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ESG調查

打破大學象牙塔!師生連結居民,成就最強地方創生動力

第一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
打破大學象牙塔!師生連結居民,成就最強地方創生動力

圖/2020《遠見》大學社會責任USR獎得主大合照。

| 攝影 張智傑

近年來,隨著「大學社會責任」(USR)的推動,大學不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象牙塔,而是師生與地方一起合作,創造正向改變的力量。因此,也催生了2020《遠見雜誌》第一屆USR大學社會責任獎。

大學是國內培育高等人才最重要的基地,但這幾年來,卻常被批評學校老師「不食人間煙火」,教出來的學生能力「學用落差」。這個弊病,近年開始逐漸被打破,從國際趨勢到教育部政策,都開始大力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以「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為核心,從在地需求出發,讓師生可以在洞察、詮釋和參與真實問題的過程中,整合相關知識、技術與資源,協助地方發展創新。

USR最大優點,就是將大學的學術能量從象牙塔中釋放出來。很多時候,大學有技術、有專業,但卻不知道可以應用到哪裡;地方有問題、有缺口,卻不知道可以去哪找資源,USR就像是兩者之間的橋樑,大學協助地方分析困境,再回頭看本身有哪些科系專業,整合後提出對應解決方案。

《遠見雜誌》繼台灣首創、至今第16屆也最具代表性的CSR獎之後,再度跟上高教時代趨勢,特別針對「大學社會責任」,舉辦「2020《遠見雜誌》第一屆USR大學社會責任獎」,對全國公私立大學進行徵件,區分「生活共榮」「產業共創」及「生態共好」三種組別,經歷半年的徵選、初選與決選,選出七所大學八個優秀USR方案,成為國內第一家彰顯國內各大學USR地方實踐成果的大獎。

有別於其他媒體選擇以「整體性量化指標」進行「全校型評鑑」,卻礙於台灣各大學相關數據資料不全或未公開,導致評比上造成疑慮,《遠見雜誌》借鏡「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做法,不以學校為評鑑單位,避免因為公私立及一般大學與技職科大的先天差異,所造成的屬性、規模、地域等條件不同,產生不公平競爭,《遠見雜誌》選擇以「優良USR方案」為評選主軸,不只真正公正,更凸顯USR如何真正落地台灣。

得獎名單於4月28日正式公布,並舉辦得獎發布會。為配合新冠肺炎防疫,頒獎典禮改為線上直播舉辦,但得獎發布會現場,各大學校長與院長依然熱情參與,包含五位校長、兩位院長親自出席受獎。(延伸閱讀:2020遠見第一屆USR獎項:屏科大跨組獨得兩座楷模獎

遠見.天下文化發行人王力行:大學存在目的,就是為社會創造貢獻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在開場致詞中特別提到,《遠見雜誌》自創辦以來,就對大學教育非常重視,她歷來採訪包括哈佛大學、柏克萊大學等歐美名校校長時,一定都會問一個問題:「大學的功能是什麼?」而幾乎所有校長都回答,除了教學和研究外,就是「社會服務」。王力行強調,「那時候雖說還沒有USR這個名詞,但大家都知道,大學存在的目的,就是為社會創造貢獻。」

王力行舉例,2007年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演講時,他提到自己是哈佛的中輟生,這麼多年來,對這件事有遺憾、也沒有遺憾。而他在哈佛所沒有學到的是,原來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是身處在不平等的環境中,包括健康與機會上的不平等,所以大學畢業生進入社會後,有機會創造各種創新與發明,「但最終目的,還是要回到這些創新,對社會到底有沒有具體的貢獻、有沒有改善人類的各種不公平?」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圖/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

王力行指出,這個精神已愈來愈深入每個學校中,例如在台灣,2017年教育部在高等教育藍圖中,開始加入USR;2018年開始,更將USR納為大學深耕計畫的一環,推動愈來愈多大學關注USR這件事,思索在教學之外,如何與地方結合、一起合作,創造正向改變。

「這也是為何《遠見雜誌》要在今年舉辦第一屆『USR大學社會責任獎』,」王力行除了恭喜每一所得獎學校、感謝每一所報名學校,更希望所有人都站在以改善台灣社會為目標的基礎上,繼續努力。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大學走進地方,期待台灣未來沒有偏鄉

大學與地方的連結,是USR的重要一環,也正是近年政府全力推動的「地方創生」核心概念,因此,頒獎典禮特別邀請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擔任貴賓,為得獎學校祝賀。

陳美伶致詞時指出,去年是台灣的「地方創生元年」,推動計畫中有五支箭,其中有兩支箭和大學有關,一是「科技導入」,二是由產官學研社一同推動「社會參與創生」。陳美伶為此走過許多地方,也包括本次得獎的長榮大學與東海大學,她都深深感動。

陳美伶回憶,自己年輕時,大學就像象牙塔,學生只會抄筆記和唸書,但現在大學已經走出來了,從過去的社區總體營造、到如今的地方創生等計畫,都是政府和大學合作推動,非常接地氣。不管是環境永續、弱勢保護,或是社區結合,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USR主題,以及想達到的目標,政府與大學合作,創造更多的人才未來能力、減少學用落差、打造地方創生,透過新的思維,讓台灣更為進步,期望台灣未來不再有偏鄉。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圖/國發會主委陳美伶。

遠見USR評審團代表、研華科技創辦人蔡適陽:四大面向評選傑出USR方案

54所大學、97個傑出方案競逐首屆「《遠見雜誌》第一屆USR大學社會責任獎」,到底是如何選出最終的得獎者?

USR評審團代表、也是教育部USR計畫區域諮詢協作組召集人之一的研華科技創辦人、精營管理顧問董事長蔡適陽解析,評審團從「貢獻度」「價值度」「策略力」「影響力」這四大面向,仔細檢視每一個方案,不只在評選會上一一聽取決選代表的說明簡報、提出問題,在一整天的評審之後,還留下來進行許多對話,探討每個方案,尤其是「貢獻度」和「影響力」,這也才是USR的目標。

就算最後沒有得獎的方案,蔡適陽也非常敬佩,因為這97個方案包含非常多元面向,例如地方創生、生態保育、原住民、弱勢保護、林下經濟、智慧農業等。更重要的是,在這些計畫中,評審們看到延續性設計與規劃,因為USR不是一個計畫做完就結束,而應是能夠長久運作,真正落實社會責任。

蔡適陽表示,過去15年,《遠見雜誌》彰顯企業社會責任(CSR),如今透過第一屆USR獎,彰顯「大學社會責任」,他也期待,未來可以鼓勵更多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投入社會責任,打造「NSR」;最後,帶動全國百姓都願意貢獻社會責任,創造個人社會責任(PSR),「從CSR到USR、NSR,一直到PSR,在這樣的運作過程中,社會責任的進步,就是台灣整體的進步。」

研華科技創辦人、精營管理顧問董事長蔡適陽。圖/研華科技創辦人、精營管理顧問董事長蔡適陽。

七校八方案得獎,東海、長榮分獲首獎,屏科大獨得兩獎

《遠見雜誌》第一屆USR大學社會責任獎,從接受報名到結果出爐,歷經第一階段書審、第二階段面審,耗時半年。今年整體參賽件數97件,最後選出七校八個得獎方案,獲獎率僅8.2%,在在彰顯評審對於USR的高標準與高期待,以及每一位得獎者的表現確實足為表率。

到場的七所學校代表,也上台分享實踐USR心法。

「生活共榮組」首獎東海大學校長王茂駿表示,東海大學在校務發展上,特別看重四個永續,包括「社會永續」「經濟永續」「文化永續」「生態永續」,東海師生長久以來積極走進社區,投入社會關懷與地方服務,包括銀髮族的樂齡樂活、兒少青的全人培育、環境品質與健康維持等,透過東海團隊校內跨界支援,推動跨世代共好,才能得到首獎。

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東海大學校長王茂駿。圖/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東海大學校長王茂駿。

獲得「生活共榮組」楷模獎的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指出,中原大學65年前在基督的博愛精神下建校,多年來一直推動全人教育理念,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以智慧善用科技及人文的專業知識來造福人群」,從20年前幫原住民賣拉拉山水蜜桃,到現在幫小學賣梨、讓小學續存,這次得獎不只是這個精神下的優良成果,也是推動教育的最好展現。

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圖/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

此次同時榮獲「生活共榮組」與「生態共好組」雙楷模的屏東科技大學校長戴昌賢表示,因為得獎,自己上週特別到山上部落參訪,最深的感觸是,或許不應該叫「大學社會責任」,因為對同學來說,頂多叫「大學社會體認」,對老師來說,則是「大學社會實踐」。戴昌賢說,「責任」好像是學校高高在上,去當地指點,但他到山上才發現,很多在外人覺得想當然爾的事情,完全不是那樣,例如外人會說「你應該要照顧生態」「你要維繫部落文化」,但他們回到了山上,要靠什麼活?小孩要去哪受教育?「我們應該要用謙卑的態度,長期在當地陪伴他們,一起找到永續的立基。」

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校長戴昌賢圖/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校長戴昌賢

榮獲「產業共創組」楷模獎的高雄科技大學產學長蔡匡忠則提出兩個感謝,首先感謝外部合作夥伴,很多人都說要培養大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直接面對問題,但願意提供場域讓學生去找麻煩的人真的很少,高科大有幸遇到好的夥伴,讓學生有很大的成長;第二是感謝校內老師,高科大是全國最大科大,這幾年隨著不斷與老師們溝通,愈來愈多人願意到地方蹲點、投入USR,期許未來可以創造更多社會貢獻。

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產學長蔡匡忠。圖/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產學長蔡匡忠。

同獲「產業共創組」楷模獎的高雄餐旅大學廚藝學院院長曾裕琇表示,很多人以為高餐是餐旅人才培育的搖籃,但高餐更是企業的重要夥伴,這一次高餐協助屏東可可產業,先從國外盤點台灣應該要有什麼樣的品牌定位,再來協助當地廠商做提升,從一二三級產業的栽種、製造、行銷,提升到六級化產業,推廣為在地旅遊、品牌創價與國際化。

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廚藝學院院長曾裕琇。圖/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廚藝學院院長曾裕琇。

同樣獲得楷模獎的暨南大學校長蘇玉龍說,感謝《遠見雜誌》把眼光投射到偏鄉,注意到暨南大學的表現,經過921的震撼,暨南大學和在地鄉親培養出血濃於水的感情。而這次得獎方案,就是科技學院老師透過光和水的科技創新,幫助當地茭白筍農改善品質與產量,除此之外,還包括教育學院投入兒少福祉、人文學院投入蝴蝶復育,以及管理學院投入咖啡與觀光休閒結合,暨南大學將繼續結合地方人士,透過教育,培養愛鄉人才,回饋社會。

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國立暨南大學校長蘇玉龍。圖/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國立暨南大學校長蘇玉龍。

最後壓軸的,是獲得「生態共好組」首獎的長榮大學校長李泳龍說,長榮大學鄰近二仁溪,是依水而生的水岸大學,但這條溪在很多人印象中並非乾淨的河川,從2002年長榮大學成立河川保育中心以來,投入18年,看著河川被長榮改變,從骯髒到逐漸乾淨,但也看到河川在改變長榮,告訴所有人如何敬天愛人、惜物力行;同時,更要感謝18年來陪長榮走過的20多個夥伴團體,長榮與這些夥伴一起努力,看似平凡,卻創造出強大力量。

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長榮大學校長李泳龍。圖/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長榮大學校長李泳龍。

【2020第十六屆《遠見雜誌》CSR、第三屆社企之星暨第一屆USR】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