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ESG週報》美國大選倒數20天!《經濟學人》:川賀能源政策差異,沒你想像得大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認為,川普、賀錦麗的能源政策差異不大。X by @bluhue123、@elonmuskjesus

|

▋美國大選倒數20天!《經濟學人》:川賀能源政策差異,沒你想像得大
▋法國用廢核電廠金屬做叉子,引反核人士抗議
▋台灣淪為塑膠垃圾場?環團報告:每年進口24萬噸廢塑膠

美國大選倒數20天!《經濟學人》:川賀能源政策差異,沒你想像得大

美國總統大選即將在11月5日登場。各界憂心,若川普(Donald Trump)當選可能讓拜登時期的綠色新政戛然而止,若賀錦麗(Kamala Harris)勝出,則對大型石油集團是壞消息。但《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兩人的差異可能沒有你想像的大,綠能補貼政策可能在川普上台後繼續運作,而大型石油企業在賀錦麗領導下的美國持續蓬勃發展。

事實上,賀錦麗深受環保人士期待,因為她曾經在副總統任內,對《降低通膨法案》中投下關鍵一票,更早期擔任加州總檢察長時,也因為石油公司在從事海上開發時管線損壞導致石油外洩而起訴該公司。2019年參與民主黨初選時,她主張禁止頁岩油開採、綠色行政,可能宣布美國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對氣候政策的雄心壯志與拜登相比顯然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經濟學人》分析,賀錦麗很有可能會同時擁抱清潔能源和化石燃料,而且此次競選總統期間,立場已轉向支持國內石油、天然氣、頁岩油開採,還公開支持開發核能,大致上是延續拜登目前的施政方向。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然而,倘若川普當選,能源口號為「鑽探吧,寶貝!鑽探!」,且任內率領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他,是否帶來政策大逆轉?多位專家向《經濟學人》表示,若川普在大選勝出,全面廢除《降低通膨法案》的可能性極低,原因是近八成的稅收優惠,都流向共和黨較具優勢的選區,而且在8月份已有18位共和黨國會議員聲明,反對廢除《降低通膨法案》。

但兩人仍在若干議題上有別,像是賀錦麗對氣候技術、綠能的投資就更積極,反觀川普則會讓相關機構獲取所需資金變得更加困難。能源顧問公司伍德麥肯錫(Wood Mackenzie)估計,倘若川普勝選,四年任期內將減少能源轉型投資,使美國到2050年相關投資減少1到6兆美元(約合新台幣32.2至193.18兆元)。換言之,美國選民在11月大選的關鍵抉擇,不是保持目前的減碳步伐,就是放慢它,但可以確定的是,前進方向不會改變。

法國用廢核電廠金屬做叉子,引反核人士抗議

核電廠關閉後,棘手的設施、核廢料該怎麼處理,是各國在發展核電時極為頭痛的問題。近期法國能源公司EDF在該國與德國邊境的費瑟南核電廠(Fessenheim Nuclear Power Plant)關閉後,提出創新解決方案:把部份剩餘材料變成叉子、平底鍋和門把。

該公司強調,只有「非常低放射性」的金屬,會被用來鑄造鋼鐵,其他材料將送往核廢料處理設施。倘若該計畫通過審核,佔地15公頃的新回收中心將設置在費瑟南核電廠附近。「這將使我們在40年內處理50萬噸低放射性金屬,」EDF費瑟南核電廠前任總監傑瑞(Laurent Jarry)強調。

不只是使用核電廠內的金屬來做叉子、平底鍋、門把,瑞典、德國、美國也已經使用類似技術來熔化金屬重新利用。但並非所有人都支持給放射性材料「第二生命」,法國反核人士指出,放射性的暴露沒有無害門檻,即便是極低劑量,也會對人類造成風險,增加某些癌症發病率,因此法國公眾可以在2025年2月前針對前述計畫投票。

0圖/費瑟南核電廠(Fessenheim Nuclear Power Plant)關閉後,提出新的解決方式,卻遭到反對。X by @N_Schmid

台灣淪為塑膠垃圾場?環團報告:每年進口24萬噸廢塑膠

隨著《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於11月底展開,長期關注廢塑膠問題的國際污染物消除網絡(IPEN)與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等環保團體共同於14日發布報告指出,2022年廢塑膠處理量高達278萬噸,較2018年增近一倍。台灣每年平均也從國外進口約24.4萬噸廢塑膠,許多是品質低劣、難以回收的雜質,不僅佔用現有焚化爐處理垃圾量,恐造成二次汙染。

報告指出,2022年台灣的廢塑膠處理量達到278萬噸,幾乎是2018年的兩倍。造成這一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過去全球超過三分之二的廢塑膠都是由中國處理,但隨著2018年中國實施海洋垃圾禁令,這些廢塑膠便轉向台灣和東南亞國家,導致台灣的廢塑膠進口量大幅上升。在2012至2023年間,台灣的廢塑膠進口量有所波動,平均為24.4萬噸,而在2018年曾達到高峰,進口量高達42.9萬噸。

台灣進口的廢塑膠主要來自日本、英國和荷蘭等國,以每公斤僅5元的低廉價格收購低品質的廢塑膠,其中部分被轉換為固體再生燃料(SRF)。近年來,台灣共查扣了123件違規進口的廢棄物,其中63件為廢塑膠,佔比超過一半。

圖/台灣的廢塑膠進口量平均為24.4萬噸。取自看守台灣協會提供簡報

另外,報告顯示,台灣的塑膠產業規模龐大,每年進口約1300萬噸的塑膠原料。然而,經過生產過程,最後只產出約1150萬噸的塑膠產品,意味著有約150萬噸的塑膠在生產過程中流失,可能透過廢氣、廢水等方式進入環境,造成污染。此外,塑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下腳料也持續增加,加劇了廢棄物問題。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呼籲政府加強減塑政策,從源頭減少塑膠的使用,並完善回收體系。環境部對此回應,目前已禁止將進口廢塑膠用於生產固體再生燃料(SRF),並強調會持續改進回收系統,以應對不斷增加的塑膠廢棄物挑戰。

延伸閱讀:美國大選倒數兩個月,兩陣營氣候政策四大差異一次看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