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任經濟大臣鬆口:重啟核電站至關重要
▋台灣西海岸泥灘地百年消失58%,候鳥、東亞水鳥恐消失
▋台電推動地熱開發,瞄準大屯山20%國內潛能
日本新任經濟大臣鬆口:重啟核電站至關重要
日本新首相石破茂10月初宣示就職後,各界關注他的能源政策。競選自民黨總裁時,他曾力主全力淘汰核能,也是九位候選人中反核立場最鮮明的第一位,但路透社指出,他選上首相後,停止對「零核能」的呼籲,轉而提倡使用水力發電等再生能源,並加強節能措施。
日本新任經濟大臣武藤容治則表示,將最大限度利用再生能源,也會儘量安全重啟核電。特別是在更多數據中心、半導體工廠興建完成後,電力需求將成長,「確保能源供應無虞,是日本經濟成長的最重要部份。」
去年日本電力供應中,太陽能、風能、水力佔1/4,其餘大部份油煤炭、液化天然氣提供,而核能約佔總發電量9%。目前日本運行中的核能反應爐有11座,約為福島核災前的1/5,但去年,進口的液化天然氣、煤炭一共花費日本12.4兆日圓(約合新台幣2兆7000億元),佔總進口額11%,而且在通膨下,帶動日本生活成本上升,成為石破茂政府不得不解決的棘手難題。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而東京電力也打算重啟全球最大的柏崎刈羽核電站,但尚未得到所在地新潟縣批准。武藤容治表示,東京電力尚未解決當地所有社區的安全問題,但為了平衡供應電力、管理電價、減少碳排,重啟核電站至關重要。
台灣西海岸泥灘地百年消失58%,候鳥、東亞水鳥恐消失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8日發布研究結果,顯示台灣西海岸的泥灘地在過去百年內減少了約58%。這一發現刊登於國際期刊《Wetlands》,並呼籲重新檢視沿海地區的土地利用規劃,以減少天然棲地的流失,達成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
研究顯示,台灣西海岸的泥灘地變遷可分為三個時期。1920至1950年間,泥灘地面積持續增長,但自1950年代起,由於大規模的人為開發,泥灘地逐年減少,至2010年約有58%的泥灘地消失。水庫和水壩的興建阻斷了泥沙的流入,影響了泥灘地的自然增長,而現有的泥灘地則逐步被填海、養殖、農業及工業開發所取代。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指出,目前全台唯一剩餘的完整泥灘地包括彰化的漢寶濕地、芳苑濕地和濁水溪出海口的大城濕地,這些地區是候鳥的重要棲息地,並孕育了大量無脊椎生物。
泥灘地不僅提供碳儲存等生態服務,還承載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對維持東亞水鳥的生存至關重要。 全球泥灘地自1984至2016年間流失16%,而亞洲地區的泥灘地流失程度更是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台電推動地熱開發,瞄準大屯山20%國內潛能
台電先前已在2023年啟用宜蘭仁澤地熱電廠。近期,由於大屯火山群的地熱潛能約占全國20%,台電與台汽電以及國際知名地熱開發商如台灣倍速羅得和GreenFire Energy等公司合作,簽署了「大屯山地熱合作意向書」,預計在明年10月前完成地熱探鑽模型的規劃,隨後進行實地鑽探,首要鎖定萬里磺山區域。
台電再生能源處表示,政府下個階段綠電發展目標將重點放在地熱上,儘管其前期探勘開發風險較高,且投入成本可能歸零,但透過地熱探勘研究可以分攤成本並引進國外技術。地熱作為可控且全年穩定的再生能源,具備與傳統機組相似的可控性。然而,鑿井前需進行可探勘性調查,單口井的探勘成本接近1億元,若未發現地熱則該成本即為沉沒,這使得地熱開發具有挑戰性。
除此之外,台電正在擴建宜蘭仁澤地熱電廠,此電廠每年能生產近470萬度的綠電。擴建後,除了繼續發電,電廠在發電過程中所用的熱能不會消耗水資源,因此產出的尾水溫度可達攝氏40度。台電計畫與當地鳩之澤溫泉合作,提供多樣化的泡湯體驗,這將進一步推動當地的觀光發展。擴建工程預計將於明年啟動,並預計在後年帶來實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