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遠見》智慧城市大調查,探討「智慧宜居城市」發展近況,對照民眾和政府對智慧城市的期待與想像,發現彼此看法略同,但執行結果與民眾期待尚有差距,八項便民措施及八項政府治理,滿分10分,但評分多在5分以下,顯現城市治理還有不少改善空間。
如果得到一張前往未來智慧城市的移居證,你期待那裡有什麼?2022《遠見雜誌》智慧城市大調查便以此為號召,邀請台灣民眾向未來許願,並表達對「智慧宜居城市」的期待。
詢問民眾關於「什麼最符合你對智慧城市的想像?」沒想到結果出乎意料。
原先以為民眾會認為與自身相關的各種便利功能才會是首要,但台灣民眾多數認為,環境永續才是智慧宜居城市最重要的概念,希望可以降低耗能、資源循環使用;其次是人身安全,代表能夠降低治安的風險、環境的危險,再來才是資訊安全,這揭示的是政府應注意資料不能洩漏、不被駭客入侵,顯見台灣民眾十足具備國際觀。
民生項目〉最在意智慧交通
另外,《遠見》針對八項民生相關的面向,從消費、交通、醫療、教育、智慧住宅、上網保障、智慧遊憩、智慧職場,詢問民眾,在哪些生活的環節,是最想要的城市生活智慧化項目?
民眾認為「智慧交通」最重要,像是即時路況App、無人駕駛巴士、大眾交通工具即時動態App等;再來才是「智慧醫療」,像是智慧醫療有疾病防治系統、線上掛號、視訊看診等;第三個則是「智慧住宅」,諸如太陽能發電、水循環使用、自動感測節能設備、智慧電表等。
以上結果則顯示出,民眾在各種生活切身相關的措施,最煩惱的是惱人的交通問題,希望公共運輸可以更便利,再來是面對高齡化社會,醫療會成為相當大的問題,如果能更便利也會對長者更友善。最後,若能讓住宅智慧化,可以節能、省水,就可以讓民眾在都市生活更加宜居。
不過,智慧城市除了讓民眾好用之外,倘使,政府能將數位科技活用在治理上,亦能創造出更效率、更宜居的城市。
政府治理〉要先e化服務效率
因此,《遠見》也從服務效率、治安防護、公部門增效、災害防護、智慧能源、資安防護、公民參與、促進產業等八個面向,詢問民眾認為哪些政府的治理項目應該要智慧化?
民眾認為,應該優先提升政府的「服務效率」,比如公共設施線上報修、單一行政線上窗口、e化身分證等;再來是「治安防護」,像是設置監視器、影像監測自動通報系統、詐騙防治等;最後是「公部門增效」,包括電子化公文、電子帳單、政府規費稅務加速系統等。
而這樣結果顯示,民眾對政府部門的期待,首要依然是提升政府為民服務的效率,讓民眾跟公部門接觸能透過智慧化更便利。再來,民眾認為治安是他們生活能夠安居的重要元素,期待政府透過智慧化,能夠讓治安表現進一步。
公部門增效則指出,希望公部門不論在對內對外的溝通跟行政效率可以提升。
有趣的是,每逢選舉時,總會聽到候選人高喊:「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所以,耐人尋味的是,政府視角的「智慧城市」,是否跟民眾的期待相符?
地方政府共識〉「方便」第一,環境永續第二
於是,《遠見》這次也同步將問卷發送給全台22縣市,爬梳出官方版的「智慧城市」。結果,各縣市看法有志一同,都認為應是提供給民眾「方便」為主,但對照跟民眾的期待就產生了落差。
大多數地方政府認為,宜居智慧城市的核心目標,是「方便」,也就是可隨時隨地使用;其次為「環境永續」,再來是「人身安全」,其餘的項目諸如「快速」「簡單」「資安」則同樣並列第四位。
這也顯示出,政府治理時,考量民眾使用數位化的思惟,多數放在給民眾更加方便、便利的使用,同樣也理解環境永續和保障民眾人身安全的重要性。
但這順序政府和人民的期待落差在哪?
大多數民眾並不會將「方便」放在首位,如上所述,多數民眾最希望政府能重視「環境永續」,有62.5%;再來才是「人身安全」有60.3%;「資安」有54.5%。
當詢問政府,關於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八項生活措施來看,地方政府認為應推行的優先順序,多數是「智慧交通」,其次是「智慧醫療」,再來是「智慧教育」,像是線上課程、智慧設備教室或虛擬實境(VR)仿真課程。
這八項民眾生活相關的項目,政府的和民眾期待也產生落差。
在「智慧交通」和「智慧醫療」方面,民眾的看法與政府相同,但在第三重要的項目,則有50.1%的民眾認為「智慧住宅」重要。
各地方政府均列為重點的「智慧教育」,僅有17.8%民眾認為重要,在八項措施中倒數第二,接近墊底。
民眾並不認為將教育智慧化是如此重要的課題,應該優先解決民生問題,諸如住、行、醫療相關。
民眾共識〉智慧化施政滿意度,多數不及格
最後,智慧化是不可逆的趨勢,也是全民共同的期待,在問卷中,就有高達98.2%的民眾認同政府治理方面,要有「數位應用」「科技助力」,同時有75.4%的民眾認為,政府預算應該至少要有五成以上跟智慧化相關。
最後,則是詢問民眾對八項生活息息相關的措施智慧化的滿意程度,結果顯示,全部項目都沒有達到及格,落在5分以下的居多,顯見各地方政府在智慧化方面仍有很多進步空間。
在八項跟民生相關的措施,諸如消費、交通、醫療、教育、智慧住宅、上網保障、智慧遊憩、智慧職場等,結果整體民眾對政府提供的「智慧交通」評分最高,有5.19分;「智慧住宅」方面平均分數最低,僅有3.95分。
倘若對照先前民眾的期待,就可明白為何「智慧住宅」的評分如此低。因為,這正是民眾認為智慧化城市的生活項目中,第三重要的,但政府現今施政所看重的項目裡,卻排在相對後面。
詢問民眾對政府治理的智慧化項目滿意程度,整體也是低於5分的居多,呈現不及格。
整體而言,民眾對「災害防護」平均分數給最高,有5.11分;對「智慧能源」平均分數最低,僅有4.47分。
對照回如今政府的施政,如果看能源的項目,的確在各個綠能、永續跟節能方面,儘管有推動,但仍然不到位,常常讓民眾面臨缺電的困擾。
六都評比〉台北、桃園和台南評分領先
縱使多數項目呈現不及格,但相對而言,民眾仍有比較滿意的縣市。以智慧方案較多元的六都縣市做比較,整體民眾認為台北、桃園和台南表現最佳。
這也不意外,六都在財源分配上較為充裕,因此做出相對多讓民眾有感的智慧化項目。
若是以北中南東地區來分,整體便民措施,北部最高,南部次之,中部第三,最後是東部跟離島;政府治理部分,中部最高,北部次之,再來則是南部,最後是東部及離島。
這顯示出智慧化和都市化程度也息息相關,愈多人口集中的區域,政府部門推動智慧化的手段與看重程度也較為提升。
世代差異〉年輕人不滿政府智慧化推動腳步
若是以年齡區分,整體而言,年輕人所給均分較低,年長者給分較高。這代表年輕人普遍對政府的各種施政面向、生活上的數位化程度都感到相當不滿,也是由於年輕人生在數位世代,對各種智慧化的方式都非常熟悉。
然而長者相較年輕人更滿意,則是顯示出部分項目的作法上,的確有讓長者感到便利。
像是智慧交通方面,提供各種大眾交通的即時資訊,對長者來說就相當有感受,60歲以上長者平均給出5.57分,相較39歲以下年輕人給的分數僅4.94分,顯示有感。
但政府智慧化措施不應只以年長者作為使用對象考量,應看重全年齡層的使用者體驗,這顯示在年輕人看待政府智慧化措施方面有許多值得精進之處。
施政與民眾期待有落差,有待政府加把勁
綜上所述,這次詢問民眾和政府的問卷結果顯示出四點值得關注的結論:政府施政和民眾期待之間有落差;民眾相當看重環境永續,竟願意把方便等自身相關放在比較後面;民眾最期待與智慧化的項目,首先是智慧交通、再來是醫療,最後則是智慧住宅;以年齡來看,年輕族群普遍更不滿政府的智慧化推動,顯示政府應有更多精進的空間。
智慧城市的深層價值,透過本次問卷調查向,不僅是智慧專案,也揭示了真正重要的核心目標:締造永續宜居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