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ESG調查

屏科大深耕SDGs 以同理心打造永續性

綜合績效技職組首獎、生態共好組楷模
屏科大深耕SDGs 以同理心打造永續性

屏科大推動知識多元追求生物多樣性,永續理念獲得肯定。蘇義傑攝

| 攝影 蘇義傑

為了消除飢餓,種植單一作物,提高產量卻讓生態失衡;為了消滅貧窮,卻過度消耗生態資源。SDGs目標牽一髮動全身,屏科大今年再次獲得USR首獎,看看他們如何帶領師生拚永續?

今年《遠見》USR獎新增全校性評選「綜合績效」,技職組首獎由屏東科技大學榮獲。此外,在傑出方案部分,屏科大也以「與土地和好的金色稻浪」一案,獲得生態共好組楷模。

以「綠色大學」做為重要辦學方針的屏科大,長期關注動保、植物、環境、水土等領域,一直都是國內技職科大中,永續面向做得最深、最好的先驅者。

有他校老師私下評論,屏科大辦學鎖定農林漁牧,研究與永續或SDGs議題常攀上關聯,「拿獎較容易」。屏科大「以農起家」,所以表現好理所當然?

消除飢餓,也失去生物多樣性?

「農業發展和環境永續,在本質上其實是互相衝突的!」屏科大校長戴昌賢對於外界常有的「農業大學」迷思,慎重地引導反思。

環境永續、生態保育,強調的是「生物多樣性」,然而,農業栽培,就是要在大面積土地上,種植單一品種作物;為了確保成長快、產量高,過程中還會大量使用肥料和農藥,並把經濟作物外其他的其他生物,都視為「雜草」「害蟲」,除之而後快。

「屏科大確實以農起家,但除了鑽研農業技術,更必須納入『怎麼改良農業才能真正達成永續?』的思惟,」戴昌賢強調,如果沒有把這個命題透過各種方式、一次又一次地放進師生心中,農業技術研發到極端,反而會成為摧毀生態的殺手。

不可諱言,SDGs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確實多項和農林漁牧有關,例如,消除飢餓、氣候變遷、海洋資源、森林管理等,屏科大是否有鎖定哪幾項主題,特別鼓勵師生投入,去創造「友善環境的農業工法」?

戴昌賢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微笑反問:屏科大以農起家,那最適合對應SDGs項目,應該就是「目標2:消除飢餓」了吧?例如,老師們透過育種,培育出產量更高的新品種作物?他接著說了一個故事。上世紀,全球最大農業生技公司孟山都,培育出產量增倍的新種稻子。許多印度農民心想,新種稻子定價雖貴,但產量加倍,到時收入也會倍增,於是貸款搶買種子。

種下去後,農民才發現,稻子結實量雖會加倍,但成長過程中,也會需要兩倍的水!農民只好抽取更多地下水,然而,地下水含有比地表水更多的礦物質,超抽不僅讓地層下陷,更造成土壤鹽化,最後收成反而比原本更少。最後農民還不出貸款,土壤還被破壞,造成印度數以萬計貧農因此自殺的悲劇。

「知識多元」達成「生態多樣性」

「當你以為在解決SDG目標2『消除飢餓』,卻反而違背了SDG目標1『消滅貧窮』!」戴昌賢說,農業研究最大的提醒,就是SDGs的17項目標,牽一髮而動全身,「當你只專注做你以為的好,最後反而可能讓全體都變得更不好。」所以,戴昌賢推動永續與USR時,並不是指定學院、老師做當前熱門的議題,而是「架橋」,透過老師合作專案、協作開課,學生間跨域選課、專題合作,讓不同科系的師生有機會互相交流。

知道別人正做什麼研究主題,彼此研究領域之間又是否有關聯,進而激發出「改良農業又達成永續」的跨域創新。屏科大今年獲得生態共好組楷模獎的「與土地和好的金色稻浪」案子,就是由農園生產系和生物科技系教授合作,研究土壤微生物如何影響稻作成長,開發省水省肥的「水稻益生菌強化系統」栽培法。

戴昌賢說,傳統要讓稻作更耐旱、產量更多,多半會針對品種做改良,但當納入土壤微生物的整體思考,就讓技術有了不同突破點。

以往農民想藥下得更重、肥下得更多,如今目標轉為怎麼讓土壤裡的微生物長得更好,開始學習少藥減肥、精準灌溉,成本更低、收成更好,生態也維護了。

「技術問題永遠找得到專業去解決,但對其他領域的『好奇心』和『同理心』,才能讓解法真正有永續性,」戴昌賢說,自己在屏科大擔任校長期間,努力希望讓大家放開「效率至上」「產量第一」的單一觀點,轉化為生態系邏輯。

「這就是『永續思惟』,持續推動這個反思,才是屏科大能在永續等面向累積成果的關鍵,」戴昌賢說,就像「生物多樣性」達成好的生態體系,創造校內「知識多元性」,才能真正落實一所永續大學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