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台泥三元能源電池廠大火,損失逾百億重創綠能轉型佈局

台泥子公司三元能源位在高雄小港的電池工廠14日凌晨爆炸起火。高雄市消防局

|

編按:台泥子公司三元能源科技位於高雄小港的電池廠,於2025年7月14日清晨發生大規模火災。台泥(1101)持有該公司78.16%的股權,在8月13日晚間代子公司發布重大訊息指出,此次火災預計將對母公司造成約110億元的財務損失。為此,高階管理團隊已主動提出減薪20%,同時也將追究火災相關人員的責任。

台泥集團位於高雄小港的子公司三元能源電池廠爆炸起火,7月14日清晨五點多,燒到隔天清晨7點多,超過26小時,才得以控制火勢並撲滅。

大火完全熄滅前,三元能源總經理薛人禎,率領高層出席檢討會議,兩度鞠躬道歉。原本人在海外的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獲悉,立即停止公務行程,返台指揮,在事故隔天抵達高雄。台泥發布新聞稿指出,張安平下令要「徹查火災原因,嚴格咎責」;他在聽取高階主管報告後,得知廠區疏於與社區溝通,悶頭研發與生產,也「震怒開罵」,並立即要求高階主管組成專案小組,落實與鄰里的溝通,回應社區關切。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張安平也表示,公司將以此為契機,全面檢視並強化廠區的消防演練與應變準備,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鑑於我們是無塵室標準的生產環境,首要任務是確保所有設備與環境的徹底潔淨,避免任何污染影響未來的產品品質。同時,我們將全面配合政府主管機關的結構安全檢測,確保廠房結構無虞,」他表示。

這次的確是台泥集團的考驗。在大火過後,高雄市政府根據現行法令,已勒令三元停工,也以違反空污法的規定,最高可能裁處530萬元罰鍰。這一把火也燒得當地里民不高興。7月15日高雄小港區公所舉辦的「三元能源電池工廠火災檢討會議」,里長就生氣開罵,「從頭到尾都在說謊」「地方給你們的建議,你們只有拖、只有騙」「如果以前就圍廠抗議了啦」。

圖/台泥董事長張安平。遠見資料照,黃泓瑜攝

火勢撲滅、信評穩定 台泥啟動關懷方案、全面配合調查

面對壓力,近幾年來積極重視ESG與低碳轉型的台泥集團,已迅速回應並展開調查。於7月16日再發出新聞稿回應外界疑慮。台泥表示,全球兩大信評機構S&P Global Ratings與Fitch Ratings發出報告,評估此次意外對台泥的整體信用評等影響輕微。

針對起火廠區週邊民眾對空氣品質的疑慮,台泥指出,火勢撲滅後,環保局同步啟動空氣品質監測,初步來看,現場空氣中並無毒氣逸散,也沒有毒化物波及,懸浮微粒濃度亦隨火勢撲滅而逐步下降,空氣品質監測顯示穩定。

當時台泥也宣布三元能源的電池廠停工,通知所有同仁在家休息,部分同仁配合輪班,參與目前廠區的留守及配合公部門的調查、檢查;三元能源啟動一系列員工關懷方案,確保所有受影響員工的權益,並保障薪資不受影響。

電芯是綠能靈魂,台泥斥資布局卻遭火劫重創

其實三元能源是台泥集團積極佈局綠能版圖的重要一環,成立於2021年,主要生產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鋰三元電池,品牌名稱是Molicel,運用於電動航空器、太空科技、AI等國際尖端應用領域,也是台灣首座超級電池工廠。

在高雄處理事故後續時,張安平也表示,「三元能源做為全球頂尖電芯品牌Molicel的重要基石,其擁有高度專業與經驗的電芯人才,是公司最寶貴的資產,」這番話,也足證張安平多麽看重三元能源。

時間回到2017年,張安平臨危授命掌舵台泥,洞悉全球淨零浪潮與傳統產業轉型壓力,毅然決定帶領傳統水泥廠進行一場「綠色革命」,他不再以水泥為單一核心產品,而是搶進綠能科技、儲能、再生能源與低碳製程,打造「低碳水泥+儲能+再生能源」的多軸成長模式。

革命想要成功,國產電芯、電池不可或缺。台泥斥資近200億元打造三元能源小港廠,2023年開始量產,是全台首見的GWh級高階電池工廠,一年可生產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

而三元能源隸屬台泥轉投資的能元。1998年成立的能元,2000年耗資19億買下日本電氣(NEC,亦稱恩益禧)位於加拿大的電池廠,成為技術來源,開始藴育本土電芯製造實力。台泥最初即為核心股東,2019年完成100%控股。

電芯戰略遇火線考驗,張安平綠能夢走進逆風期

三元能源和能元都是台泥的「電池事業重鎮」,張安平過去幾年大力投入綠能產業,並持續投資興建電池廠,目標不僅是綠能發電,更涵蓋能源儲存與高效能動力系統,支持整體低碳產業鏈的建構。

不過,電池市場受到大陸電池價格下殺影響,國際競爭加劇,衝擊台灣電池廠的獲利。

去年股東會,張安平曾表示,電池事業當年有望打平,進而轉虧為盈,結果仍希望落空。今年5月他在股東會罕見地向股東們致歉,「如果現在的電池價格是和去年一樣,我相信能元和三元現在已經獲利了。」但儘管如此,台泥仍會堅持,因為任何新產業都要時間成長。

啟動南科備用產線與外包,全力穩定全球供應鏈

儘管此次火災事件對產能造成衝擊,台泥迅速啟動應變計畫。南科廠第三條備用產線自8月初起投入支援,同時部分三元廠產能已委由合作夥伴協力生產Molicel第一代高階鋰電池,致力維持全球供應鏈的穩定。

針對火災所帶來的重大財務損失,台泥營運總部由總執行長張安平與總經理程耀輝率先自請減薪,營運總部副總經理、財務長及各事業部高階主管自8月起至年底每月減薪20%。對於與火災相關的主管人員,亦將根據其職責與權限進行責任歸屬處理,包括懲處、減薪或調整職務,全面強化營運安全與管理體制。

延伸閱讀:台泥股價受考驗?新能源、水泥種種壓力,下一步怎走?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