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永續城市

加入里山倡議   有機村再啟動

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
加入里山倡議   有機村再啟動
| 攝影 許宏偉

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曾因身為全台第一個有機示範村而風光一時,但在榮景過後,如何帶動地方重新發展,便成為一大挑戰。近年來,羅山村與富里鄉農會合作,引進「里山倡議」做為再啟動的契機,期待讓羅山能永續發展。

走進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內的「大自然體驗農家」,來自高雄的陳先生一家人,正專心了解製作泥火山豆腐的過程。

在負責人林益誠的解說下,大家逐漸了解有機黃豆經過磨碎、添加鹽鹵後,凝固成形的原因,最後,小朋友們用力將模具中的豆腐壓出水分,實際體驗如何DIY完成豆腐的製作。

「等等這些豆腐可以直接試看看味道喔。」聽到林益誠這樣說,小朋友顯得開心,迫不急待地端著手上成果,想好好品嘗泥火山豆腐的滋味。

全台第一有機村  火山泥讓村莊生氣蓬勃

體驗泥火山豆腐製作,是許多遊客來到羅山村經常安排的行程之一。

2002年時,羅山村以全台第一個有機示範村而打響名號,加上當地獨特的泥火山地形、羅山瀑布等自然景觀,因而吸引不少遊客前來羅山一遊。

當時,羅山也得到不少公部門資源大力補助,不僅增建許多步道、涼亭等設施,還將原本廢棄的羅山國小改建為免費露營區,讓這個僅有200多戶人口的村落,一時顯得生氣勃勃。

好景不常,隨著友善土地的耕作方式盛行,羅山有機村的獨特性消失,加上補助資源銳減,遊憩導覽與旅宿等觀光條件銜接不上,原本期待能吸引離家遊子返鄉發展的誘因未能持續下去,羅山也就逐漸沈寂下來,恢復到過往以老農為主的農村生活景象,而年輕人離鄉發展、人口老化的問題自然無法解決。

新手上路   凝聚村民向心力

從小在羅山長大的林益誠,高中畢業後就離鄉打拼,從事機械設備工作,2013年,由於市場逐漸萎縮,加上父母年事已高,決定結束公司營運,返鄉承接家業。2016年接任羅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從此與羅山地方創生緊密連結。

「參與社區事務,是不希望家鄉漸漸沒落。」林益誠接任理事長,對羅山的困境有深刻體悟。

早年雖有公部門資源挹注,但硬體設施卻缺乏後續人力照護,至於短期性的補助計畫,對羅山的長期發展方向也無直接幫助。而當地主要居民,多為以務農為主的老農們,往往照顧田地而自顧不暇,更遑論有更多心力思考村子未來的發展。

起初,林益誠逐一請教村內居民意見,一方面了解大家想法,一方面也思考未來發展的重點與方向。幸運的是,移居村內的年輕人紛紛加入社區運作,並提供不少想法。「我們幾乎就是一批剛上手的新血,大家在摸索中學習。」林益誠說。

羅山村內的年輕新血,有廣告、工業設計背景出身的黃英明,目前與妻子經營「田中先生鄉村民宿」,拍攝過不少羅山村的影像記錄,還協助撰寫企劃案等,希望以自身專長,為社區盡一份心力。而原本是建築師的劉建生,與日本妻子懷抱著建立「生態村」的夢想來到羅山,除了將部分種植的稻米銷往日本外,也規劃不少未來期待實踐的計畫。就連羅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馮心憲,當初都只是來羅山遊玩的遊客,只因為喜歡上羅山,而舉家遷居至此。

為凝聚社區向心力,羅山每隔一、兩個月就舉辦「一戶一菜」活動,村內居民齊聚一堂,凝聚向心力,並鼓勵自備碗筷,提倡環保觀念。

同時還成立「羅山小學堂」,協助輔導社區孩童,安排在地文化、產業相關的課程,以增進小朋友與地方的連結與情感。另外,村內還規劃成立「羅山社區小舖」,希望讓來此的遊客能更了解當地的農家物產。

加入里山倡議   發展新契機 

羅山下一步該怎麼走?向來與農會關係緊密的富里鄉農會同樣關心。「農村沒落,連帶著影響農會的生存,我們不只關心農村的經濟產業,也思考著該怎樣做才能活絡農村。」2017年上任的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說。

近年來,張素華接觸到國際風行的「里山倡議」,發現羅山完整獨立的地理環境、多樣化的生態體系,與堅持有機的耕作方式,正好與里山倡議訴求兼顧生物多樣性與資源永續利用間的平衡,達到人與自然環境間和諧共存的理念十分契合。

於是,經過一番努力,富里鄉農會於2018年申請通過成為「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The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 IPSI)」的一員,是全國第一個加入的地方農會,範圍涵蓋整個羅山村,成為羅山發展的新契機。

「羅山遇到的困境,與里山倡議想解決的問題一致。」馮心憲坦言剛接觸里山倡議時,的確覺得陌生,但很快就發現這是一個值得發展的方向。

為此,林益誠與協會在與居民經過無數次討論後,逐漸有了共識,決議要「從羅山到里山」,並在盤點社區資源後,選定以「竹子」作為羅山再啟動的起點。

振興竹產業   規劃遊憩行程 

竹子衍生出的相關產業不少,除了食用的竹筍外,竹材可作為斗笠、竹簾、竹籃、竹筷、竹製家具、竹炭等各類生活用品,早前是農家生活中相當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而早在70年代時,羅山就是全台重要的斗笠產地之一,幾乎八成以上居民,都還有著從小協助家裡編斗笠的記憶。

隨著產業型態的改變,竹產業逐漸式微。羅山村內的大片竹林不僅廢棄許久,更因疏於管理,逐漸成為山羌等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這些野生動物甚至進入村內覓食,遇到人驅趕也不怕,表示村內沒有足夠人力來維護林地,才讓野生動物肆無忌憚的「侵門踏戶」。

在富里鄉農會的引介下,羅山取得林務局的資源協助,先從疏伐竹林開始。一來整理出可用的竹材;二則順勢整理林間步道,減少野生動物對村落的侵擾,達到生態平衡目的,也為未來的觀光導覽行程預作準備。

同時,羅山成立山林巡守隊,區隔出野生動物的棲息範圍,並與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合作林地再造,重新整理村落內的雜林等,讓羅山的地景地貌變得更為井然有序。

至於疏伐取得的竹材,則透過工研院協助成立的炭化爐設備,燒製成可改良土壤的竹炭粒,其原理在於竹炭間的孔隙,可附著微生物增長,既涵養地利,也減少對肥料的依賴。過程中產生的竹醋液,可作為生物防治劑、有機稻田防治劑使用,讓在地資源回歸自然,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傷害。「羅山本身就是有機村,將竹炭作為農業資材使用是最好的方式。」林益誠說。

另外,炭化爐燒製竹炭中產生的熱能,則用來加熱當地原本溫度不夠高的溫泉水,除供應露營區使用外,也提供當地新規劃的溫泉泡腳池使用,未來不僅成為羅山遊程的新特色之一,也符合里山精神中取自當地、永續利用的精神。

至於原本羅山居民擅長的編斗笠技藝,自然也成為遊客的體驗行程與當地特色,期待創新遊客對羅山的印象。

跨得穩比跨得快重要

「我們幫羅山做鋪陳,幫他們結合外部資源,但社區還是要充分參與,有自己的自主性。事實上,這是一個『共好』的觀念,羅山與富里鄉農會是生命共同體,互相幫助,才能永續發展下去。」張素華說明富里鄉農會與羅山緊密的合作關係。

事實上,富里鄉農會收購羅山有機米的價格為全國最高,張素華補充這樣的目的也是希望在經濟無虞下,村民能有更多心力來規劃遊程或社區事務,讓羅山如此才能永續發展下去。

「未來我們的所有計畫,都會與里山有關係。」林益誠說。

由於遊程導覽、設立民宿與農業種植等,都受到現行法規限制,羅山規劃設立「羅山休閒農業區」,希望帶動羅山進一步的發展。「但原本設計規劃的外部團隊,遲遲無法設計出與里山精神相符合的內容,最後還是由村內的年輕人承接下來,才慢慢找出發展的方向與特色 。」林益誠解釋。

儘管看似沒有大規模的開發計畫,但林益誠卻認為「這樣的速度其實剛剛好,」與其急於創造許多的「商機」與就業機會,羅山更重要的是內部的資源盤整與凝聚共識,如此才能走得長遠。

「一個地方要持續發展下去,品質跟地方的特色很重要,絕不要過於浮誇。因此我們一步一腳印,跨得穩比跨得快重要,不然可能爆紅,也就可能暴跌。」 林益誠對於從羅山到里山的過程,充滿期待與信心。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