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永續產品生態設計規範」、「數位產品護照」制度將陸續實行,影響台灣紡織產業巨大。這些屬於供應鏈端的業者,如何和品牌端一起把產品從設計到上架的每一筆帳都算得清楚?
隨著「碳有價時代」來臨,你使用的每一項產品,生產地、使用材料和來源、製造過程、碳排放等,都可能牽動製造者必須繳交的碳費。而歐盟也推出兩大制度,使每一個環節都能清楚被釐清。
兩大制度陸續上路,對產品生命週期有更全面掌握
第一個制度是永續產品生態設計規範(Ecodesig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gulation ,ESPR),強化供應鏈可追溯性、透明度,並推動循環經濟、增加永續性,以及減少對環境的衝擊,已在2024年中公告生效,但詳細規範目前正在歐盟立法機構進行談判和磋商,優先管制商品包括五大項:電池、電子產品、紡織品、建築材料、包裝材料。
第二個制度是「數位產品護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政策,自2026年起,要求在歐洲販售的商品,必須提供生命週期資訊,如材料組成、碳足跡、能源使用、可維修性、環保標準合規性和回收指引等。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對於受制度影響甚鉅的台灣紡織業者而言,該如何迎戰這兩項新制度?「國際數位時尚論壇」(DigiFashion Forum)日前邀請三位專家進行對談,討論這兩項新制度的挑戰與機會。
成敗關鍵在數據,可望推動新一波數位轉型浪潮
首先,在這兩項制度的挑戰方面,比利時顧問公司MASJIEN共同創辦人克蕾絲(Ann Claes)分析,數位產品護照制度可成為推動循環經濟的重大驅動力,但取決於輸入數據是否正確。特別是目前紡織供應鏈複雜且跨越國度,必須依賴不同合作伙伴,才能提供數據、驗證數據,但很多企業還沒準備好因應這個需求。
而數位產品護照也有可能推動新一波紡織業的數位化發展。克蕾絲分析,目前紡織業仍有很多系統未優化,從管理階層的心態到系統,都需要進行改革,才能使數位產品護照制度落地執行。
特別是在亞洲紡織產業,數據化程度明顯不足,也凸顯數位轉型的重要性。設計與研發公司Tweener總監瑟蕾諾(Emilie Serrano)建議,企業應加強數據管理,這不只攸關自身行業與供應鏈,也關係到品牌的整體商業策略、產品耐用性、可修復性,還有市場上紡織品的生命週期管理。
然而,克蕾絲卻指出,雖然企業都知道數據很重要,但不是所有時尚行業都已經採用追溯工具,但如果可以從採用現有的技術開始,會是一個不錯的準備方式。
AI與區塊鏈,是兩大關鍵技術
AI就是目前最炙手可熱的技術之一。近期剛成為輝達(Nividia)新創鏈結計畫一員的時尚科技新創DMKTZ執行長謝賀祥表示,目前正在做的,就是幫助紡織行業更有效率、更輕鬆累積數據和設計,把AI無縫融入工作流程。
換言之,當設計師在設計作品時,就可以透過數位設計、數位紋理捕捉產品最終的外貌和布料的物理特性,並輸入所有的布料資訊、成分、製造參數,減少設計過程中試錯的成本和浪費,也會使企業更能掌握產品製程的每一環節。
除了AI以外,區塊鏈也是另一個備受期待的技術。克蕾絲表示,數位產品護照的一切都關乎透明度,而且數據必須是可審計、不能更改,這些都是區塊鏈能做到的,但區塊鏈並非歐盟法規的一部分,自然不會有指令要求必須使用區塊鏈技術。
謝賀祥分析,數位產品護照將能使時尚品牌強化品牌故事敘述,可以向消費者傳達產品的循環性、永續資訊。一旦消費者與產品建立更深連結,他們就會更珍惜使用產品,也會想辦法延長產品壽命。
溝通和執行也重要,不能讓供應鏈覺得增加更多成本
「技術已經具備,但關鍵的成功因素是標準化,其次是溝通和執行。」謝賀祥表示,亞洲供應鏈和歐洲品牌確實存在差異。
像是歐盟制定數位產品護照標準,但供應鏈面臨如何盈利、降低成本、如何遵守全球法規、滿足客戶品牌要求的種種挑戰,雙方必定要有良好的溝通管道,理解彼此痛點,並找到平衡點才行。特別是供應鏈的利潤空間較低,如果一定要他們增加更多成本才能符合某些標準,他們就會放棄。
而這一切,都和時下最熱門的時尚產業新趨勢「永續設計」(Eco-design)有關。瑟蕾諾指出,在數位產品護照制度中,最重要的是數據收集、分析方法的一致性,但更重要的是,所有人應該要了解何謂永續設計。
所謂「永續設計」,就是一種降低產品在其整個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的設計方法。瑟蕾諾認為,永續設計可以在概念階段就採取行動,但製造商、供應鏈中的每一份子也需要改善技術,並在材料消耗、廢棄物、能源管理方面做出努力,也要考慮整個生命週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