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gle公布白皮書,表示AI可進而達成歐盟碳中和目標。示意圖。by pixabay
Google公布最新白皮書,表達AI應用可加速氣候行動,達到歐盟碳中和目標。從資料、技術到市場機制全面發揮 AI 潛力。AI該如何結合政策、人才培育、基礎設施,引領國家加速減碳?
為協助歐盟實現 2050 年碳中和目標,Google 日前發布白皮書《AI 助力歐洲實現氣候目標》(The AI Opportunity for Europe’s Climate Goals)政策路線圖,提出「啟用(Enable)」、「部署(Deploy)」、「引導(Guide)」三大策略,從資料、技術、人才到市場機制,透過 AI 來驅動歐盟氣候行動。
報告指出,透過 AI 支援的排放監測、預測與最佳化技術,到 2030 年可幫助減少全球 5~10% 的溫室氣體排放,等同於歐盟全體年度排放量。AI 工具能夠自動分析能源使用數據、預測極端氣候事件,並在供應鏈與工業流程中找到減碳機會,為全球減碳再添助力。
在建築管理領域,AI 模型可準確預測電力與暖通需求,並透過自動化控制與需求響應機制,將大型建築的能源使用量降低 20~40%。同理,在製造業,AI 驅動的預測性維護與流程最佳化亦可顯著減少機械浪費與停機能耗,推動工業節能。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在經濟效益上,生成式 AI 預計在十年內為歐洲經濟帶來約 1.2 兆歐元的增益,並有望提高年均生產率 1.4%。快速吸納 AI 解決方案,能協助中小企業加速數位轉型,實現「綠色成長」與「數位強國」雙重目標。
Google獻三大計,AI助歐盟達碳中和
報告指出,Google建議歐盟必須同時從「啟用」(Enable)、「部署」(Deploy)與「引導」(Guide)三大面向著手,才能充分發揮AI效能,推動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首先,「啟用」構成了智慧化氣候行動的基石。Google建議歐盟透過資助與標準化推動智慧電表、哥白尼衛星及地面感測器的廣泛部署,並為中小企業提供寬頻補貼。截至目前已實現78%的Gbps網路與89%的5G覆蓋,為AI應用提供快速穩定的連線環境。
在資料層面,Google建議「歐洲數據空間 (Common European data space)」統一運輸、能源、工業與農業等多個領域的資料標準,並建立兼顧GDPR合規的跨部門分享機制,確保AI模型能取得互操作的高品質氣候數據。在人才方面,Google建議歐盟鎖定培育兼具AI技術與氣候領域專業的跨域人才,為未來的智慧氣候行動提供人才。

第二,「部署」階段,Google建議歐盟運用AI模擬碳減與適應政策,並透過數位分身地球系統(Destination Earth)整合大氣、海洋與陸域數據,精準預測洪水與野火風險。能源領域則以AI優化電網擁塞管理,統合分散式能源與儲能,並依《建築能源性能指令》強化需求預測與響應,助力建築能效提升20~40%。
此外,Google建議歐盟在「淨零工業協議」(Clean Industrial Deal)框架下,設立AI沙盒,推動鋼鐵、水泥等高耗能產業的熱能回收與製程最佳化,加速減碳研發。運輸與農業領域也同步升級,透過歐盟發布《AI for Transport路線圖》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監測飛機凝結尾跡;農業方面則透過專項基金支持AI作物監測與害蟲防治,進一步提升產量並減少廢棄。
最後,引導(Guide)階段,Google建議制定資料中心永續評級機制,要求依時段與地區披露碳中和電力使用比例,並簡化廢熱回收與再利用的許可程序。同時,建立AI模型運算能耗評估標準,精準量化運算碳足跡,以提高透明度與問責。
在電力市場機制改革方面,Google認為歐盟可更新《電力市場設計》(Electricity Market Design, EMD),以誘因支持地熱、長時儲能及先進核能等靈活碳中和電源,並推動全天候24/7碳中和電力採購協議與細緻化原產地證書機制,同時簡化再生能源及資料中心接入電網的審批流程,加速綠電發展。

簽署首宗地熱、風電購電協議,望達成全年無碳電力
歐洲之外,Google在亞太地區,尤其是台灣也投入再生能源投資。今年,Google與倍速羅得(Baseload Capital)簽署了台灣首宗地熱電力購電協議,未來將為全國電網提供10MW穩定基載電力,補足太陽能、風力等間歇性再生能源的缺口。
同時,Google 也與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合作,簽署在台灣首宗離岸風電購電協議。根據協議,預計自 2027 年起,「渢妙一期」離岸風場開始運行後,將供應 Google 位於台灣的資料中心及辦公室穩定的風力電力。
Google 透過即時能源匹配與智慧調度,將風能、太陽能、地熱與長時儲能整合運行,確保 AI 工作負載全年無休採用潔淨電力,也助力達到碳中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