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台大EMBA國企學會邀請台灣西門子總裁艾偉,分享「永續」「數位」的雙軸轉型如何助企業創造成功模式。
數位轉型、永續發展、大數據應用到AI人工智慧,轉型浪潮勢不可擋,台灣企業如何脫胎換骨?台大EMBA國企學會17日邀請台灣西門子(Siemens)總裁艾偉(Erdal Elver)分享淨零排放下的挑戰,以及雙軸轉型如何助企業創造成功模式。
德國工業集團西門子創立於1847年,以消費性電子產品、通訊公司起家,現轉型為軟體服務、自動化系統,提供能源、醫療、工業及建築等解決方案的跨國企業。台灣西門子總裁艾偉強調,數位轉型和永續發展需並行融入公司既有制度,充滿挑戰卻也帶來商機。
會後由台大管理學院院長胡星陽、KPMG永續長于紀隆分享ESG趨勢下的新契機。
AI+數位分身有助解決跨國生產問題
2022年中,西門子推出Xcelerator平台,結合集團數位服務產品,有別過去線性生產流程,以垂直整合模式分析不同的產品組合(Portfolio),串連生態系(Ecosystem)並建立市場機制(Marketplace)。為工業、建築、電網及運輸等領域的企業加速雙軸轉型腳步、提升製程效率,資源較有限的中、小型企業是主要受益者。
艾偉表示,台北101、南山廣場皆導入Xcelerator平台,檢視管控建築物從設計、施工到設備營運等。
近年,備受熱議的元宇宙(metaverse)多從消費者角度切入,聚焦遊戲、社群媒體等,西門子則選擇與輝達(Nvidia)3D協作平台「Omniverse」合作,建構「數位分身」(Digital Twins)技術、打造「工業元宇宙」(industrial metaverse)。
元宇宙強調沉浸式、即時性與互動性,以及具有資料分析力的虛擬情境。與數位分身結合,大幅提升優化效率。近期,西門子也宣布攜手微軟Open AI,利用人工智慧提高生產效能、解決遠距生產問題。
數位分身實際如何運用?艾偉說明,不同時區、不同專業的技術人員可以透過虛擬實境裝置,在虛擬工廠內直接交流、討論維修的細節。亦能透過調整虛擬分身的數據資料,例如提升虛擬工廠內的溫度、檢視虛擬機具的即時性變化,優化決策與運作。
盤點台企轉型痛點,掌握三大步驟壓驚
台大管理學院院長胡星陽觀察,絕大多數台灣企業已有既存的運作系統,在數位轉型及永續要求下面臨許多挑戰。
對此,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于紀隆列出台灣企業轉型過程常見的兩大痛點。第一,心態(mindset)問題,未認知ESG的議題核心,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缺乏連結。第二,資源不足。要解決ESG問題,于紀隆建議企業善用生態圈資源「打團體戰」。
于紀隆強調,永續策略和數位轉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此外還得結合公司治理,方能成功。根據多年輔導經驗,他提出三步驟供企業參考。
「盤點」是首要之務,除了盤查碳足跡,透過數位工具蒐集跨部門、非財務資訊也相當重要。第二步就是找出淨零排放的熱點、定調企業減排的方向。最後,則是與供應鏈及利害關係人的議和。
「不是永續報告書上,寫愈多永續發展目標(SDGs)愈好,」于紀隆直言,瞭解利害關係人關注的範疇,才是企業永續發展關鍵。
艾偉接著補充,「改變是由上而下的」,讓企業董總、高管了解雙軸轉型的必要,有助企業推動改革。他也提醒企業在轉型初期,選擇一至兩個關鍵點(key point)著手,「不要一次做很多事情,」做出成績後再逐步擴散、落實到相關領域。
西門子拓展版圖,鎖定新創、打造平台經濟
來台逾十年的艾偉,發現台灣企業永續意識及具體行動皆有提升,然而面對氣候變遷加劇,全球仍需加速減碳。西門子設下203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艾偉坦言並不容易,特別是範疇三的減排。
西門子積極串連生態系、希望打造類似Google、Apple的平台經濟,拓展與新創公司合作可能性。國際上愈來愈多企業將投資新創視為淨零永續重要一環,西門子旗下風險投資公司Next47,目前已展開分析、評估與新創合作的潛在機會。鎖定與西門子永續發展目標一致的新創或解決方案,期待帶動新創圈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