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ESG暨CSR歷屆報導

CSR意義——永續企業新標準

第一屆《遠見》企業社會責任大調查
CSR意義——永續企業新標準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葉保強

| 攝影 陳應欽

跨國龍頭運動服飾企業Nike,一向與「血汗工廠」「剝削勞工」的惡名如影隨形。

今年4月13日,Nike力圖擺脫「剝削」形象,出版《2004財政年度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詳細報導它全球七百家外包工廠經營情況的改良。

從昔日的迴避、否認、抗辯、消極,到今天的大力肯定企業社會責任。

Nike能,其他的企業為何不能?

有遠見的領袖必須認識到企業的健康發展,除了必備金融資本及物質資本外,還要兼具自然、人文、社會及倫理資本。

一直以來,主導商業的唯一基線,就是利潤,但經驗證明這並非商業的正道。二十一世紀的企業若要永續經營,必須徹底調整理念,從對單一基線的堅持,轉變成對三重基線(triple bottom line business)。

三重基線包括財務基線、環境基線及社會基線。財務基線是指公司經營的經濟效益,由公司財務年報展示出來。實行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的企業除了做財務審計,還做環境審計及社會審計。

環境基線關注自然資本。相關的指標包括企業是否遵守環保法令及標準,如何使用能源、處理廢物、循環再造等。

社會基線包括社會資本及人文資本的保持及開發。社會資本重視社會成員之間的互信及互惠合作的關係;人文資本包括教育、醫療衛生等投資,在永續發展是關鍵的。企業可發揮專業,在保障人權、保護勞工、社區發展、教育等方面做努力。

台灣企業不缺人才,卻缺人品。雖然為肯定企業貢獻,開設了不少企業經營獎,但唯獨沒有商業倫理或企業社會責任獎項。這是無意的遺漏,還是反映更深一層的價值或偏見?

《遠見》雜誌這次「企業責任大調查」,是台灣首次以企業社會責任為主軸做的調查,意義非常深遠。《遠見》雜誌的創辦人高希均教授深切體認到企業社會責任對台灣產業的重要性,敢為人之先,推出這項有意義的調查計畫,為台灣企業社會責任的開展踏出關鍵的第一步。

(作者為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長期投入CSR研究,為本次調查指導顧問)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