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健康式就是將永續落地實踐!」新北市農業局施政面向多元且接地氣,推出「新北農業健康式/市」,善用新北好山好水及長達145公里的海岸線,轉型14處漁港、推動山海造林計畫,不僅每年於陸地植樹4萬棵,森林覆蓋率達76%,居六都第一;更在海洋復育珊瑚等生物讓海洋生態生生不息,持續向2050年淨零碳目標前進。
近年來,民眾對於「健康」的意識有增無減,尤其COVID-19疫情改變了大家日常生活模式,從生活層面來看,舉凡飲食、工作、社交、娛樂,都因這次疫情做出了改變。農業局長李玟於日前受訪時表示,新北市的農業也在改變,我們搭建舞台,整合資源,讓農民安居樂業,我們把關食安,規劃遊程,讓市民宜居樂活。同時間,響應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SDGs),導引每個人經由每一次的行動和選擇,將永續發展的目標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全力營造永續健康的環境。
侯友宜市長施政也強調,用得到的才算數,政策與計畫都要從人民需求出發,並讓人民有感。李玟表示,那就是我們農業健康式/市的精神,他進一步闡釋農業健康式/市的四個層次:
吃得健康永續 食安把關 食農教育
第1式,以個人健康為本。民以食為天,要讓民眾吃得健康。從生產源頭開始全面導入認證,包括產銷履歷、有機、友善、CAS、星級製茶廠認證,輔導農漁特產品牌化,為市民的食品安全把關。數字會說話,新北市耕地面積約1萬7,000餘公頃,友善、有機耕作面積至今已成長至520公頃,占全市耕地面積3%,已經高於全國平均值的2%。
吃得健康,也要吃得永續,同時推廣食農教育。新北市國中小學營養午餐每週1日有機蔬菜暨每週4日產銷履歷蔬菜,讓孩子了解與享用對身體健康的食物,好習慣從小養成,都是國民健康的基礎。六年前,新北市全國首創推動跨局處的惜食分享平台,青果商捐贈醜蔬果,肉品商提供邊角肉品,食材資源物盡其用,將880噸可能淪為廚餘或垃圾的食材重新運用,使127萬以上人次的長輩或兒少受惠。
心靈健康 全齡共融綠地 地方特色
第2式,提升至「心靈」健康。現代人壓力大、思慮多,接觸綠地以及戶外活動有提振心情的效果,新北市積極推動全齡特色共融公園,截至今(2022)年10月31日有164處,其中有硬體改善,更有軟體強化,將兒童表意權、運動指導員及佈老志工納入公園中,讓不同年齡、體能狀態的市民都能有適合自己的公園。還有,新北市於今年底前將有21座寵物公園,讓視為家人的毛寶貝可以盡情奔跑,例如永和河堤外的綠寶石,公園占地大,公園內區分大型犬、小型犬的活動區,設計考慮到主人與毛小孩的使用需求,假日有很多毛小孩來放風,網路上討論度高。
此外,地方特色主題活動提供民眾心靈休閒的好去處,在萬里金山區的杜鵑花產量、質量勇冠全臺灣,孕育而出「萬金杜鵑」品牌,並與知名花藝師合作辦理「花聚落」特展,美不勝收。在北海岸串聯新北市金山區中山溫泉公園、中角灣國際衝浪基地、金包里慈護宮及三芝區芝蘭公園,結合煙火、光雕、夜釣等元素,推出夜遊新景點-「北海夜金閃閃」,讓市民朋友有充分紓壓的場域,促進心靈健康。
環境健康 上山下海 造林護種
第3式,就是「環境」的健康。新北市持續關心環境與生態永續議題,目前森林覆蓋率已達76%,六都之冠。為因應全球氣候危機,啟動「山海造林計畫」,除規劃陸地植樹4萬株,亦首創營造海底熱帶雨林,以人工方式復育珊瑚500株,朝2030年減碳30%、2050年淨零碳目標前進。另為打造優質生態系,計畫性地復育臺灣百合、豔紅鹿子百合、雷公蛙等臺灣原生種,清除綠水龍、斑腿樹蛙、小花蔓澤蘭、互花米草等外來種,卓有成效。
農業創生永續 在地產業群體戰
第4式就是農漁產業健康。「土地要健康,農業生產要良性循環,從建構優質的從農環境開始。」李玟表示,「推動農業創生,鼓勵當地形成產業聚落和產業鏈,形成論壇,互相對話、聚會,建立互信關係,為地方創造永續產業和活動。」營造資源互助的環境,讓青農、農漁業夥伴組隊打團體戰,以群體的力量發展在地產業鏈結,青年力得以永續發展。目前由農業創生搭建平臺組團共計161個團隊加入、5條產業鏈、4個常態論壇、8所大學進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USR計劃),讓農業永續,經驗傳承。
群體的力量,由小處就可以顯見,李玟回想起萬金杜鵑「花聚落」特展開幕前一天,遇到豪雨,開幕場地泥濘一片,現場看到農民主動扛來一袋袋稻殼,漁民把之前從日本漂來的火山浮石搬來,鋪填會場地面,大家協力讓開幕活動順利展開,從這個小插曲感受到滿滿的感動,更能確信農業局要做的是創造一個舞台,讓大家可以好好生活、永續生產、平衡生態。
新北市以團隊力量,打造消費者信任的農產品牌,建構農業與生態共好的友善環境,提供城市心靈療癒的處方。未來仍會不停地將新元素帶入地方,帶給民眾身心靈健康、環境健康、城市健康,達成環境永續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