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台泥三元電池廠火災案,表後儲能風險與保險該怎麼解?

台泥三元電池廠火災案燒出保險業的秘辛。取自高雄市政府

|

《表後儲能的報酬率IRR到底是多少?》這篇文章真的是神預言,才剛說完「下一篇,我們來談幾個要注意的風險」,台泥三元電池廠就發生嚴重火災。

為了讓業界共同學習,我們先把對台泥的愛護之情放在心裡,將該案當成一個案例,藉這個機會跟你討論為什麼新聞要把保險經紀人牽扯進來,保險經紀人是在做什麼,以及對表後儲能的啟發。

保險經紀人的角色與責任是什麼?

保險經紀人顧名思義,就是站在被保險人和保險公司中間的仲介角色。他與被保險人間屬於民法委任關係,被保險人選擇透過委任保險經紀人而非自行向保險公司投保,原因在於信任保險經紀人的安排,風險得以在保費經濟之前提下適當轉嫁。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保險經紀人的核心價值,在於站在客戶立場,提供完整的風險評估與最佳解決方案,他的工作責任具體就是下面這四件事,若沒有做好,可能構成專業責任疏失,需負擔相關法律責任:

1.充分揭露風險差異:明確告知客戶,若降低理賠限額,當損失超過上限時,須自負其差額。

2.量化情境分析:舉例模擬,如發生全廠火災,損失超過150億時,改限額30億將導致多少未賠部分。

3.提供替代方案:如提高自負額,或以天災風險模型為依據,降低天災理賠限額等方式,協助平衡保費與保障。

4.避免資訊不對稱:提醒客戶,技術預防措施與保險條件與保費間的關聯性,充分揭露客戶防火措施給保險公司知道,以確保保險公司承保條件與保費之合理性。反之,告知客戶保險公司對廠內技術預防措施的看法,是否有達到讓保險公司放心承保的程度。

從台泥三元電池廠火災案,我們共同學到的三件事

圖/儲能電廠因為營運方式繁複、案廠間風險樣態不同、安規不明等原因,迄今儲能保險仍未有全體適用的方案。取自台泥

學習點一:保單架構比總保額更重要

這次火災造成164億元損失,原本應可獲得逾百億理賠,卻因保單結構調整,最終僅獲22.65億元。為什麼保單結構要調整?因為採購想要省錢。總保額雖未變,但單次限額調降,導致大災難風險被低估。雖然大幅降低保費,但同時也徹底改變了風險承擔結構。

學習點二:火險屬災難型風險

這類事故往往是全廠停擺級別,損失易突破單次限額。萬一牽涉到人命的損失,就更為複雜了。

學習點三:資產保全等於生存能力

保險不僅是風險轉嫁,更是企業持續營運的重要防火牆,因此,你不應該讓採購人員負責談保險。我們必須很尷尬地承認,企業喜歡的績效管理將讓我們大家陷入絕境,少了82億元理賠缺口,企業必須自籌現金,影響現金流、信評、融資條件,甚至集團資本配置,這些都不是採購的KPI。這非常符合環境問題的特徵,所有人都一本正經地有很好的不做的理由,但最後大家都輸得一塌糊塗。

如何在風險與成本間取捨?

從投資到保險,這都是一個困擾人類上千年的問題。可惜的是,複雜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但這三件事是你可以思考的:高風險產線應保留較高單次限額,避免巨災斷層;透過「分層再保」降低總保費,但保留大災難保障;保費應與企業風險承擔能力相符,而非單純壓低支出。

對表後儲能的啟發

這樣你就理解為什麼表後儲能保險迄今未有全體適用的方案:

1.表後場域系統複雜,營運方式繁複,且很依賴表後負載的營運狀況。一般案場大約7-10年回本,在關稅戰的步步進逼下,有多少工廠能撐過7-10年?

2.單一案場規模小,且案場間風險態樣不同

3.表後儲能包含安規、消防法規不明

在台泥三元電池廠火災之後,表後儲能的保險只能暫時先這樣處理:

暫時可採取的行動一:以專案方式與保險公司洽談,但可能面臨的狀況是保費高、自負額高、無法足額承保等狀況

暫時可採取的行動二:保險會涉及銀行貸款,透過適度溝通,讓銀行團了解保險公司對風險的觀點,以爭取合理貸款條件

暫時可採取的行動三:協同設備商與保險業者溝通,說明營運、維運計畫,與風險控管機制,讓其能向核保、再保單位溝通更佳的保險條件

這聽起來很令人沮喪。沒錯,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支持願意投入綠色產業的公司包含台泥,以及行業內的綠色工作者,知其要者,一言而終。

延伸閱讀:台泥三元能源電池廠大火,損失逾百億重創綠能轉型佈局

本文轉載自學院/文:綠學院編輯室(此篇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原文標題:台泥三元電池廠火災案燒出保險業的秘辛

【關於作者】
綠學院編輯室

綠學院編輯室由兩岸三地最大跨度的綠色帶路人組成,提供觀察綠色產業發展的方法論。透過在綠學院平台協作、融合觀點,企圖用全局思維處理商業活動中真實且複雜的問題,期許在一個世代之內讓綠色產業成為主流。其觀點時有更新,建議時刻關注最新的觀點,跟上演化的速度。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