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企業案例

潘貝寧打造DEPLOY 破除快時尚陋習

鼓吹永續 客製化量產減少浪費
潘貝寧打造DEPLOY 破除快時尚陋習
| 攝影 賴永祥、蘇義傑

來自台灣的潘貝寧,本來學建築,卻鍾情服裝設計,打造了DEPLOY品牌,她被視為永續時尚環保先鋒,潘貝寧如何打破快時尚沉痾?

你認為一件牛仔褲,價值多少錢?答案是4.5萬美元。因為它的真實價值,不是吊牌上看到的標價,而是生產一條牛仔褲,得耗費4.5萬公升的水。」

「到2030年,地球上被埋在土裡的衣服,甚至會比放在店裡的還多。因為,你我身上穿的每件衣服平均都會比我們『活』得久,就連最薄的絲襪,都要50至100年才能被化解。」

讀建築 卻難忘懷服裝設計

12月1日台北一場講座上,出身台灣、旅居英國倫敦的服裝設計師潘貝寧,紮著馬尾,一身俐落黑色西裝套裝,侃侃而談她的設計理念就是要顛覆服裝產業浪費、不環保的現象。當天演講主題「以一變多──時尚系統的新秩序」,代表潘貝寧2006年創立DEPLOY的品牌核心。

她的設計最大特色是一衣多穿。衣服能像積木一樣,拆解、組合成新的面貌。一件外套,拆掉袖子可以變身洋裝;再把上、下半身分開,又變成一條可分開搭配的襯衫和裙子。每季DEPLOY發表會,都會呈現前一季款式與新一季的搭配,讓顧客明白不需要把上一季衣服丟掉。

永續時尚,正是她的品牌最高價值。被視為永續時尚環保先鋒,她名列歐盟40大新興設計師,並獲英國Draper Award獎。

聽她分析,時尚產業崩壞現狀,很難不讓人眉頭深鎖;但再聽她說起DEPLOY品牌精神,又不得不讓人佩服她的獨特創新,力圖為困境帶來解方。

潘貝寧從小喜歡美術與設計。父親是知名的建築師潘冀,小時候她就常到爸爸公司與實習生一起做模型。高中考進師大附中美術系後,她開始有叛逆的想法。老師要求畫石膏像,她就想,為什麼不能畫真人?老師要求畫水果與花瓶,她就想,為什麼不能畫房子與椅子?感覺台灣的美術教育有點僵化,潘貝寧高三時到英國讀寄宿學校。

潘貝寧形容,「建築是最大的設計, 衣服是最小的設計,可以穿在每個人的身上,」這兩個她都喜歡。申請大學時,在導師推薦下,潘貝寧進入知名的劍橋大學建築系。

畢業後,她先到紐約一家建築師事務所工作。然而,她始終沒有忘懷服裝設計。

產業沉痾 省思設計師價值

一年後,紐約某家新創服裝品牌徵求設計師,沒有經驗的她跑去應徵。想不到她過往美術班底子,獲得老闆賞識而錄取,她從負責品牌店面、平面廣告等設計工作開始,就這樣踏進服裝業。

但愈投入工作,她愈發現,所謂的時尚設計產業,沒有想像中光鮮亮麗。

潘貝寧當年任職的是高檔品牌,一套衣服3000美元起跳,單件上衣,也要價800、900美元。能幹的她一人肩負設計、業務、行銷三職,半年內讓公司品牌從一個百貨櫃成長到七個百貨櫃。

儘管業績愈來愈好,卻讓她看到時尚產業充滿剝削的問題。

首先,品牌端從產品發想到設計、打樣到量產的流程冗長,效率不彰,導致縮短生產時間,後端人力壓迫現象嚴重。甚至為了降低成本,剝削員工。而為了增加營收,就大量生產,最後過度消費與浪費。她驚覺,為什麼要扭曲自己的價值觀,幫別人賺自己覺得不道德的錢?

也在這時候,她體會到,做為一位服裝設計師的成就感,比當個建築師更吸引她。她比較,服裝設計是直接服務人,反應與回饋很立即,不像建築師,很多年後完成,才能看到成果好不好。

曾替莎朗史東、蘇珊莎蘭登等人治裝,更讓她體會到,即便好萊塢大牌明星在試衣間,也有缺乏自信的時刻。但只要選對衣服,穿上身,整個人容光煥發。

翻轉時尚 決心創業讀博士

這些經歷對當時才20多歲的潘貝寧是莫大的鼓舞,讓她深信,能設計衣著,找出最適合對方的樣子,「是一位設計師最大的榮幸,」她形容。

晚近時尚產業甚至愈來愈浪費,過去每年新品只分兩季,現在高級品牌一年可以推八到十季,平價品牌更會到20季,幾乎每兩週就有新品上架。過量生產的結果就是丟棄銷毀。

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在更前端,假設業者每一季開發800款新品,在訂購出現的只有其中200款,代表有600款的樣衣被淘汰,這些樣衣的製作過程,用的布料、人工全在浪費資源。

時尚產業不乏快速,卻根本沒有考慮人到底需要什麼東西、實不實用、有沒有人喜歡。種種不合理觸動潘貝寧不斷思考,如何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觸動她希望為服裝產業帶來改變。

追尋答案的過程,第一步是重新回去讀書。在皇家藝術學院攻讀碩士期間,她深入研究倫敦當地成衣產業脈絡。

東倫敦早年許多成衣工廠盛極一時,隨著工廠外移,地方沒落,遺留許多破舊廠房。潘貝寧實地走訪這些地區,找出以前的工廠老闆和工人訪談,希望更精準地把服裝產業鏈的每一塊拼圖搞懂。

讀完碩士還不夠,她又跑出讀博士。一般人讀博士是為了走學術研究。潘貝寧卻是因為要創業而去讀博士。

潘貝寧分析,時尚工業可溯及至羅馬時代,可說是第一個全球化工業,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大汙染產業,每年全球近3兆產值。

據統計,單一品牌一年會出8000到4萬款商品。2018年全球上架服飾多達700億件。但若加上開發過程中的樣品,估計上看1000億件衣服。歐美人平均每年丟棄34公斤的衣服。

「要解決這麼龐大的服裝產業問題,真的需要做很多研究!」有著科學研究精神,潘貝寧在英國布魯內爾大學攻讀的博士學位,就是鑽研時裝創作與客製化量產。

圖/2018年潘貝寧受邀回台,參與藝術家董陽孜的「讀衣」展,以中華書法文化融合服裝設計,創作出五套作品於台北華山展出。

為環境與消費者創DEPLOY

終於在2006年,她念完博士後創立「DEPLOY 」。很多人好奇,潘貝寧的自創品牌,怎麼不叫「Bernice Pan(她的英文名字)」?答案很簡單,「因為這個品牌不是為我做的,是為環境、為人而做的,」她說。

縱然有再嚴謹的前期研究,真正創業後還是一場硬仗。2008年9月DEPLOY在倫敦開第一家店,好巧不巧,就在金融風暴爆發、雷曼兄弟宣告破產的幾天後。「店面三個月前已簽約,開店前幾天、配合的工廠破產,衣服都拿不回來了,」硬著頭皮,店還是得開。潘貝寧一直沒忘記,第一天店內十桿衣架,只有三桿有衣服可賣。

所幸DEPLOY獨特的永續時尚理念,很快被看到。英國國家廣播電視台(BBC)已七度採訪潘貝寧。她也獲選歐盟40位新興設計師。被邀請到東京國際時尚週參展,開始闖出名號。

只是,2012年不慎又跌了一跤。當時與紐約代理商合作,因業績不理想,不打算續約,對方卻不願歸還押金和衣服,還揚言要告她,結果對方斷絕聯絡。潘貝寧求償無門,只能認虧。

此次經驗促使她反思,她應該回歸設計師角色,親自走到消費者面前,跟顧客對話。

「客人是協助你進步的關鍵,不能只當他們是賺錢的工具,」2014年她開啟「快閃店」模式,第一站就是紐約。帶著衣服,到一地舉辦7~10天的展售會,邀請消費者上門選購,她在現場直接為顧客穿搭。

推快閃店 接近顧客獲好評

幾年運作下來,意外成功,一年兩次的快閃店巡迴展,今年已增加到12座城市,紐約、洛杉磯、舊金山、布魯塞爾、米蘭、倫敦,亞洲則有台北、東京、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

儘管要奔波好幾個城市,但快閃店經營效果奇佳。客人在短期間密集上門消費,每到一座城市一週幾乎等於以往實體店一個月的營收。2017年倫敦店租到期,潘貝寧就把店收了,全部改由快閃店和網購銷售。

走快閃店模式,省下一年200多萬台幣的店租,獲利更健康。

用料工藝強 10年不退流行

潘貝寧的設計風格,優雅體面,藏有許多英國傳統文化意涵和手作工藝巧思。

像是今年冬天設計的一款洋裝,有著燈籠狀的切割袖口,隨著肢體擺動,裡頭會透出亮面絨布為點綴。潘貝寧解釋,這樣的做法是承襲英國18世紀,當時女王禁止皇室以外的人使用華麗的絲緞綢絨製衣,富商們便想到把絲綢布設計在袖口裡,既不違法,又能彰顯地位。

此外,環保永續更是重點。任何一項材料在她眼中都是珍貴資源。上一季用剩的邊角料可以成為之後設計新產品時的配布、裝飾,或包扣和帽飾等,致力做到零廢棄。

在她心中,一件衣服至少要穿十年。她指了指身上的黑褲,已經穿8年了。隨手拿起架上的新款外套,一比之下毫無色差。

這是DEPLOY連續12年都推出的經典款。黑色羊毛布料,冬暖夏涼又輕薄,一年四季都適合穿,最大特性是色堅牢度極高。

每年她都會以這塊布料,設計新款式。幾年前買了上衣的人,今年再添新的褲子,依舊能搭配成一套,不需要因為買新衣而淘汰舊的。如此推估,潘貝寧自認,DEPLOY的一件衣服可以省掉別人七~八成消耗的資源。

DEPLOY本意為遣派,代表她要以策略性的行動計畫來改革服裝時尚系統的企圖心。若是把字分拆,DE有解開之意,PLOY則是計謀,「鼓吹時尚潮流其實是服裝廠商的計謀,我們要打破它!」她堅定地說。

原來,潘貝寧打造DEPLOY,不是品牌名詞,而是一項改革時尚的動詞。

潘貝寧出生:1974年生學歷:布魯內爾大學時裝創作與客製化量產博士、劍橋大學建築碩士、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建築碩士經歷:2006年於倫敦創立DEPLOY、2009年獲歐盟40大新興設計師、2012年獲英國Draper Award最佳獨立精品品牌前三名、實踐設計客製化及永續時裝的環保概念,七度接受BBC訪談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