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在全球延燒不止,也為台灣帶來重大挑戰。桃園站在國門防疫第一線,在市府團隊以及市民通力合作下,不僅讓疫情獲得控制,更意外寫下招商好成績。
身為桃園市大家長的鄭文燦,在這場防疫之戰中,可謂功不可沒。究竟在這場防疫大戰中,桃園做對了什麼?其他縣市又能從中借鏡哪些經驗?
在「2020第18屆遠見高峰會」的午餐論壇中,桃園市長鄭文燦一開始便指出,桃園其實是在「劫後求生存」。
受到疫情影響,相較去年9月,桃園國際機場旅客人數僅剩下原有的2.6%,空服員、地勤、機場免稅店的經濟連帶受到重創。
不過,也就在疫情重創桃園的同時,桃園市率先配合中央,化被動為主動,展開對疫情的反擊,也撐起了享譽全國的「防疫國家隊」。
從劫後餘生,到化危機為轉機
鄭文燦表示,不論是協助號召、組織口罩國家隊的瀧澤科技、協易、東培,或是後續協助中央挹注口罩產量的千倍康、富璟、康匠,其實都是來自桃園的在地企業。
除此之外,桃園作為台灣國門,更率先扛起抗疫大旗。收容了25%的新冠疫情確診者,並配合中央,多次落實檢疫隔離、社區隔離政策,才讓台灣免於群聚感染的災難。
守住疫情衝擊,桃園市政府的下一步是「化危機為轉機」。
由於疫情持續在全球肆虐,為了減低產能受到影響,台商回流的趨勢也在今年明顯增長;而綜觀全台22縣市的台商投資金額,又屬桃園市最為出色。
「全國台商資金回流1.1兆,桃園就佔了2.3億,」鄭文燦表示,這波投資潮粗估就為桃園市創造超過兩萬個工作機會;其中,又以電商產業、資通訊產業的投資最為熱絡。
告別「五缺」,為台商回流超前部署
桃園吸金的關鍵要素為何?人才、水、電、土地缺一不可。
為了能夠讓台廠一落地,就能開始運營,桃園市政府和經濟部聯手打造「一站式投資服務」平台,可謂人才與企業間媒合的關鍵。
他指出,目前由桃園市政府協助求職的成功率高達85%,更多次協助茂迪、宏達電等科技大廠,提供內部員工就業轉銜的服務。
此外,過去台商常抱怨的「缺水、缺電」問題,也正被逐一解決。為了有效提升北北桃之間的用水調度,桃園市已如期完工「板新地區供水計畫二期工程」。
為了鼓勵企業使用綠電,鄭文燦在上任後,即推動「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在短短六年間,提升綠電容量58倍。
在土地規劃上,桃園市政府則致力推動「工業區立體化」,讓企業能在有限的土地中,持續擴廠興建、發揮土地的高利用率;此外,鄭文燦也陸續開發航空城周邊約300公頃的土地,鼓勵產業投入開發。
鄭文燦指出,桃園如今是全台灣最年輕、人口結構最健康、同時也是投資最高額的城市。做為台灣國門的守護者,桃園會持續在後疫情時代中,展現屬於台灣社會的韌性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