯以美國加州魔鬼谷核電廠為例,延役5年成本高達新台幣2500億元到3900億元,且仍無法保證零風險。福島核災的巨額賠償與長期疏散成本,台灣根本無力承擔,戰爭情境下,大型集中式電廠更易成為攻擊目標。
甘崇緯表示,台灣應投資具未來性的能源,而非押注在高風險能源上。2024年總統大選時,三大政黨與多數民眾已達成共識:2030年燃氣占比逾45%、再生能源占比逾27%。他強調支持綠能,但反對毀林搶地與貪汙舞弊,呼籲建立公開透明制度、揪出弊案、糾正錯誤選址。
「我不喜歡用擁核、反核來二分化,因為都是要支持低碳!」甘崇緯指出,大家都盼核廢料能有安全、低成本且快速減半衰期的技術,或是核融合技術成熟商轉。然而在此之前,現有核分裂發電對台灣風險過高,不值得依賴;相反,台灣擁有良好風場、充足日照與豐富地熱,應加強溝通、監督與法規,兼顧生態與原住民族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