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5 | 攝影 張智傑
格陵蘭冰磚崩落、蘇門答臘叢林高溫難耐、霧霾籠罩北京城、洪害過後的帛琉滿目瘡痍……,在奧斯卡影帝李奧納多(Leonardo DiCaprio)監製的紀錄片《洪水來臨前》(Before the Flood)中,觀眾跟著他的腳步,一窺全球氣候變遷。
當永續發展、綠色能源開發成為迫切議題,中興大學開設永續環境學分學程,跨領域整合10個科系教師,學生可學習災害防治、海岸、生物多樣性、土地使用等專業。
地球與環境學群致力於探索地球的奧祕,相關科系包含地理學、地質學、海洋科學、地球科學、大氣科學和環境工程等。
以往學生出路以公部門和研究機構為主,如環保署及各縣市環保單位、環境檢驗機構、經濟部地質調查所、氣象局、中油、台電、國家地震工程中心、工研院、中研院地科所等。
隨著綠能科技、永續發展議題發燒,環保人才也漸受重視,不少新興產業也趁勢崛起。
大環境惡化 環評、防治工作更吃重
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教授陳建易說,為減緩全球暖化,二氧化碳封存的技術日漸重要,需要結合地質、地球物理與鑽井工程的專業人員攜手合作方能達成。又如頁岩油開發很熱門,需考慮地下水汙染、地震觸發等問題,也需要地球化學家的品質評估。
面對日益惡化的自然環境,地質調查與環境檢測都需要更多的人力資源,尤其是跨地科與環科領域的專業人員會更為吃香。
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楊耿明指出,因科技突飛猛進,各領域研究儀器的解析度大幅躍進,偵測極限也相對提升,使得研究與應用層面更加精準與廣泛。
例如光學雷達與高光譜技術,在地形與地表物件的探測上,不論分析或展示的精細程度都超過以往水準。地球物質生成年代的判斷,也因為質譜儀的進步,在過去無法偵測的地質事件裡,能夠有近一步解釋。
利用GPS、水準測量和衛星影像處理的資料,可偵測到地表正在活動的微變形量,除了學術研究上的價值外,還可應用在預測地震和土石流預警的防治上。此外,能源以及新能源開發和研究,諸如頁岩氣、甲烷水合物和地熱探測的新技術也和地球科學的新觀念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