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的年輕一代,和台灣一樣,都得面對昂貴的房價。不過,阿姆斯特丹市府善用甜甜圈經濟思惟,解決居住與生態的兩難議題。創始人拉沃思直指,台灣高房價問題,或許是因為有人讓房產空著,首要工作是全面盤點空房。
「房價太貴了,年輕人根本買不起!」
這樣的呼聲,不只是在台灣常聽到,亦是荷蘭阿姆斯特丹市民最普遍的心聲。
雖然當地政府已興建社會住宅提供平價出租,但供不應求,許多人預約大半年,都未必排得上。即便荷蘭最受全球稱頌的「青銀共居」,也不算革命成功,一位旅居荷蘭的台灣人表示,年輕人常晚歸,熟齡族群卻愛早起,光是生活作息就很難調適;因此,年輕人大多住不久。
市民思惟:什麼都要好,球丟給政府接
不過,這卻沒阻止熱愛社會創新的荷蘭人停止改革。2019年至今,阿姆斯特丹市府決定,成為全球第一個實踐英國知名學者凱特.拉沃思(Kate Raworth)「甜甜圈經濟思惟」的城市,來解決居住與環境難兩全的頭號民怨。
「我們多次和阿姆斯特丹的市民溝通,」專責甜甜圈計畫的當地市府分析師諾亞.巴爾(Noah Baars)說,市民認為房價昂貴,會讓鄰里變疏離,希望市區要有夠多住房,房租也不能太貴。然而,市府要考量生態衝擊,不可能滿足所有需求。
據估計,阿姆斯特丹全市要有四成比例的社會住宅,才能達到年輕人有足夠平價住房的目標,但住宅多了,綠地就會減少,倡導與環境友善共存的當地政府並不想這麼做。也因此市府只能努力引導民眾妥協。甜甜圈經濟就在此時派上用場了。
創立這個理論的拉沃思說,她研究經濟學時,覺得許多人過度注重GDP成長,沒有思考過環境與人本等因素,於是決定提出一個更平衡的理論。
所謂的甜甜圈經濟學,內圈是水、食物等基本生存需求,外圈是和全球連結、氣候變遷相關的議題,希望藉此,讓人類在思考一地發展優劣時,要把每一項因素都納入權衡。
市民自己畫「城市肖像」,溝通更有共識
這些大道理說來容易,但怎麼落地運用在政策決定上?拉沃思在《遠見》視訊採訪中,秀出民眾自己畫出如同甜甜圈模樣的「城市肖像」。原來,甜甜圈的創新,不只在於平衡思惟,還有一套請民眾自己設計城市未來的方法,得以讓政府與民間更容易有共識。
她解釋,這套城市肖像方法學,是引導市民的思考面向,從傳統的社會繁榮,延伸到地方發展、全球連結與尊重生態,並自行決定圈圈裡該有的要素與比重,讓自己以更宏觀的角度想問題。
「拿去給市民做看看,即使是不懂經濟學的人,也會上手做選擇,決定每個發展需求的比重,畫出屬於自己城市的未來。這才叫做21世紀討論經濟發展的方式!」拉沃思說。
阿姆斯特丹市府團隊以此種思惟,在市區辦了多次的工作坊,希望找到解決住房問題的替代方案。
「民眾會自己找到答案,」巴爾舉例,市民自行設計出的城市肖像中,便赫然發現土地濫用的危機更嚴重(表)。
不過,市府也沒忘記「人人要有地方住」的長期目標。因此,在斯德蘭(Strandeiland)地區,便規劃具備永續概念的新社會住宅建築案;而這一個既平價又環保的建案,正是政府和阿姆斯特丹市民充分討論後做出的新設計。
另外,當地年輕人為了省房租,通常會分租整間公寓,疫情期間,許多人便提出,群聚感染風險變高。而在無法馬上幫所有人找到地方住的情況下,市府迅速提供在公寓內隔離的設施,最後也獲得高度肯定。
台灣居住革命:是否全面盤點過閒置公寓?
反觀台灣,我們也有高房價問題,而這都能用甜甜圈理論解決嗎?
拉沃思聽聞,台灣的昂貴房價讓年輕人因此不婚不生,好奇問道:「政府是否確實把市區所有居住空間全面盤點過?會不會有些人一直讓公寓空著?這其中可能有分配不均的問題,政府絕對有能力介入改革。」
她舉例說,自己在倫敦長大,常發現市區有許多公寓,是租給來當地出差的外商高層,一年下來,實際有人入住的時間不多;但相形之下,年輕人要在倫敦求間住房,卻無比困難。這種居住權上的超級不平等,主因是當地人把房產當成投資。
然而,她觀察到,在奧地利維也納,有高達六成市民住在社會住宅,這些由政府擁有與維護的住宅,房租很便宜,背後的思惟,就是基於當地人的一項共識:住房是人權而非投資。
她建議,如果台灣人要解決居住問題,就得把所有因素都拿出來「排排站」:可以容忍私人投資的權重有多高?一般人合宜住所的權重又有多高?該蓋多少新住房,才不會讓綠地變太少,或是造成生態衝擊?凡此種種,都交由台灣政府與民眾一起思考,並做出決定。
如今,甜甜圈經濟學的實踐,已不只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比利時、加拿大、印度等許多國家的城市都有意跟進。也許,台灣也到了該朝這個方向思考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