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COP15閉幕決議:2030年必須有效復育30%土地海洋

COP15於12月7日至19日舉行,各國齊聚共議環境保育計畫,並由主席國中國生態環境部長黃潤秋敲槌決議。Flickr by UN Biodiversity

|

為期13天的第15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歷經近200個國家代表來回磋商,終於在19日凌晨達成協議,包含本次大會談判重點30X30目標及生態多樣性融資,樹立自然保育下一個10年里程碑。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COP15)於12月7日至19日舉行,全球195個國家代表、NGO、專家學者齊聚加拿大蒙特婁。然而今年各國元首只有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出席。 

延伸閱讀:COP27剛完,又有COP15?一文搞懂UN生物多樣性大會

據《法新社》報導,經過11天的馬拉松談判,各國代表在18日上午提交協議草案,並召開全體會議。COP15主席國中國環境生態部長黃潤秋疲倦表示,「這次會議像馬拉松一樣開個不停,」直到當地時間19日凌晨,才由他敲下關鍵一槌,通過象徵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昆明—蒙特婁協議》,以保護土地、海洋和物種免受污染、退化和氣候變遷影響為核心目標。 

圖/各國召開《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全體會議。Flickr by UN Biodiversity

加拿大環境部長吉爾伯特(Steven Guilbeault)感慨,「我們一起向前邁出了歷史性一步。」2020年日本《愛知協議》中訂定了20項生物多樣性目標,因缺乏有效的執行機制,至今未完全實踐任一項計畫。 

本次COP15會議修正並拍板《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綱要》,除了訂定未來10年更具體的工作藍圖、更有效率的審查機制和策略計劃,也設定2大目標。 

圖/加拿大環境部長吉爾伯特(Steven Guilbeault)。Flickr by UN Biodiversity

30 X 30目標 

第一,與會國達成 30 X 30 目標,亦即各國承諾到2030年要實現至少30%土地、內陸水道、沿海及海洋區域為保護區。此外,決議明訂到2030年,全球30%的退化陸地與海洋生態系必須有效復育。 

聯合國糧農署稱,截至目前,世界有三分之一土地面積因人類活動而中重度退化;全球僅17%的陸地和8%的海洋面積受到保護,要實現2050年「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願景仍道阻且長。 

圖/與會國達成 30 X 30 目標,明訂到2030年,全球30%的退化陸地與海洋生態系必須有效復育。Flickr by UN Biodiversity

生物多樣性資金 

第二,針對生物多樣性融資,各國決議富國將提供開發中國家,每年至少300億美元資金援助,以維持其生物多樣性。 

《華盛頓郵報》報導,據估計,要達成2030年目標、扭轉全球物種多樣性消失,每年融資金額得達到8000億美元,目前仍有700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過去幾天,相關討論陷入白熱化,儘管部分國家反對,大會最終仍拍板,要求相對富裕國家在2030年前,每年提供開發中國家和島嶼國家300億美元。 

南美洲熱帶雨林和非洲國家,擁有地球上最豐富的物種與生態系統,因此,他們希望藉助富國金援,加強保護動植物和環境景觀,免受非法盜獵和伐木侵害。原住民守護地球上現有八成的多樣物種,本次協議也將保障他們的權益。 

其餘決議涵蓋「在2030年前,將所有污染來源和氣候風險的負面影響,降低到對生態多樣性無害的程度。」為達成這項目標,締約國必須減少50%的農藥使用、降低高危險化學品的總體風險,包含減少殺蟲劑使用、消除塑膠污染、防止外來物種入侵生態系統等。 

圖/COP15決議提出目標:「在2030年前,將所有污染來源和氣候風險的負面影響,降低到對生態多樣性無害的程度」。Flickr by UN Biodiversity

COP15決議和台灣有什麼關係? 

世界上75%的生態系統已被人類活動改變,100多萬個物種因此面臨滅絕威脅,甚至將影響全球一半以上的GDP。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閉幕時,嚴正警告全球「人類已經成為大規模滅絕的武器,」呼籲人類必須和自然達成和平協定,才有機會挽救地球免於第六次大滅絕。 

台灣雖不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但是保護自然環境、保育生物多樣性,是所有地球公民的義務。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學院優聘教授林思民接受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TW)訪問時說明,台灣的陸域保護區劃設已達20%,受開發限制而未列入計算的國有林、保安林等,部分已符合本次大會強調的「其他有效保護措施」(OECMs,Other Effective Conservation Measures)。

海域部分,因面積計算方式較為複雜,目前已知受到保護的範圍仍不足。今年4月環保署承諾《海洋保育法》立法,然而直至今日,草案仍卡關行政院。台灣身為四面環海的島嶼,有效海洋保育及生態監測有助復甦資源,環團綠色和平亦呼籲政府加速《海洋保育法》立法,展現守護生態多樣性的決心。

隨著城市植栽逐漸茁壯,國人保育意識提高,「都會內的公園綠地其實已成為台灣野生動物重要的庇護空間。」林思民指出,公園整體占國土面積非常小,卻有機會構築動植物永續共存的友善空間,都會生態系的潛力與多樣性不容小覷。 

此外,林思民也建議,未來台灣應加強對外來入侵物種的監控與衝擊評估,考量制定遺傳資源法的必要性,以整合遺傳資源使用現況,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圖/都市中有機會構築更多動植物永續共存的友善空間。Flickr by UN Biodiversity

★COP27重點回顧|點入專題追蹤更多氣候永續議題★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