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公約談判加拿大登場,締約國立場卻空前分歧
▋蔡賴自述8年能源轉型成績單,環團反提90件建言
▋德國祭供應鏈新法!違者罰全球年營收2%
塑膠公約談判加拿大登場,締約國立場卻空前分歧
各國本週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進行首次《全球塑膠條約》談判,該條約不僅涵蓋該如何處理塑膠,更包括管控塑膠生產量、使用方式,如果各國能達成協議,將是繼2015年巴黎協議以來,解決全球暖化碳排的最重要協議。然而,路透社指出,各國在談判初期對條約內容看法嚴重分歧,要有具體共識恐怕不容易。
根據美國聯邦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US Federal Lawrence Berkeley Laboratory)4月中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塑膠約占全球碳排5%,如果不加以限制,2050年可能占碳排20%。然而,就在各國展開談判之際,石油化工業以及依賴石化產業較深的政府,對於限制生產某些化學物質,保持強烈反對態度。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持正面態度的國家,立場也不完全一致。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美國代表團希望這些條約在目標上具有企圖心,但還是會讓各國決定該怎麼實現目標,與巴黎協議的架構類似。然而,包括歐盟、墨西哥、澳洲、日本、盧安達、烏克蘭等國,卻主張制定強而有力的條約,要求工業製程中的化學品使用必須完全透明化,並受到嚴格監管。
世界地球日蔡賴接見環團,談能源轉型與永續發展
依據往例,蔡英文總統在世界地球日當天接見「全國NGOs環境會議」代表團體;今年共計14名團體代表參加。蔡英文列舉8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的成績,截至今年2月,台灣光電加風電的裝置容量,目前離岸風機也已經安裝完成296座,累積裝置容量達到2.37GW,2023年台灣再生能源發電已經達到267億度,相較於2016年127億度,成長將近110%。
法案方面,完成礦業法、海洋汙染防治法等多項法規修訂,修訂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和氣候變遷因應法,並且成立碳權交易所,進一步核定「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另外,海洋保育法草案,行政院已送交立法院審議。
環團則提出90件建言案,包括彰化芳苑濕地保存、停止興建晶鼎焚化爐、禁用山豬吊等。環團表示,今年關注山豬吊殘害黑熊、反對四接等議題;呼籲加速碳費制定及碳稅規畫,以及芳苑濕地是全國唯一僅存的海牛車文化資產,應積極守護。此外,為保護台灣黑熊應全面禁用山豬吊。
賴清德副總統回應表示,未來新政府會持續守護環境,並視環境會議為雙向合作平台,借重環團視野,透過平台向社會說明政府作為,期盼共同面對問題。
德國祭供應鏈新法!違者罰全球年營收2%、三年拿不到政府標案
去年生效,並在今年初增加強化條款的德國的供應鏈盡職調查法(SCDDA),要求企業在業務、供應鏈中識別、評估、預防、補救任何潛在的人權和環境違規行為,就算是發生在供應鏈伙伴身上的問題,也得概括承受。此外,企業還必須提供讓員工投訴勞權、環境違規行為的捷徑,即便這些員工不是由企業所直接聘僱依然適用。
消息一出,不少企業主苦嘆,要適應受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已經很不容易,如今德國又有新的供應鏈法規,代表企業必須負擔額外的合規和報告成本。印度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教授蒂哈(Biswajit Dhar)表示,如果不遵守德國制定嚴格規範,進入該國市場可能受影響,而德國還有可能成為歐盟內供應鏈規範的標竿。
一旦違法,企業可能面臨80萬歐元(約合新台幣2795萬元),或是企業全球年均營收2%的鉅額罰款,而且還會被排除在德國所有政府合約之外。而且該法適用的範圍也逐漸擴大,去年僅適用在3000名員工以上企業,但現在只要是擁有1000名員工,或者是外國企業在德國註冊的分支機構,一律得遵循供應鏈盡職調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