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ESG每週必讀》COP30撐得住巴黎協定承諾?控溫1.5°C成最大考驗

COP30成巴黎協定後氣候行動考驗。COP30官網

|

距離COP30在巴西貝倫登場,僅剩不到三週。這場被稱為「Nature COP」氣候高峰會,不僅是《巴黎協定》十週年,也象徵著全球氣候治理從「立下目標」走向「全面落實」的關鍵時刻。隨著極端氣候災難頻仍、綠色融資缺口擴大,聯合國高層接連發出警告:若不加速行動,世界將無法抵擋1.5°C升溫門檻的衝擊。

「我們無法在未來幾年內把升溫限制在1.5°C以下,超標已成定局。」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22日警告,全球正邁入「升溫超標期」,極端氣候將更加頻繁與劇烈。他強調,人類仍有機會逆轉趨勢,前提是各國必須在今年COP30會議上達成「可信、具行動力」的減碳與融資計畫。

古特瑞斯指出,氣候危機的速度遠超各國政策反應,若不立即擴大投資與行動,「我們將面臨災難性的連鎖衝擊」。他呼籲各國領袖達成每年動員1.3兆美元全球氣候融資的共識,協助開發中國家推動減碳與調適,並要求已開發國家履行承諾,將氣候調適資金翻倍至400億美元,並為「損失與損害基金」提供實質挹注。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67國氣候調適計畫上路,數千億資金缺口急待補足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執行秘書西蒙斯蒂爾(Simon Stiell)強調:「適應不是選項,而是生存的必要條件。」根據最新資料,目前已有67個開發中國家提交「氣候調適計畫」(NAPs),其中包括23個開發中國家與14個小島國,內容涵蓋性別平權、原住民社群與私部門合作。這些計畫不僅釐清國家優先行動,也為金融機構提供明確的投資方向。

然而資金落差依然嚴重。聯合國環境署估算,全球每年需要1,600億至3,400億美元的調適資金,但實際流入開發中國家的僅是零頭。斯蒂爾直言:「資金應該現在就流動,而不是等到未來。」

同時,城市層級行動正成為另一個突破口。全球主要城市雖僅占地球面積2%,卻排放七成溫室氣體,也是氣候災害最前線。許多城市不再等待中央政府,而主動制定零碳策略、推動永續交通與綠建築轉型。歐洲城市在空汙與能源效率上領先全球,拉丁美洲如蒙特維多、聖荷西等地,則展現出在有限資源下仍能推進綠色轉型的韌性。

另外,產業端則面臨「從雄心到執行」的落差。雖然新版NDCs(國家自主貢獻)更積極,但報告指出,製造與建築業碳排仍居高不下,其中45%來自電力與熱能使用,若能加速電氣化並降低電價,現有技術已足以讓多數工業加熱過程轉向低碳方案。

圖/許多城市不再等待中央政府,而主動制定零碳策略、推動永續交通與綠建築轉型。示意圖。by freepik

極端天氣奪命200萬,WMO示警全球防災警報不足

面對調適極端氣候狀況,預警是全球主要行動與挑戰。「早期預警系統能拯救生命,讓農民保護作物、家庭安全撤離,也能避免整個社區被摧毀。」古特瑞斯強調,有效的預警措施能讓災害死亡率降低六倍,即便僅提前24小時通報,也可減少三成損失。

自2022年啟動「全民預警計畫」(Early Warnings for All)以來,全球已有超過半數國家建立多重災害預警系統,開發中國家的防災能力幾乎翻倍。然而距離「人人受保護」目標仍有一段路。

世界氣象組織(WMO)祕書長薩烏洛(Celeste Saulo)指出,過去50年間,氣候、天氣與水相關災害已奪走超過200萬人生命,其中九成發生於開發中國家。他提醒,雖然極端天氣正在摧毀多年發展成果,但同時也為「以氣候智慧與科技建構韌性」提供契機。

古特瑞斯強調,要讓每個社區都獲得保護,氣候融資的擴張是根本關鍵。許多開發中國家陷於高債務與財政緊縮,難以籌措足夠資金因應氣候風險,「我們必須建立更公平的金融體系,讓弱勢國家能真正站起來。」

《巴黎協定》十週年,COP30從「目標」轉向「行動」

今年COP30不僅是《巴黎協定》十週年,更是各國重新提交NDCs的關鍵時刻。這場被稱為「Nature COP」會議,主軸將從「設定目標」轉向「落實行動」,並強調自然、生態與生物多樣性在氣候治理中的核心角色。

COP30主席團提出「行動議程」(Action Agenda)聚焦六大領域包括,能源轉型、工業與運輸脫碳、森林與海洋守護、農糧轉型、城市與水資源韌性、以及社會公平轉型,強調整合政府、企業、學界與公民社會的力量,讓倡議真正落地。

主辦國巴西也推動多項具體倡議。其中,巴西、義大利與日本近期共同發起《貝倫4x承諾》(Belém 4x Pledge),目標在2035年前將全球永續燃料使用量提升四倍,聚焦氫能、生質燃料與合成燃料等領域,藉由消除法規障礙與建立市場誘因,加速潔淨能源規模化生產。

此外,會議也將檢視《巴庫—貝倫氣候融資路線圖》(Baku to Belém Roadmap)的進度,該計畫目標在2035年前動員每年1.3兆美元資金,協助開發中國家推動減排與調適。這不僅是資金挑戰,更是檢驗全球「公平與責任分擔」的試金石。

圖/主辦國巴西也推動多項具體倡議。COP30官網

距離2030僅5年,COP30檢驗各國落實力

2025年距離2030減碳關鍵年僅剩5年,COP30因此被視為《巴黎協定》「下半場」的分水嶺,焦點從「誰喊得更高」轉向「誰做得更確實」。

然而全球減碳動能正放緩,美國因政治變動再度通知退出《巴黎協定》,歐盟內部對2035與2040減排目標仍爭議不休。國際氣候治理的主導權逐漸轉向新興與開發中國家,特別以中國為首「全球南方」國家,地方政府與企業則成為推動主力。

斯蒂爾提醒:「COP30將是全球團結的關鍵考驗,唯有讓氣候行動與人們生活真正連結,才能擴散氣候行動的巨大效益。」

延伸閱讀:ESG台灣快訊》樺加沙釀花蓮堰塞湖潰決14死,專家批政府延誤未建引水道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