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出「2025非核家園」政策願景,地方首長怎麼看待當前中央政策?面對地方規劃,首長們又願意訂下何種目標?新北侯友宜、新竹林智堅、屏東潘孟安三位「五星首長」提出了想法……
面對全球環境議題,如何透過減少傳統高耗能、高汙染的傳統發電模式,改以環保、永續的綠能發電,早已成為全球的努力共識。
早在2016年,總統蔡英文也在「2025非核家園」政策願景中表示,將要在2025年,將再生能源的供電比例,提升到全台用電總量的兩成。而綠電產能中,台灣又以太陽能發電為大宗。
不過,當中央政府大力疾呼政策的同時,卻鮮少聽聞各地方首長主動談起能源議題。這也不禁讓人好奇,面對中央揮舞的「綠能」大旗,各地首長怎麼看待當前中央政策?面對地方規劃,首長們又願意訂下何種目標?
11日,由經濟日報與經濟部能源局共同主辦的「2020能源願景高峰論壇─綠能2.0,經濟新引擎」,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次論壇中的一大亮點,當屬新北市長侯友宜、新竹市長林智堅、屏東縣長潘孟安三位「五星首長」同框,暢談地方「綠能願景」,同時,也直指「中央」綠能政策的痛點。
侯友宜:接軌國際,五年減碳25%
一開場,新北市長侯友宜不賣關子,直指新北市都市問題核心,人口稠密、工廠密集、熱島效應嚴重,因此,他下結論:「唯一的辦法就是朝永續都市努力。」
但要發展永續都市從何談起?又該從何借鏡?侯友宜指出,最快的方法,就是與國際接軌,也因此,就在過去短短不到兩年間,新北市陸續加入國際「脫梅者聯盟」、參與「聯合國永續目標的自願檢視報告」,兩者都是全台縣市創舉。
此外,為了讓永續城市的目標落實在民眾生活之中。新北市社會局每年號招超過13萬的志工,進入各鄉鎮市區,舉辦推廣節能的趣味競賽,讓「永續」不僅只停留在口號。
不過,要推行永續能源,卻也還須有賴中央立法扶植。侯友宜無奈指出,新北市預計推行地熱發電,五年內為新北供電10%,但,中央卻遲遲不推出《地熱法》,讓新北市政府有志難伸。
「2025年,新北市要減碳25%;2050年,則要減碳50%,」但話鋒一轉,侯友宜仍對新北市未來的永續目標充滿信心,他表示,公部門將帶頭節電,新北市的串聯公民的節能行動也不會停止。
林智堅:攜手竹科,以節電取代創電
坐擁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工研院、清大、交大等高科技人才的新竹市,是全台灣的平均用電量第三大的城市,總人口數雖然僅有45萬,一年的用電量卻高達100億度。
面對如此龐大電能消耗,林智堅表示,竹科是新竹市高耗電的原因,但同時,竹科的人才,也扮演新竹市節能政策的幕後推手。
「年輕、進步、高教育程度的新竹市民,是新竹市發展永續的關鍵,」林智堅分享,近年市政府聯合竹科科技大廠,在社區中安裝節能監測系統,將家戶用電大數據提供給企業端,再請企業利用AI找出節能方針,成了新竹市的另類節能方法。
談及「創電」,林智堅卻也坦言,新竹市地狹人稠,在開發綠能上確實不及其他縣市,過去雖有廠商,希望能善用新竹強勁的東北風,興建風力發電廠,卻又礙於發電廠與漁民作業區衝突不斷而作罷。
林智堅表示,未來市政府仍會持續探索風力發電的可能,但,如何因地制宜,讓綠能產業與生態環境共榮共存,才是政府的最高準則。
潘孟安:自比烏鴉,籲中央勿反覆立法
論壇壓軸上場的,是2014年上任以來,便大力推動綠電政策的屏東縣長潘孟安。截至今年9月為止,屏東縣太陽光電申請案,以超過5700件,高居全國第一,並有多項全國指標性綠能政績,例如首創「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屏東縣綠能貸款專案」及浮動型光電「大武丁滯洪池」。
「屏東沒有工業區、沒有科學園區,但我們有幅員遼闊的畜農地,」上任以來,潘孟安化屏東產業落後的劣勢為優勢,完整盤點了公有地、不利農耕區、地層下陷帶等潛在太陽能發電區,讓屏東縣一躍成為光電大縣。
也正因為身在開拓綠能產業的第一線,潘孟安亦直言,中央的綠能政策仍「綁手綁腳」,而非事先擘下完整規劃,強力執行綠能願景。
他自比「烏鴉」,暗喻扮演嚴厲的批判者。他表示,自蔡政府上台後,綠能政策也已規劃五年之久,但法令如今卻仍常朝令夕改,他更直接點名,水利署、營建署、農委會近來新頒佈的規範,迫使能源業者無所適從。
不過,即便繁雜的法令拖慢施政進度,潘孟安依然許下宏願:「2022年,屏東縣22萬8千戶的民生用電,將百分之百使用綠能。」
這當然並非信口開河,事實上,屏東縣全縣民生用電800MW,光去年併聯發電的綠能就已達400MW,若再加上未來陸續開發完畢的東港、林邊、佳冬、枋寮發電區,2022年綠能供電總量真有望達標800MW 。
三位地方首長不僅想要大力推動綠能政策,還雄心壯志想要落實「非核家園」目標,中央都聽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