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全球塑膠公約最後戰役,台灣2030減塑目標延宕引質疑

第五輪第二階段《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於8月5日在瑞士日內瓦開幕。X@RGrynspan

|

《全球塑膠公約》最終談判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回到台灣減塑之路,對於過去設定的減塑目標,環境部坦承在落實上遭遇困難。環團批評政府延遲公布2030年減塑新目標,怎麼回事?

第五輪第二階段《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於8月5日在瑞士日內瓦開幕。繼去年在韓國釜山未能就全球減塑目標及具法律約束力的公約文本達成共識後,外界普遍視本次會議為解決塑膠汙染的「最後戰役」。

儘管台灣並非聯合國締約方,環境部(前身為環保署)仍自2018年起分階段推動限塑:2020年禁止餐廳內用一次性塑膠用品;2025年以「價制量」方式控管;2030年全面禁用吸管、飲料杯、購物袋及免洗餐具四大品項。

延伸閱讀:全球塑膠公約破局「3大分歧」,2025繼續談?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政府只做許願池,全民減塑淪口號」

對於過去減塑目標,環境部也展開一系列減塑行動,包括旅宿業者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擴大塑膠袋禁用範圍等。但現任部長彭啓明也坦承:「過去目標在落實上有一定難度。」他指出,傳統市場和小吃攤對限塑措施反彈強烈,原本預計在2025上半年提出2030及2035年的具體減塑目標,以提高政策可行性,如今已順延至下半年公布新版里程碑。

為徵集更多民意,環境部在6月推出「一次用產品減量里程碑許願池」專區,聚焦塑膠袋、免洗餐具、飲料杯、吸管,以及新納入的零售商品與網購包裝,邀請民眾提出具體建議與期望。

圖/環境部在6月推出「一次用產品減量里程碑許願池」專區。示意圖。by freepik

但綠色和平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表示:「半年過去,政府只搞出許願池,卻拖延了2030年全面禁塑的時程。」她在環境部之前,以3D塑膠廢棄物「許願池」為道具,呼籲政府真正從源頭減少生產,才算真減塑。

邊減塑邊增產?環團批:四輕擴建案背離承諾

除此之外,上次談判中,由歐盟等 76 國組成的「雄心壯志聯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主張,應透過全球統一的塑膠生產標準,從源頭減少汙染,並逐步淘汰含有害化學物質的塑膠產品。

但相對地,以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志同道合聯盟」(Like-Minded Countries)則強調,各國必須保有自主選擇權,應對塑膠汙染的重點應放在回收與廢棄物管理等末端處理上。雙方對於減塑行動範圍僵持不下,導致談判破局。

為重申減塑決心,澳洲、加拿大、英國、法國、以色列和菲律賓等 95 個國家聯署《尼斯宣言》,明確指出:減少塑膠生產與消費,是結束塑膠汙染最有效且具成本效益的做法之一。

然而,行政院在 2024年核准中油「高雄新四輕」乙烯擴建案,將塑膠主要原料產能從 35萬噸擴增至100萬噸。張凱婷指出,這等於一次性將台灣的石化產能提高三倍,不僅與減塑政策背道而馳,更是「一方面鼓勵民眾減塑,一方面擴大塑膠生產」。

張凱婷呼籲,政府應停止四輕擴建,將石化與塑膠減產納入淨零轉型核心戰略;作為中央部會「永續長」的環境部長彭啓明,也應在跨部會決策中明確反對石化擴張,展現兼顧減碳與減塑的決心。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永續消費回收組副組長鍾昀泰表示,政府高度關注本次談判成果,將參考《全球塑膠公約》的最新決議,作為未來台灣塑膠管理政策的依據,確保制度與國際趨勢同步;同時,也會把「許願池」徵集到的民眾意見,納入政策擬定的關鍵考量。

圖/張凱婷呼籲,政府應停止四輕擴建,將石化與塑膠減產納入淨零轉型核心戰略。示意圖。wirestock by freepik

延伸閱讀:全球塑膠公約登場!環境部2030禁四大塑膠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