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自然災害加劇,搶救危機刻不容緩,佛光山推動「T-EARTH森眾計畫」,在全台各地種樹、復育林地,並呼籲企業響應,期盼讓台灣成為氣候智慧森林的示範基地。
種樹減碳,無疑是全球追求淨零的顯學。台灣最有野心的種樹計畫,由佛光山和國際佛光會推動,要從台灣出發,在全世界種下10億棵樹。
鏡頭來到高雄的2022年,這真是不缺意外的一年,有69年來溫度最低「最涼的5月」,有「超長梅雨季的6月」,極端氣候令人相當有感。端午節過後的6月上旬,整個港都都籠罩在攝氏35C°的高溫,還伴有濃重的濕氣和傾盆暴雨。
佛光山上,順著佛陀紀念館大佛「視線」的2點鐘至5點鐘方向,有著一大片約莫三、四公頃的樹林。從外看來,這裡是一大片的蓊蓊鬱鬱,其實內部生機將斷,瀕臨死亡邊緣,滿眼盈盈的綠只是假象。
實地走進去之後,才發現樹幹上面掛滿了一條條垂吊而下的藤蔓,每一棵樹都被「無差別攻擊」,被纏住的樹幹即將壞死,上面連一隻螞蟻都不願光顧。藤蔓生機旺盛,固碳能力卻很差。
加上生滿倒鉤的刺竹叢野蠻生長,阻斷去路,蚊子等害蟲也特別多,青竹絲橫行,加上看不見的病毒,導致這片樹林已經50餘年無人敢踏入。
暗藏隱患的是,雨一來,樹木已無力固土,泥石流將山上的地基堡壘一點一點掏空、鑿裂,一處又一處裸露的樹根看來怵目驚心。
採氣候智慧森林工法,以林相更新取代砍伐樹木
然而,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理事長楊文德與九位原住民工人卻勇敢穿梭在隱蔽陰暗、瘴氣滋生的林中,趕在天氣變得更熱之前,尋找合適的地方,把樹苗種下。
「我們的工法叫做氣候智慧森林,」楊文德說,這種因應極端氣候所提出的森林管理模式,是台灣罕見的思惟與工法。
迥異於眾多前仆後繼、雄心勃勃的植樹行動,通常是先找一台怪手把山上亂七八糟的藤蔓樹木悉數剷平,再把新樹種滿山頭。但源於歐洲的氣候智慧森林(Climate Smart Forest, CSF),卻是盡量保留森林的「原味」,用人手取代怪手,細心整理整個環境。換句話說,森林也要「修舊如舊」。
因為早先砍掉原來既有林中所有的樹,種植單一樹種人工林的「皆伐式造林」,弊病重重。它們取代了之前物種豐富、空間多樣的森林,即便種得規模再大,最終只會構成一個幾乎毫無生物多樣性的環境。許多國家如美國、日本、中國大陸都曾犯過制式化種植的錯誤,造成的破壞,不僅僅是失去了本地既存的各種野生動植物而已。
新式氣候智慧森林,不砍伐既有樹木,而是進行林相更新,才能使森林永續發展。
氣候智慧森林要做的是恢復森林的健康,得先人工停止這一場發生在森林中的絞殺。因為藤蔓實在太過強勢,有的藤蔓甚至有麵碗碗口般粗壯,比大腿還細的樹幾乎都會被纏死。
延伸閱讀:2040碳匯需達千萬噸,但找得到上千座大安森林公園種樹?
人工清除藤蔓,再一一種下樹苗
種樹工班舉起砍刀,一一砍斷粗如兒臂的藤蔓,拯救被「植物吸血鬼」纏裹摧命的樹。在這三、四公頃的山頭上,光是清除濃密的藤蔓、整理殘枝枯葉,十個人做上一整個月的進度也有限。同樣一片林地,即使面積再小,這樣整理環境的工作,至少要重覆三至四次。
當這些藤蔓初步被清除,原本奄奄一息的大樹迅速就能重獲生機,陽光能照射到地面,風也吹得進來,灌木也會開始茁壯,益蟲回歸。
清完藤蔓,再在林中補種新的小樹苗。種樹工班一連八個小時,站在陡峭超過50度的斜坡上,從早上8點到12點,中午休息一小時,下午1點再不停歇種到5點,進度卻驚人,光是這一天,就搶種了1000多棵樹苗。
過程自然也很辛苦,刺竹在每一節都有長刺,人若靠近,容易劃傷皮肉。樹木因被藤蔓寄生失去了涵養水土的能力,長年的雨水沖刷,表土已然流失,寸草不生,一鏟下去經常「鏘!」一聲碰擊到石頭。
種樹時,必須兩人一組配給七件不同的工具,鎬、鋤、鐮刀等,因應不同環境變換使用,通常兩週後工具就會壞掉。而挖好一個栽種的洞,平均要花上五分鐘。農業中,種薑需要出力最多,而永續森林種植樹苗的難度,則大約是種薑的五倍。
理念新穎的氣候智慧森林,最先會孕育於佛光山,故事要從一次由台灣飛至西班牙的旅程說起。
2019年11月,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4)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辦,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應邀參加,會晤了相識已久的世界氣候基金會亞太區代表胡偉杰,由於胡偉杰同時是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的長期志工,一併知曉了該會創辦人之一——楊文德所提倡的氣候智慧森林,內心非常贊同。
「星雲大師提倡環保與心保,佛教的教義也強調護生,」覺培法師說,像是近年來不遺餘力推廣蔬食,佛光山也一直在種樹。
台灣沒有黃色沙漠,但是卻有「綠色」沙漠,就是那些被藤蔓絞殺的樹林,土地的生物多樣性嚴重退化,面積之廣,可能超過國土的1/3。
台灣或全世界的信徒捐贈給佛光山、一些沒有辦法再做商業化利用的土地,部份已經退化荒蕪,這些土地有沒有辦法重新治理、變成所謂的生物多樣性豐厚的永續森林?
於是,國際佛光會與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簽約,超愛種樹的佛光山也響應,預計採取氣候智慧森林的模式,於2025年時,在佛光山全台上百公頃的土地上種下20萬棵樹。
號召千家企業,在1000處種下1000棵樹
說種就種。第一階段2020至2022年,在新竹橫山和高雄佛光山的靈山啟動種樹,第二階段2023至2025年,在北中南東各地的花蓮玉里、新北汐止、南投鹿谷、台南等的佛光山土地,在這些近百公頃不會再做其他用途的土地上,展開林地復育。
種回健康的森林,還將不只是發生於台灣的獨角戲,未來計畫號召佛光山眾多海外寺院和上千個分會,全球五大洲一起展開種樹行動,希望在2030年在地球上種下300公頃的永續森林,最終在2050年於1000個地方號召1000家企業,種下1000棵樹,如此可為地球增添多達10億棵樹,稱為「T-EARTH森眾計畫」。
由於氣候智慧森林的特殊工法,隨著新苗種下豐富了原有林相的結構,因此能拯救的既有樹木變得更多。楊文德估算,最後多層次林相的樹木總數,約莫將是50億棵,甚至100億棵。最後綜合價值,是實際種植樹木總數的5~10倍。
這將是一個媲美「非洲綠色長城」和國際三大環團「兆樹計畫」的宏偉藍圖。當人們讚嘆於這項壯觀、充滿能量的綠色成就之際,會赫然發現發祥地源於一座亞洲的小島。第一個供世界各地參觀學習「氣候智慧森林怎麼種?」的示範基地,也在台灣。
胡偉杰因此提出「地球隊長」的呼籲:「搶救地球,人人有責,我們每個人都要發心做地球隊長。」
2021年422世界地球日,國際佛光會正式對外公布了「T-EARTH森眾計畫」,提供100公頃土地種樹植林,並在森林復育園區舉辦植樹活動。參加植樹活動的佛光人,在通往園區的道路上,以人牆排成「ZERO」的圖騰,象徵「零碳排」,並以無人機空拍下難得的畫面,締造了與會者的時代記憶。
海外道場踴躍響應,有意「師法台灣」
T-EARTH像一個石子投入湖中,迅速泛起四方響應的漣漪。很多海外道場都迫不及待想要推廣永續森林,洛杉磯、墨爾本、布里斯本等地的佛光山道場,在第一時間傳來「師法台灣」的合作意向。目前,澳洲的進度已走到政府支持、市政府出資。一座寺廟的護林行動,能額外得到官方的鼓勵,更增加了聲望和力量。
「佛光山在印度認養了兩個賤民村,貧困至極,能套用T-EARTH計畫來嘉惠這些人嗎?」長期關注國際扶貧濟貧的覺培法師有感而發。這個想法正是T-EARTH獨特之處,不只維持森林健全,還在森林中穿插種植一部分的經濟樹種,如茶樹、開花植物等,產出茶葉、精油、蜂蜜等森林副產品,為人們創造收入。
最後是達到社會公平。種樹的人特別聘用遊民、中年失業等弱勢族群,讓他們有工作。還將在1000個地方,聘雇1000個地方的當地居民,孵化1000個值得青年奮鬥的社會企業,販售這些森林副產品,讓當地人從「生態難民」蛻變成「生態富民」。
當T-EARTH公布後,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也發起成立綠色公益基金會,做為實際推動企業參與的組織,號召台灣企業一起種樹育林。
截至2022年7月,T-EARTH已在全台種下3萬6000棵樹,以每棵樹每年吸碳、固碳120公斤計算,未來每年將可吸碳、固碳432噸。
綠色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戴慶華常為這些贊助企業做簡報,向台下說明T-EARTH的第一個英文字母T,其實寓意深刻,既代表著Tree(樹),也是Team(團隊)、Tea(茶)。
Tree的意涵很容易理解,種更多的樹,讓地球更綠。Team,意味著宏大的計畫並非一個人、一個組織可以完成,必須結合眾人之力。Tea,意味著永續森林中要栽培的一大類樹,便是能創造經濟價值的台灣原生種喬木茶樹。
戴慶華透露,許多企業極為重視ESG,甚至有的第一次接觸就很豪氣地說:「請提供最大的一塊地,給我們來贊助。」因為永續森林在生態環保、經濟、社會三大層面,形成了良善的循環。
樹、人、地球,三者在T-EARTH之中,就像一個萬花筒的底部圖案,每一轉,都開出一朵圖案各異又風格渾融的花。非要指出最精妙處的話──各式各樣的樹,世世代代的人,水、土、光、風,生生不息,在美麗地球的深處朝人們招手。
佛光山與國際佛光會T-EARTH森眾計畫
投資:截至2022年種下3萬6000棵樹,市價一棵樹約1500元~3000元
減碳成效:每年吸碳、固碳432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