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知名的工業設計師深澤直人曾說:「當人們與環境有和諧的互動時,我們就稱之為美。」簡單的一句話,背後隱含著美的社會價值。
如果一件設計作品無法被人所習慣、使用,還算是好的設計嗎?如果一棟建築物,讓進出的人感到不方便,是好的建築嗎?設計貼近生活需求,一直是當代設計重要的議題之一。
新一代的設計與建築理念,不僅是外觀與造型上的美感,更是一種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系統化方法。當設計思考延伸到地區規劃、人與社會的互動上,設計就產生了創造美好生活的價值。
宜蘭大學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所長薛方杰說,建築重視人文關懷思惟,必須從了解在地社區,以及發掘環境問題開始。所上課程結合永續建築、永續景觀與環境安全三個面向,從福祉建築、健康建築、綠色建材,到建築結構系統、災害評估與對策,以及空間與社會、農村規劃、地方產業分析等課程,就是希望能培養出全方位思考且具有人文關懷的建築師。
設計不只是design 更是life cycle
宜蘭大學建築所更強調腳踏實地,這裡的課堂作業沒有框架,往往只有一個大主題,比如礁溪。所上老師以小班制帶領學生走入社區,深入了解宜蘭的地景環境,並與社區居民進行深度訪談,由學生主動提出個人觀察到的問題,設計出可以改善問題的建築,訓練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
所上也常聘任知名建築師為兼任老師,像是長期關注宜蘭地景環境的黃聲遠,在專業建築師的帶領下參與實務演練,實際應用所學,並觀察這些設計如何改變了當地人的生活。
「居民有時說設計不實用,學生會覺得很挫折,」薛方杰說,但學生才會明白,設計並不是自己開心就好的「design」,更是一個「life cycle」,當使用者真正進駐空間裡、產生互動回饋,才是作品的完成。
2018年,台灣新銳服裝設計師傅至碁奪下 A’Design Award服裝設計類別金獎,成為台灣第一位以服裝作品獲得金獎的服裝設計師。另一位江宥儀則是台灣第一位設計作品被國際精品名牌Gucci採用的設計師,他們都是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畢業的學生。
服裝設計師的養成之路並不容易。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副教授許鳳玉說,系上課程主要分為學術型、實務型:學術型強調創作與理論並進,透過國際學術教育交流機制,培育具備創意的設計整合人才。實務型課程如國際時尚產銷實務、成衣製程管理、電子商務等,著重強化實務能力,培育時尚專業人才,創立國際時尚品牌,落實學用合一。
在全球化商業環境中,服裝品牌設計師及經營者更需具備良好的語文能力與國際觀,所上也透過舉辦國際工作營來加強這個環節,包括邀請德國Hugo Boss創意管理總監Michael Kampe,及Clive Designs創辦人Clive Rundle來台講課;帶學生到日本森永邦彥工作室、BURBERRY服裝展參訪。更曾在阿姆斯特丹Denim School學習丹寧相關製作,從織布、染布、打版、縫製到洗色,幫助學生打開設計國際觀。
從設計發想到產銷實務 都做中學
許鳳玉分享,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所有自己的服裝品牌「PRAXES」,學生可以透過實習,從零開始學習執行力、溝通與團隊精神,包括一個品牌的成立,到營運、產品的設計發想、參加國際Trade Show、客人下單流程、出貨等細節,實踐服裝研究所的理念就是跳脫傳統授課,讓學生可以自我操作、從做中學。
此外,為了彌平學用落差,教育部也準備修法,放寬碩、博士學生論文標準,未來學生將可憑著自己的建築作品或畫作,加上書面報告,取得學位。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阮慶岳先前受訪時表示,過去有經驗的建築師因為學歷問題,難以在大學擔任專任教師,教育部的新政策有利於有經驗的建築師進入學界,帶來更多第一手的知識。對於已在就業的藝術或建築工作者,此時正是回到校園充電的最好時機。
• 適合就讀對象:邏輯空間感強、對創造與設計有興趣、具有人文思惟,想從事設計行業者
• 可能就業產業:建築營造業、出版業、廣告業、政府機關、設計公司、時尚產業
• 主要職位:建築師、商業設計師、服裝設計師、美術編輯、視覺設計師、景觀設計師、社區規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