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遠見》主辦,2019企業傳承國際論壇「智慧傳承‧創新有為」,邀請到三位長期研究家族企業傳承議題的國際權威來台。
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系與會計學院雙聘教授的范博宏、日本經濟大學經營學院院長兼家族企業研究所所長後藤俊夫、以及哥本哈根大學經濟學教授兼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家族企業國際研究中心主任莫頓‧班奈德森(Morton Bennedsen),深入剖析華人、日本、及歐洲的家族企業傳承祕訣。
范博宏在香港執教超過20年,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系與會計學院雙聘教授。其實,他是台灣人。美國匹茲堡大學金融學博士,擅長以經濟學方法分析跨領域的企業問題,現已被公認為華人家族企業研究領域的權威。
後藤俊夫來自日本,現年77歲的他,畢業於東京大學經濟學及美國哈佛大學MBA,專精日本和美國企業管理、營銷和戰略,開創日本家族企業研究之先河,對長壽企業的深入研究,讓他被封為「日本長壽家族企業研究第一人」。後藤俊夫目前是日本經濟大學經營學院院長兼家族企業研究所所長。
莫頓‧班奈德森,哥本哈根大學經濟學教授兼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家族企業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擁有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的他,著有《家族企業地圖:長期規劃中的資產和障礙》,並擔任丹麥政府、歐盟、世界銀行,全球大型私募基金以及歐洲、亞洲家族企業顧問。
《遠見》連三年 挖掘傳承成功密碼
全台僅此一場的跨國三巨頭對談,8月30日下午在台北舉辦。難得一見的國際級大師陣容,限額不到200名開放全台家族企業成員報名,不到一週便額滿。
主辦單位、《遠見》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開場引言,自2017年起,《遠見》團隊關注家族企業傳承議題,年年製作專題報導。回顧《遠見》三年以來的調查,都有關鍵性的發現。
圖/《遠見》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
在2017年,明確點出台灣企業的傳承進度嚴重落後,平均接班進度落後達4.9年,甚至有27.3%的企業接班仍開天窗;2018年聚焦在溝通難題,透過上下兩代焦點座談,提醒兩代間需具備更多維度的溝通,盡早確定二代的接班意願,並妥善規劃接班計畫,才是企業得已成功接棒的關鍵。
到今年2019則推出「創二代的新傳家學」,與范博宏和莫頓合作,完成台灣媒體第一份,橫跨台灣、中國大陸、韓國、東南亞、歐洲的家族企業接班傳承跨國大調查。
結果發現,台灣企業強調家族誠信與祖訓;愈老字號的品牌,愈注重歷史聲望及政商關係;充分感受到傳承的迫切需要;家族成員對股權配置的歧見最大等重要發現。此外,亦促成本次重量級國際論壇。
而台新銀行也是此次論壇的關鍵合作夥伴。
台新銀行法人金融事業總處執行長林淑真到現場力挺。台新銀行服務許多企業,從中發現台灣正面臨傳承危機,她指出台灣多數的中小企業創建於1970、1980年代,至今近40年,創一代如何將畢生心血交棒給下一代,不僅攸關企業自身命運,更牽連台灣經濟的發展。
圖/台新銀行法人金融事業總處執行長林淑真。
值得一提的小插曲,28日下午搭機來台的范博宏,29日接連出席多場家族企業傳承會議和講座等,29日晚餐時,聲音就已經啞了。30日上午照常排滿4個會議行程。直到30日下午的國際論壇前,聲音還是不見好轉。不過范博宏依然敬業,甚至講到欲罷不能,比預定半小時超出約20分鐘。
從范博宏如此爆滿的行程,許多企業家、金融機構、研究單位等,都搶著要跟他商討請益,不難體會到,台灣對此議題的高度關注。
以下為《遠見》整理出三位講者的演講精華摘要。
香港代表 范博宏:文化與治理是華人傳承永續的關鍵
研究過多達250家的華人家族企業,范博宏發現,在掌門人交棒的前五年和後三年,沒有做好傳承的家族企業,公司股價平均跌幅高達60%。這完成證明家族企業傳承的重要性有多高。
范博宏指出,華人家族企業失敗的原因,往往只重視傳承股權、金錢等「有形資產」,忽略創一代企業成功要素,包括員工的信任、經營理念等「無形資產」。家族成員就是傳遞這些無形資產的載體,而接班過程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培養。
范博宏認為「文化」影響很深。像有千年歷史的日本法師旅館,傳承關鍵就在世世代代奉守禪宗之道。而法國有100多年歷史的穆里耶茲家族,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時至今日,穆里耶茲家族的產業版圖,擴張至餐飲、電器、體育用品,年銷售額超過660億元。
圖/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系與會計學院雙聘教授范博宏。
翻開華人家族企業的歷史,范博宏點出,稻米文化很重要。因為在農業社會,從插秧、灌溉到收成都需要與家人協作,數千年來的農耕基礎,讓華人家族企業特別重視「孝道、祖訓」等家族價值。
因此,如何在東方的家族文化基礎,引入西方的治理工具,將是華人家族企業能否基業長青的關鍵。
針對股權,范博宏提出多點建議。華人家族企業應盡早召開股東協議,設法讓股份保持流動;絕不能單靠遺囑分配股權;股份若長期高度集中,可能成為一攤死水;而股權的決策權也應該盡早訂定,避免讓家族為爭取股權而分崩離析。
他比喻,股票應該像人一樣,要時時「往高處爬」,只有讓股權集中在認同公司的人身上時,股權才有價值。
日本代表 後藤俊夫:六大關鍵與一核心,造就日本擁有全球最多百年企業
日本被公認擁有許多百年企業,到底有多少呢?後藤俊夫以實際數據告訴大家。
根據他的研究,日本的百年企業數量,是全球最多、達2萬5321家;其中,200年以上是3937家;300年以上是1938家;500年以上有147家;1000年以上的有21家。而這些百年長壽企業超過95%是家族企業。
排名第二的則是美國,有1萬1735家百年企業。排名第三是德國,有7632家。即便第二、三名加總,仍輸給日本。
圖/日本經濟大學經營學院院長兼家族企業研究所所長後藤俊夫。
後藤俊夫分析,日本家庭企業長壽共有六大因素,長程的管理規劃、量力而為的擴張、不斷加強核心競爭力、風險管理、員工和客戶的信賴、對下一代接班的承諾與投入。最後一個核心,就是「利他」精神。
他從歷史來看,隨著佛教和儒家文化傳入,與日本當地神道教結合,形成一種專屬於日本企業哲學的「利他」精神。
另一方面,他依照「有/無所有權」和「有/無管理權」,分成四個象限,將家族企業分成A、B、C三種類型。C型企業代表「有管理權、沒有所有權」是他近年鎖定主力研究的領域,因為這類家族對企業的控制力最弱,如何維持經營權,箇中緣故值得探究。
他更深入比較,上市公司裡家族企業的變化,在1922年有116間家族企業上市,但到了2015年這116家只剩下2家維持家族企業型態。為什麼家族企業轉變成為非家族企業?分析有三種路徑,一是家族企業的所有權被逐漸稀釋,最終失去對管理層的影響;其次,家族主動選擇放棄所有權;第三,則是家族直接把公司賣掉。
後藤俊夫提出三大論點。當公司業務在擴張時,所有權被稀釋是必然的;當家族企業的所有權一旦被稀釋,幾乎是不可逆;所有家族企業將註定成為「非家族企業」。
「除非你非常刻意、非常努力、持續維持家族企業型態,」他再三強調,要做好四項家族資本的傳承,社會資本、文化資本、財務資本、人力資本,才有可能維持家族企業永續經營。
歐洲代表 莫頓‧班奈德森:制定長程計畫,放手讓下一代出去歷練
大家都認同,要確保企業基業長青絕對要有長期規劃。至於該如何落實,莫頓提出不少思考方向。
首先要搞清楚,包含公司營運策略、未來人員配置、股權所有權分配等,都是重要子題。甚至過去習慣每天工作的一代,除思考交棒,也要想辦法解決自己的人生問題、該怎麼放鬆?
圖/哥本哈根大學經濟學教授兼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家族企業國際研究中心主任莫頓‧班奈德森(Morton Bennedsen)。
他舉例,創立於1905年的歐洲零售業穆里耶茲家族(Mulliez),是長期規劃的經典案例。當初為預防家族開枝散葉導致的分家危機,1920年默里耶茲家族創辦人召集成員,訂定詳盡的家族規章、設立董事會,甚至要求於企業內開課,要求所有參與經營的家族成員修課,獲得家族學位。
儘管第五代已有上千名家族成員,至今企業仍維持穩定擴張、開拓新業務。莫頓發現,穆里耶茲家族相當鼓勵家族成員在外創業,只要通過家族委員會審核,便能提供資金,新世代不一定要留在公司。
有趣的是,創辦者普遍希望下一代不要離開公司,因為他們擔心下一代會不願意回來接班。
但莫頓卻有不同想法。他認為,下一代若想扮演好接班者,必須要有良好的資歷,根據研究指出,接班者若能多在家族事業外歷練,通常接班後表現也較好。
因此,他向企業一代呼籲:「不要阻止下一代找到更好的工作。」假如下一代能進入麥肯錫顧問公司等企業歷練,將有助於未來接班。
若是真的沒有合適的接班者,莫頓建議,把企業售出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更完整的精彩內容,將刊登於《遠見》10月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