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接連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及「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兩大政策,其實不僅是金融業,「永續金融」從每人生活、企業商機到危機,與我們息息相關,更成全球經營策略新顯學。而全台首份永續金融大調查,又點出什麼發現?《遠見》帶你一探究竟!
現在,不管是政府或產業,甚至是個人投資,都在講「永續」。而這看似高遠的理想,從初期的點點星火,在近年已匯聚成一道耀眼明光,照亮全球發展之路。
1990年代至2000年提倡的企業社會責任(CSR),為永續概念拉響第一炮。其後,赤道原則(EP)、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PRI)、責任銀行原則(PRB)等準則,都強調,促進經濟成長同時,必須考量對環境及社會的影響。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問世,更證明「永續」為銳不可擋的全球浪潮。
尤其,聯合國17項SDGs帶動國際運用金融市場力量推動永續發展,從早期只著重綠色或環境面的綠色金融,擴展到涵蓋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層面(即ESG的核心理念),則加深了金融在永續政策扮演的角色。
拿台灣來說,2020年8月,金管會更接連發布兩大政策:「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及「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仔細探究,都與「永續金融(Sustainable Finance)」的願景密不可分。
前者是希望透過金融機制,引導企業及投資人重視ESG議題,藉由公私部門一同努力,達成減碳及永續發展目標;後者則是追求落實公司治理、提升企業永續發展、營造健全ESG生態體系,以及強化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
涵蓋ESG面向的國際政策主軸
究竟,永續金融是什麼?
根據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2020年永續金融高階定義(Sustainable Finance High-Level Definitions)報告,永續金融是結合綠色金融、社會金融、ESG投資,意即涵括氣候、綠色、社會等概念,且同時考量獲得資金的公司長期經營能力,是扮演穩定金融系統的重要角色。
近三年,與永續金融有關的各項計畫,紛紛出爐。
以歐洲為例,歐盟於2018年歐盟執行委員會發布「金融支持永續成長行動計畫」;2019年,歐洲銀行業管理局(EBA)發布「永續金融行動計畫」;2020年,歐洲證券及市場管理局(ESMA)發布「永續金融策略」,此外,歐盟執行委員會也發布「新永續金融策略」諮詢文件。
相關內容都在強化永續金融基礎,著手建立永續經濟活動的分類標準,強化企業揭露氣候相關資訊,減少及管理氣候與環境風險,以及要求機構投資者與資產管理者,將ESG要素納入投資決策等。
而這也刺激了「永續投資」的風潮。
根據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SIA)報告,全球責任投資總資產近年正以13.8%複合成長率持續增加中。
截至2020年4月,全球簽署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PRI)的金融機構已達3108家,在PRI之下的管理資產規模,已達103.4兆美元。至於聯合國責任銀行原則(PRB),截至2020年7月,全球有187家銀行簽署,較2019年多了57家。
觀察到資本市場,全球永續投資相關ETF發行檔數有近370檔,規模約880億美元。永續相關債券也快速成長,彭博統計,2019年的資金規模,較2018年成長78%。
從每人生活、企業商機到危機
然而,若你以為「永續金融」只與金融業有關,可就太小看它了。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總經理暨台灣區總裁陳志堅以特斯拉電動車、台灣大力推動的離岸風電,還有日本福島核災為例,證明從生活、商機、到危機,永續議題無所不在。
不過,國際各界紛紛為何將金融業,視為實踐永續目標的關鍵角色?
對此,台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部經理黃玻莉分析,金融機構集結社會大眾資金,掌握之資產規模龐大,儼然扮演分配社會資源的角色,應該善用公共性及影響力,引導產業重視ESG議題,進而影響上下游供應鏈、員工、消費者、社區等整體經濟及社會,促成永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而身為歐洲第一大、全球前十大的資產管理公司,鋒裕匯理對責任投資的起步也很早。鋒裕匯理投信總經理黃日康回憶,鋒裕匯理資產管理在1986年便推出集團首檔責任投資相關基金,2006年,也是最早簽署聯合國支持的責任投資原則(PRI)業者之一。
鋒裕匯理資產管理在2018年提出三年計畫,設定三大目標。首先,承諾到2021年底,將ESG評分標準納入集團所有主動管理的開放式基金內。其次,持續增加具ESG主題基金的檔數,用以籌集與環境相關、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資金,目標規模要成長一倍,達到200億歐元。
第三,強化對社會企業的承諾,投資有利於社會和團結經濟的資產,迄今已達3.11億歐元,預期將達到5億歐元。此外,內部還自行開發ESG評級流程,為1萬家公司的ESG評分,從最好的A到最差的G,共七等級。根據評級結果加碼或減碼相關發行企業,甚至排除表現不好的企業。
企業議合、股東行動,發揮影響力
近年,永續金融在國內討論熱度持續增溫。
2020年12月10日,國泰金控與證交所共同舉辦第四屆「2020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國泰金控副董事長陳祖培特別提到,這是國泰第四屆舉辦,且年年規模成長,本屆還首度延長為全天活動。
其實,除了開發永續概念商品,金融業者也可透過議合,對其他產業能發揮影響力,將永續金融的作法與觀念擴散到其他企業。
國泰參與國際議合行動「氣候行動100+」(Climate Action 100+)及碳揭露計畫(CDP)的Non-Disclosure Campaign(NDC)倡議活動,2019年積極奔走的議合成果,讓台灣成為全球NDC倡議活動議合成功率前10名的國家。
國壽2020年議合達70家企業,其中不乏被視為高度排碳的企業,如石化、鋼鐵、科技等,而實際前往拜訪的深度議合有近10家。最指標性的議合企業,當屬鴻海。
國泰人壽保險總經理劉上旗回憶,三年多前開始與鴻海接觸,初期也長時間溝通,歷經雙方不熟悉、磨合觀念等階段。直到2019年9月,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人壽副總林士喬等責任投資團隊成員前往拜訪,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親自率領主管參與,「(鴻海)很客氣、不斷問我們是如何做ESG,」劉上旗分享。
2020年11月,鴻海就回應CA100+淨零排放期許,宣示2050年前鴻海所屬價值鏈將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目標。
12月的這場永續金融論壇上,劉揚偉也親身分享,身為全球大型企業,鴻海如何透過綠色管理,與供應鏈共同成長及節能減碳等,「EPS加上ESG才會永續,企業要把ESG當成投資而不是費用,」劉揚偉強調。
黃天牧:推動永續金融,台灣不輸國際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則主張,「永續」不是道德層次的議題,而是關乎公司經營策略的發展。他更自信地說,台灣現階段推動永續金融的成果,堪稱與國際並駕齊驅。比如,在ESG相關主題基金,截至2020年10月底,國內投信事業已發行17檔有關ESG、公司治理及綠色等相關主題之基金,規模約915.09億元。
櫃買中心2017年4月就發布「綠色債券作業要點」,推動綠色債券。截至2020年10月底,累計發行46檔綠色債券掛牌,累計發行金額共計約1179億元。
目前國際永續金融之主要作法及措施,包括定義永續金融活動涵蓋範疇、強化因應氣候變遷及永續發展相關資訊揭露、將氣候變遷因素納入審慎監理要求,以及促進永續及責任投資之機制及規範。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執行董事張瑞婷補充,2020年6月,歐盟通過了永續分類管理(Taxonomy Regulation),具體化設立永續投資項目的標準,被視為更能引導資金投入真正對永續發展有所貢獻的商品與服務。
金管會副主委許永欽指出,上述這些主要方向,均已列入《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未來將陸續實踐。
整體來說,金管會將不斷強化「資訊揭露」及「市場機制」兩大面向。許永欽點明,強化上市櫃公司ESG資訊揭露的內容、提升品質、擴大編製CSR報告書的上市櫃公司範圍,以及建置資訊揭露平台及資料庫,就是未來主要的四大措施。
台灣首份永續金融調查,發現什麼?
為了解國內金融業對永續金融的看法,釐清現況與辨識資本市場的需求,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與《遠見雜誌》合作發布「台灣永續金融大調查」。2021年1月也將舉行「台灣永續金融論壇」,邀集產官代表分享落實之道。
這份全台首份永續金融大調查,以簽訂證交所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之業者為對象,彙整出三大發現。
首先,金融業普遍支持且認同永續金融在各面向的重要性與發展。
有近九成五金融業看好永續投資規模在未來五年的表現,超過一成認為漲幅可達50%以上(表1)。九成金融業已將ESG與決策流程整合,98%金融業表示整合是有效益的,超過六成認為對財務績效有幫助;近九成受訪金融業認為政策或法令引導對永續金融的實踐驅動力大(表2);金融業的ESG資訊主要參考政府或交易所公開資訊(75.6%)(表3)。由此看出,落實永續金融,政策鼓勵與法規引導占了吃重角色。
第二,金融業落實ESG狀態不一,仍處於發展期。
調查發現,九成金融業已將ESG納入流程。「管控風險」與「政策要求」是讓企業納入ESG的兩大主因(表4);負面排除法、調整資金配置於開發ESG主題商品、因應往來對象績效好壞調整資金配置為前三大常使用的方式(表5)。但僅33.3%認為自己有足夠應用ESG的能力。
48.9%金融業有設立與永續金融相關之具體目標,其中75.0%目標已達成。現階段實務面,最普遍的應用是在投資面向(表6)。
第三,面對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僅45.9%金融業自評已作好應對措施準備。而認為最大的挑戰在於措施內容不明確(61.2%)。顯示業者除希望能有更具體的評估方法、定義內涵外,也希望能提供資料庫與相關模型幫助金融業落實ESG。
回應調查發現,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祕書長莫冬立透露,2021年1月協會將正式推動成立「臺灣永續金融推動平台」。莫冬立期許,平台能扮演「北極星」,導引企業走向永續性的經濟行為,成為台灣連結國際永續金融事務的重要介面。
值得一提,調查問到企業是否認同「後疫情時代的振興經濟措施,除了扮演復甦經濟的角色,也應有助於實現台灣永續發展目標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有51%非常認同、49%認同,等於100%贊同。莫冬立認為,這更彰顯永續金融浪潮來得正是時候,能對應到疫後經濟振興,為「綠色復甦」帶來關鍵能量。
若干年後再回頭看,此刻,永續金融正是推升全球思潮,從傳統耗竭式的經濟模式,走向永續新經濟模式的關鍵轉折點。
套用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共同得主、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的話,疫情後的「永續革命」已經展開。永續金融,正在為未來儲備寶貴的一桶金。
【調查說明】
執行單位: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調查執行: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調查對象:簽訂證交所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之業者
調查方式:電話邀約,網路自填問卷
樣本規模:共完訪51份
調查時間:2020年10月26日至11月18日
回收率:盡職治理守則總名單共計151家,實際接觸147家,回收率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