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核三公投首場激辯!曾文生對葉宗洸喊話「在核電前線的是我的同仁,也是你的學生」

中選會主委李進勇(中)主持,清大教授葉宗洸(右)與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左)。圖/中選會

|

今日(8月3日)舉辦首場核三廠重啟公投辯論會,辯論主題為「是否同意在主管機關確認安全無虞後,繼續運轉第3核能發電廠?」。正方由清大原子科學院長葉宗洸出席,反方則派出台電董事長曾文生。

葉宗洸澄清核三安全問題:耐震高於101大樓,福島核災原因為海嘯

「我們台灣就是一個資源匱乏的一個島國,我們的電網是屬於獨立電網,我們的能源98%必須要依賴進口。」在第一輪發言中,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葉宗洸首先點出台灣能源面對風險,一旦遭到中斷,將對國家運作會造成嚴重影響。

葉宗洸強調台灣能源安全存量,核能燃料的庫存可達18個月至36個月,相較於燃煤僅能維持36天、天然氣僅7至11天,核電廠具有不可取代的備援價值,足以支撐關鍵機構如軍事指揮中心、醫院及政府單位的基本電力需求。他引用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美國退役海軍情報官古德曼對外發言來強化此論點:「台灣至少應保有1座核電廠,以維繫5%至6%的基礎發電量。」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葉宗洸還以烏克蘭戰爭為例,指出俄羅斯雖然摧毀了所有化石燃料電廠,卻從未攻擊核電廠,因為核電事故造成的破壞超越單一國家的承受範圍。相對地,核能發電得以在戰火中持續為城市供電,海岸線被封鎖時也不會因擔心天然氣無法進口而無法供電。尤其,中國軍事演習直接把高雄永安第一天然氣接收站列為攻擊目標,這些凸顯台灣能源供應的脆弱性與潛在風險。

除此之外,針對反核方常提出的地震與海嘯風險,葉宗洸強調:「台灣核電廠的耐震設計已超越國際標準!」他以核三廠為例,其耐震能力高達0.72G(G微重力加速度單位),遠高於台北101大樓的0.3G,甚至以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NRC)所制訂的SSHAC Level 3評估方式,對機組進行再度安全性測試。測試結果顯示,即便地震加速度峰值達到1.384G,核三機組仍能順利執行自動停機程序,並且機組主體結構保持完整,符合國際安全標準。

葉宗洸還提到反核常用福島核災為案例:「核災事故是地震發生後40幾分鐘海嘯入侵造成,並非地震本身!」他指出,台灣核三廠已增建防海嘯牆,使防護高度達19公尺,足以應對台灣可能遭遇的最高海嘯。

圖/葉宗洸指出福島發生核災,是因為海嘯而非核電廠本身出問題。X@stephan70035545

葉宗洸也反駁了核電廠有「40年壽命限制」的說法,解釋這主要是歷史上反托拉斯法規定的結果,而非技術限制。他指出,美國目前有超過80座核電廠已申請延役,並非所有組件都需要全面更新。他還反駁核三廠發電量占比小、幫助不大的論點,認為這5%至6%的電力在尖峰用電時段至關重要,能避免如「中電南送」等電網不平衡的狀況,確保供電穩定。

曾文生反擊公投合理性:討論重啟之前須先通過檢測

「在沒有完成這些安全檢測、並向國人充分說明所有殘餘風險之前,就進行公投決定是否重啟,是不符合程序正義的。」台電董事長曾文生第一輪發言強調,公投題目已指出「主管機關同意確認安全無虞」必須透過完整的科學檢驗流程加以定義,並非文字書寫即可草率決定。他強調任何核電廠執照延展,都需經過裝置老化檢測、風險因子評估以及工程降風險措施,完成自我檢測報告並經主管機關審核,才能公開透明地向國人說明殘存風險,進一步讓人民來公投決定。

曾文生同時反問葉宗洸,國外核電廠延役究竟進行了哪些安全檢查,以及如何在一年內完成這些繁瑣的安檢程序。他指出,倉促決定核三延役,不僅無法真正保障安全,也可能為未來留下無法預見的風險。

曾文生也針對葉宗洸提出的供電不足做出回應。他指出:「2016、2017年核二與核三廠尚未除役時,備轉容量有100天低於6%。」但近三年來,在日間備轉容量低於6%的情況幾乎未發生,夜間亦不足10天,原因是更新大潭及通霄等新建6部天然氣機組基礎工程。特別是,興達天然氣二號機、三號機在今、明年陸續上線後,將充分調節電力潮流,緩解夜間中電南送情勢。

另外,針對空汙問題,曾文生引用官方數據,強調台電所屬火力機組的空汙排放量自2016年以來已減少了七成。他表示,所有電廠都受到環保機關的嚴格監管,並有官方數據可供查證。他認為,外界對台電「缺電又製造大量空汙」的指控,應建立在科學與事實的基礎上。

圖/曾文生表示,台電所屬火力機組的空汙排放量自2016年以來已減少了七成。示意圖。取自台電官網

葉宗洸怒斥政府延宕:核電1.5元不用,卻花高價買綠電、天然氣

在第二輪發言中,葉宗洸將矛頭指向政府的能源政策。他認為,如果行政院對核能政策抱持正面態度,主動要求台電進行延役評估,今天就不會有這個公投案。他批評政府的「不作為」態度,導致人民必須透過公投來爭取核電延役的機會。

「大潭電廠9號機去年12月就該商轉,直到今年8月還在試運轉!」葉宗洸也回應曾文生提到新機組陸續商轉的問題指出,除了大潭外,興達、台中等許多規劃中的新燃氣機組都無法按時商轉,導致台電必須保留原本應除役的燃煤機組,作為緊急備用,甚至在今年5月還發生讓興達電廠已除役的燃煤機組「違法重啟」爭議。葉宗洸認為,這些事實都顯示了政府嘴上說不缺電,但實際上卻有供電吃緊的問題,質疑政府能源政策。

葉宗洸也提到電價問題:「若不重啟核電,台電明明知道核電每度成本1.5元卻不能使用,反而被迫採購價格居高不下的進口天然氣,讓發電成本超過售價。」他指出,政府大力推動再生能源,但綠電業者不允許自行輸配,台電須以每度6.5元購風電、4.8元購光電,種種高成本壓力下,台電虧損難免。

葉宗洸表示,政府撥補台電的千億預算,本質上是動用人民的納稅錢,若人民不願撥補,政府又威脅要調漲電價,這讓民眾在能源選擇上完全沒有發言權,十分不合理。他認為,核電發電成本低廉,重啟核三廠是解決台電虧損與電價上漲問題最直接且有效的辦法。

葉宗洸也針對曾文生提出的「核電廠延役需要長時間安檢」的說法,舉出了國外案例進行反駁。他表示,美國密西根州的Palisades核電廠,在進入除役階段後,最近成功申請並取得了重啟運轉執照。這個例子證明了,核電廠即使除役,也並非不可能重啟。葉宗洸藉此說明,核三廠作為剛停機不久的電廠,只要政府與台電積極應對,配合核安會的審查程序,完全有機會在一年內恢復「停機待命」狀態。

圖/核電廠即使除役,也並非不可能重啟。遠見資料照,張智傑攝

曾文生駁斥違法說:備用機組發電量不到1%,核三停役是馬英九決定

曾文生董事長在第二輪發言時,首先回應了葉宗洸對台電燃煤機組的質疑。他表示,保留燃煤機組作為「國家戰備機組」,是基於燃煤存量較長,能提供國安上的保障,實際上可超過30天以上。

針對葉宗洸所說的「違法重啟」,曾文生強調:「台電所有機組的操作都依法進行,並且這些緊急備用機組的全年發電量占比不到1%。」這些僅是為了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希望外界能以更公平的角度看待台電的努力。

曾文生接著將討論焦點拉回核能政策的「法治」層面。他指出,台灣的「非核家園」已在《環境基本法》中存在多年,而核能機組執照到期是既定的時間表。2011年馬英九擔任總統時期,曾宣布不要延役核一至核三,僅啟動核四即可,但最後客觀條件讓核四無法啟動,當時公投也決定此後果。

「2025年,我們所有的機組執照到期,民進黨政府沒有改過執照的時間,它就是順著時間到期了!」曾文生表示,今年5月立法院已修法,為核電廠延役開啟了可能性,但這並不代表核電廠可以立即重啟。曾文生表示,修法後,核安會已預告相關的執法,包含必要的安全檢查項目。他強調,台電作為依法行政的單位,將會依循核安會公布的程序,進行自我的安全檢查,這是台電應盡的職責。

曾文生也再次強調,核電政策的推動,必須建立在「安全確保」、「核廢料有解」以及「民意支持」這三個前提之上。他認為,葉宗洸口中所謂的「安全無虞」,不能只是口頭保證,而是需要經過嚴謹的科學檢測,並將所有可能風險公開、透明地向人民說明。

最後,曾文生表示,台電多年來一直努力尋找高階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所,這是台電身為核電廠操作者必須承擔的最終責任。他認為,只有當核廢料問題有實質的解方,並獲得社會共識時,核電才有可能在台灣繼續發展。

「我要告訴你(葉宗洸),在核電廠工作的第一線,是我的同仁,也是你的學生!」曾文生語帶情感地表示,葉宗洸所說的重啟核電「不用花很多錢,投資非常容易」,這對在第一線工作的台電同仁而言,是不公平的。他強調,核電的延役與重啟,是一個複雜且龐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資源與時間,絕非簡單一紙就可以重啟。

圖/全國性公民投票第21案意見發表會日程表。中央選舉委員會。

延伸閱讀:823核三公投今首場辯論!台電董座曾文生vs核工教授葉宗洸,將有哪些辯論火花?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