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ESG調查

北醫大、逢甲、屏科大、修平科大,高格局奪《遠見》USR首獎

2021《遠見》大學社會責任獎揭曉
北醫大、逢甲、屏科大、修平科大,高格局奪《遠見》USR首獎

逢甲大學「大學伴‧偏鄉善」計畫,看見偏鄉就醫交通困難,整合地方政府、醫療診所、計程車組織等單位,首創「偏鄉部落醫療接送共享服務」,不只成功營運,還成立社企。池孟諭攝

|

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目的除了永續發展,更希望師生們為社區議題找到資源,並提出解方。遠見第二屆大學社會責任獎,共142件方案參賽,產官學研共9位專家擔任決選會評審。結果如何,《遠見》帶領讀者點評獲獎。

提到大學投入USR,你會想到什麼?很多人腦中浮現的第一個印象,可能就是學校老師帶著學生前往偏鄉服務,或是老師帶著學生到地方做專題。

這正是台灣高教早年「服務學習」的主軸模式,也是最常見的「大學走進地方」USR形式之一,但執行多年後,許多弊病和爭議浮現。

大學前進地方、善用課程專業、提出改善之道,期待達到「學生有所學、偏鄉問題解」的雙贏。但對參與其中的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只是一學期或一學年的課程,時間一到、課程結束,學生轉頭就離開。就算有些學生特別熱心,但能再投入的時間,也頂多是寒暑假。

學生專業不足、課程結束就走,USR反變騷擾地方?

這種學生「來地方只是做作業」和「課程結束就會離開」的生態,也讓地方從原本期待,變成被潑了一盆冷水。

對地方來說,一開始滿心期待大學師生的來臨,可以幫忙解決居民無力處理的各種問題,例如,地方品牌行銷、產品網路銷售、社區陪伴基地等,讓地方的經濟、生活可以更活絡。

後來發現,地方只是學生作業和報告的取材背景,甚至是「來到鄉下住一晚」的農村體驗營。學生專業度不成熟,或是缺乏成本概念,提案也根本不具商業可行性。

尤其,地方每年都要和新的一批學生,重複說明一樣的內容,原以為的「大學幫助地方」,卻變質成為「地方接待大學」。

最後,地方心冷,面對大學老師再來提案USR,抱著「先問錢多少」「有錢大家分」的敷衍心態,原本期待的大學地方雙贏,最後淪為預算分贓。

看見這個弊病,教育部從2017年起,決定推動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第一階段,將學校方案分為「種子型」「萌芽型」「深耕型」,鼓勵從沒做過的學校接觸地方、發現問題、提出點子,已有經驗者彙整經驗、提出實踐、建立架構。

2020年起的第二階段,教育部將USR計畫重新分類為在地耕耘的「大學特色類」,以及國際發光的「國際連結類」。

最重要的改變,是要求計畫必須連結到17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期許各大學做USR也能接軌國際,甚至把成功經驗複製到世界各地。

兩階段的共同目標,就是把USR從過去「大學本位主義下,到地方找研究計畫或課程專題素材」,翻轉為「地方優先」,大學先去了解地方問題在哪、需要什麼,再回頭來看自己能提出哪些協助,而不是讓地方變成配合大學研究計畫的配角。

為凸顯做法優秀、具可持續性,能真實創造地方、台灣甚至國際正向改善的USR,《遠見》連續第二年向全國大學公開徵選「USR傑出方案」,大學不只是走入社區第一線的向上力量,更是培育未來永續人才最好的場域!

142件方案競逐五大組別,廣邀產官學研專家共評優良USR方案

《遠見》自2005年首創台灣「企業社會責任獎」,是台灣歷史最悠久、最具公信力的CSR獎項。鑒於社會責任已進入大學校園,《遠見》去年(2020年)首度舉辦「遠見USR獎」。

評選方式借鏡「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作法,以「傑出USR方案」為主軸,向全國各大學公開徵選。之所以不採用整體性量化指標做「全校型評鑑」,是為了避免相關數據資料並未完整公開,以及各校屬性、類型、地域的差異,造成評比不公。

今年《遠見》繼續推動USR,並將方案從去年三組擴展為五組,包括「產業共創」「生態共好」「在地共融」「福祉共生」和「國際共享」,鼓勵大學不只幫助地方,更可走向國際,呼應教育部第二階段USR計畫的目標。

活動起跑後,獲得各界熱烈迴響,共有142件方案參賽。為了更完整檢視USR執行成果,《遠見》今年特邀產官學研共9位專家擔任兩天決選會的評審。

兩天評審團主席,分別由致力推動台灣地方創生政策的前國發會主委、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陳美伶,以及主導教育部成立USR計畫的前科技部部長、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陳良基擔任。

地方代表包括投入NGO超過20年、曾任聯合勸募祕書長、現任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祕書長陳文良;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執行長郭雪貞;長期投入南投地方創生的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

大學代表,邀請國內教育新創與創新創業代表人物、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葉丙成;以及曾任第一屆教育部USR推動中心中彰投和高屏澎輔導團召集人的中興大學土木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楊明德、高雄科技大學海洋事務與產業管理研究所教授劉文宏。

9位評審從中央政策、地方創生、NGO、創新創業、教育部USR計畫等不同角度進行評選。

各組首獎得主,「產業共創組」為台北醫學大學,「生態共好組」為屏東科技大學,「在地共融組」為修平科技大學,「福祉共生組」為逢甲大學。「國際共享組」報名方案皆規模龐大,但在激烈討論後,評審們認為各校在前進國際上,還可以有更高的自我期許,決議首獎從缺,由臺灣科技大學和清華大學共獲楷模獎(頁140、141)。

推動USR計畫,改變大學本位思惟、連結國際指標

從兩天評審們的討論,可以歸納出對學校執行USR時四大重點期待:

一、計畫必須聚焦學校特色 

《遠見》評審團特別點出,福祉共生組獲獎的台北市立大學,鎖定學校兩大特色「運動」與「教育」,搭配台北市中心的地理位置,由專業運動員背景出身的校長戴遐齡領軍,推動都會高齡健身防老計畫,設計出來給長輩的課程模式實用且完整,還可推播到偏鄉、發展成產業,是充分凸顯學校特色和專業優勢的代表案例。

二、各階段推動策略必須具體 

USR牽涉學校師生、地方政府、社區居民、在地企業、NGO等多方利害關係人,必須完整考量所有人的需求,謹慎規劃每一階段的具體行動,才能讓多頭馬車同步行動、創造綜效。

連續兩年獲選產業共創組楷模的高科大,就以計畫策略規劃能力深獲讚賞。評審團肯定,此一計畫雖龐大,但具結構性的關係,跨域合作與布局皆顯現策略性思考與行動脈絡,此案不只起點企劃完整,對計畫成果的永續發展,也有具體設計。

三、學校與地方共創雙贏才能永續 

在地共融組首獎的修平科技大學,則獲評審團特別讚賞,認為以中段班私立科大的有限資源,選擇學校工程專業去解決地區農業瓶頸,達成互補效果,推行方法及目標均十分正確。

更有評審點出,修平USR計畫除了幫助在地農民,還回饋到課程內容優化、學生動機提升、畢業生創新創業,提升學校品牌、創造招生效益,這種雙方都因USR而有明確獲益的雙贏模式,才具備永續性。

修平科大推動「農業地方創生系統」,鎖定學校工程專長,輔導當地農業智慧升級,圖為電機所學生吳明學打造「懸吊式無障礙溫室系統」,把農業創新拓展到長照領域。蘇義傑攝圖/修平科大推動「農業地方創生系統」,鎖定學校工程專長,輔導當地農業智慧升級,圖為電機所學生吳明學打造「懸吊式無障礙溫室系統」,把農業創新拓展到長照領域。蘇義傑攝

四、對大學社會責任應有更高格局 

產業共創組首獎北醫,被評審讚許為「規格外」的參賽者,對比多數學校以社區為場域,北醫選擇以「國家」為場域,做出不一樣的格局。

評審團一致認為,北醫策略性整合資源,協助台灣健康醫療產業提升,達成知識經濟具體成效,增加國家整體競爭力;此外,校方透過結合學術研究與產業共好,讓大學轉型與具社會貢獻有良好的結合,是大學實現社會責任的楷模。

「遠見USR獎」藉由表彰優秀學校,號召各大學把USR從過去刻板印象的「學生下鄉志工服務」,轉化為「大學輔導地方提升」,進一步連結國際永續議題,成為永續人才的培育基地。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