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台灣常見魚種體型嚴重縮水,下一代魚季猶存?

台灣常見魚種體型嚴重縮水,代表濫捕狀況非常嚴重。綠色和平

|

調查發現,台灣常見的魚種正在嚴重縮水,代表魚隻在來不及長大就被濫捕。

台灣為海島國家,海鮮也一直是許多人餐桌上的佳餚,但隨著濫捕的狀況、海洋環境惡化的影響,卻有愈來愈多台灣人愛吃的魚種長不到平常的大小,包含白腹鯖、黑喉、竹筴魚、日本馬頭魚、盤仔,以及白鯧皆有高達70%未達成熟體長,是個非常可怕的現象。

綠色和平組織研究調查,發布「6種台灣漁港常見魚類體長調查」報告,其中白腹鯖、黑喉、竹筴魚更有超過97%未達成熟體長即被捕撈販賣,長期而言,恐造成魚越來越少且小,甚至導致族群快速崩解,影響海洋生物的多樣性與台灣珍貴的食魚文化。

下一代,魚季猶存?

圖/宜蘭大溪漁港所拍攝的竹筴魚。綠色和平
圖/市場內台灣常見魚種皆未達成熟體長。綠色和平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鍾孟勳表示,「我們發現漁市販賣的6種常見魚種,大部份都是未達成熟體長,代表魚種在青少年,甚至幼兒時期已經被捕撈,除了使海洋生態枯竭,魚種絕子絕孫以外,漁民及魚販亦因幼魚價格低賤而影響生計。」

他指出,聯合國上週已通過《全球海洋公約》,確保全球將於2030年前保護至少30%海洋,然而台灣的《海洋保育法》卻仍卡在行政院,因此,漁民、環團及大海都不能再等,要求行政院立即正視無魚危機,這個月內送出海保法草案。

研究團隊走訪各大漁港,蒐集相關調查數據

圖/高雄前鎮漁港所拍攝的白鯧。綠色和平

台灣位處西太平洋中心,漁業資源豐富,如今卻面臨過度捕撈與海洋環境惡化等多重挑戰。為了解市場販售魚種的成熟狀況,綠色和平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於年初共同進行台灣常見魚種體長調查,期間走訪基隆、宜蘭、高雄、屏東等漁業大城,累計蒐集 1716 筆有效數據,並將大小與成熟體長進行比對。

合作調查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何宣慶博士指出,「這次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高雄前鎮漁港調查時所看到的小白鯧,很多都是半個巴掌不到就被抓了起來,這對於永續漁業或魚類生態都是相當不好的作法,而我們目前卻沒有什麼規範可以進行管理。」

他還說,這次的研究限制包含資料量不足或格式不一,難以搜得成熟魚種的跨年度體長報告,甚至必須借用其他地區的資料,這也更顯《海洋保育法》當中提及的加強海洋科學監測的重要性,以獲取目前欠缺的魚種資料,減少小魚被濫捕的機率,確保整體海洋資源的持續發展。

《海洋保育法》將能保護豐富漁業資源

圖/你有沒有發現餐桌上的魚真的愈來愈小。綠色和平

環境法律人協會郭鴻儀律師說,「從2019年《海洋基本法》通過至今,海委會依然是事多卻沒有被賦予更多法律上權力的機關,而海洋基本法所追求雜亂的諸多立法目的,本來應當著重在深化我國海洋國家的特色,從社會、經濟、生態、文化面保護我們的海洋,但行政院現在率先推出的海洋法草案居然是海洋產業創新條例,從立法目的,完全看不出任何保護海洋的重點,甚至是大開海洋開發的門戶。」

休閒娛樂船船長王銘祥表示,「我從小在基隆長大,從事漁業工作20多年,過去那些年讓我真切感受到漁業資源的枯竭,為了兼顧生計與漁業資源的永續發展,後來決定轉型為潛水教練,期盼留給海中生物足夠的孕育下一代的時間,讓魚兒長大、成熟。

他說,身為船長多年,相信《海洋保育法》的多項措施將能有效保護海洋環境,亦可讓漁民擁有穩定漁獲來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