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永續城市

傑出案例3〉用AI養魚、種咖啡,雲林讓農民更省力

雜誌原標為〈 AI養魚、種咖啡 雲林讓農民更省力〉
傑出案例3〉用AI養魚、種咖啡,雲林讓農民更省力

雲林縣長張麗善認為,智慧城市要讓民眾用得到,就像她展示的口湖漁電共生系統,借用科技協助漁民突破困境。

| 攝影 蘇義傑

說到智慧城市,第一時間都會想到六都。但身為農業縣的雲林,居然能以「六級產業AI科技示範場域」,在今年智慧城市展中奪得「創新應用」大獎,究竟做出什麼樣的成果?

說到雲林縣發展的困境,雲林縣長張麗善沒嘆氣,描述現況的口氣很平穩,娓娓道來:農業大縣,碰到人口老化跟嚴重缺工的問題,再加上平均下來,青農能耕種的面積約為1.1公傾,若以傳統農業的角度,利潤完全不足以支撐年輕人養家餬口,遑論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農業……。

因此,要解決以上的問題,張麗善借助計畫處長李明岳的長才,透過智慧城市的項目,來升級雲林整體的產業,並結合永續發展為最終目標,希望雲林縣能華麗轉身,幫農業轉型,變得更能吸引年輕人投入,促使產業升級,甚至進入國際市場。

但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如何跨出第一步?答案就在這次得獎的「六級產業AI科技示範場域」中,兩個成功的示範案例:口湖智慧養殖漁業、古坑咖啡產銷平台。

雲林縣的重要農業很多種,其中,養殖漁業跟咖啡都是引以為傲的指標產業。縣府怎麼幫助他們利用科技突破現況、打造出升級成功的商案模式?

口湖的智能魚池,以養殖的台灣鯛為主,縣府透過地方創生說明會,找到願意配合嘗試轉型的年輕業者,開始了解養殖漁業的痛點,利用資訊科技,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並提升效率。

App 24小時監測,漁民不用死守魚塭

張麗善舉例,過去的傳統養殖,只要天氣一冷,漁民都需要時刻去池邊巡邏,查看魚是不是因為天氣太冷而「翻肚」浮上來,如果有狀況,就需要趕快處理,否則整池魚會死光,導致血本無歸。

巡邏不分白天、黑夜,以前就常聽聞漁民半夜巡池,不小心失足掉入寒冷的魚池中,結果到白天才「人浮上來」。

為解決漁民時常需要這樣辛苦巡邏,李明岳表示,縣府媒合業者幫助漁民開發App,透過科技自動偵測水中的酸鹼、溫度和溶氧量等資訊,一旦水溫過低或溶氧量降低,便可透過手機啟動水車等設備,漁民不再需要24小時守候在魚池旁。

甚至連水車壞掉,也可以立刻啟動備援系統,李明岳形容,「他去外面看電影、逛街回來,魚都還活得好好的,」透過系統監測魚群的生活情況,也降低養殖漁業所需的蓄水量,再加上永續的概念,縣府協助漁民,在魚塭上方搭建起太陽能板,創造「漁電共生」的環境。

這樣的措施,也讓整個台灣鯛養殖池在「碳排指標」中遙遙領先傳統漁業,「碳排放甚至是負的!」符合ESG標準的台灣鯛產品,也因此順利賣往美國,李明岳解釋,「常常早早就給國外大企業訂光,因為這樣的商品很少見,又符合國際趨勢。」

而這中間,許多國際認證、資訊設備業者的媒合,都是透過縣府的力量去幫助漁民達成。有多次碰到漁民遭遇困難很想放棄,李明岳說,「就得鼓勵他們,說再努力一下就可以突破了。」

經過不少努力,才成為成熟、商轉的養殖漁業轉型案例,建置前的傳統魚塭,五公頃每年只能產出20~25萬斤,轉型後,年產量達到880萬斤,差距達到42倍!產銷規模也達到新台幣三億元的產值。

圖/馮紹恩整理

漁民獲利提升,也不吝跟人分享這套系統,「只要有人想學,他都願意免費開放整套系統,供其他人複製、使用。」

古坑咖啡全縣轉型,產銷加工智慧化

另一個試圖轉型的產業,是古坑咖啡的產銷平台。

在導入田間監控系統、產銷資源管理系統跟咖啡庫存的溯源管理下,也成功讓咖啡產值提升,從收購價格每公斤500元,提升到每公斤650元,並讓咖啡農民可落實品管,避免咖啡因為過期「走味」。

影響咖啡價值最關鍵的「風味」問題,如何解決?

透過機械記錄每次烘焙的溫度、濕度,再把相對應產出的風味記錄下來,便能穩定產出顧客需求的咖啡風味。李明岳指出,未來更理想的情況,是咖啡風味的紀錄達到更多筆、擁有大數據之後,「用電腦煮出好喝咖啡不是夢。」

現在,雲林開辦智慧農業農民大學,像是水稻班等,張麗善說,「依照你目前的行業,給你符合現況的專屬指導。」

在慢慢導入新觀念的過程中,有時候可以先做半套,再來把全套學齊,張麗善解釋,「台灣鯛智能魚池就是一整套的,古坑咖啡的智能種植則是比較先進的概念。」

不過,相對於對數位科技接受度高的年輕人,長者就難以說服了,常會有老農民反嗆:「還需要你來教我?」但成功案例,他們看到了就會慢慢學,像是台灣鯛用的水車透過App開啟就是一例,他們看到好用會跟著學,張麗善表示,「產業轉型只能先部分改變,再慢慢進步。」

智慧城市不高調,用得到才算好

對智慧城市的願景,張麗善強調,必須生活化,「不要高調,可以真正讓民眾使用得到,」要了解民眾問題,透過智慧化手段協助解決問題,甚至替他們把關。李明岳指出,「農業的產業危機很快就來到,」當世界各國、產業都關注在電動車,還在強調ESG、零碳排的趨勢,農業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否則等到農產品碰到碳關稅壁壘,你再去解決,就已經來不及了。」

智慧城市不代表需要花費大筆金錢才能達到良好的效益,相反地,因為精確利用科技解決問題,還可以替縣府財政省下大筆支出。

最重要的,在雲林縣的案例中,看見地方政府展現一股使命必達的決心,透過成功轉型的案例,讓農民知道,只要改採智慧化技術,不但能讓原先辛苦的工作內容更輕鬆,還能擁有更多收入,甚至瞄準國際市場,不用擔心國內產銷失衡,農產品苦苦賣不出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