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ESG遠見共好圈》華紙、台泥教戰低碳轉型,花蓮在地創生推新商模

ESG遠見共好圈舉辦企業參訪團,參訪中華紙漿、台灣水泥,並與花蓮在地創生團隊共學共好。張智傑攝

| 攝影 張智傑

12月初,ESG遠見共好圈舉辦參訪團,首發團來到花蓮。近50間企業、學校實地走訪花蓮當地,一窺碳排大戶中華紙漿、台灣水泥如何做到低碳轉型、化身永續領頭羊。此外,透過產業工作坊討論,與花蓮孕育的在地創生團隊激盪創意火花,串起花蓮縣府、《遠見》顧問團、企業學校會員及地創團隊的ESG網絡。

過去近20年,《遠見》致力倡議、推進企業ESG與大學CSR永續轉型,今年9月創立「ESG遠見共好圈」,邀集近70家企業與大專院校會員,共同啟動全台第一個ESG與USR永續平台。

ESG遠見共好圈為企業及大學搭建共好、共學平台,除了舉辦典範案例分享會、ESG共讀活動和會員獨享電子報,也在12月1日至2日首次率隊出團,吸引近50位各領域會員踴躍參加。

團員包含味全食品、遠東新世紀、亞洲水泥等傳產,也有金融界的玉山金控、富邦集團、國票金控等,就連中小企業羅布森也積極參與,交流淨零轉型秘訣。

圖/50位各領域會員踴躍參加本次參訪行程。張智傑攝

本次參訪團由《遠見雜誌》行銷部總經理林芳燕、《遠見雜誌》總編輯李建興帶隊,元智大學淨零碳排永續發展學士後專班執行長&管理學院國企學群教授尤淨纓、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與永續管理所教授葉欣誠、孔雀魚普惠科技創辦人林坤正擔任顧問。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延伸閱讀:淨零路上,有您真好!──給「ESG遠見共好圈」會員的一封信

擺脫碳排原罪!華紙如何實踐循環經濟,化身「碳匯富翁」?

首站參訪行程來到永續標竿企業中華紙漿花蓮廠,董事長黃鯤雄特地從台北趕下來,親自為共好圈會員導覽木質素發電廠的原料木質區,以及研發土壤碳匯的實驗區。

黃鯤雄分享,中華紙漿是台灣唯一50年來未放棄造林的造紙業,在海內外植林逾3萬公頃。

「每天製作的紙展開可繞台灣7圈,」原先讀化工、因緣際會入行11年的黃鯤雄表示,華紙雖背負著碳排原罪,但近年不斷改善設備能耗、降低生產碳排放,利用水處理廠的淤泥及製漿剩餘的木屑,混合成天然有機肥料,不但讓農地回肥,也用於生質能發電系統。

花蓮廠擁有全台最大生質能、沼氣發電廠及首座零燃煤汽電共生,今年已取得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認證,綠電可對外交易。

實際走訪華紙近百公頃的木片山,隨處可見高聳的山丘、場面壯觀,撲鼻而來的不是木材香,而是帶點濕氣發酵的味道,這些木材來自東南亞國家,除了製成生活紙用品,也正籌劃申請環境場域教育認證。

接著,黃鯤雄領著一行人來到黃碳碳匯實驗區,華紙與中興大學教授柳婉郁、屏科大教授陳忠義合作,利用米糠與木屑做成有機肥料,代替土壤栽種。實驗顯示,以有機質肥料為基底的土地比一般土壤碳儲存量高,粗估目前光是樹木價值就超過30億元。

不過,尤淨纓提醒,目前國內外黃碳開採方法學仍不足,要計算、轉換成碳權還需投入更多相關研究。

圖/走訪華紙近百公頃的木片山,這些木材來自東南亞國家,除了製成生活紙用品,也正籌劃申請環境場域教育認證。張智傑攝

延伸閱讀:ESG遠見共好圈首場分享會,跨界共學10個典範案例

水泥淨零轉型不是夢!台泥示範港電廠合一永續營運

水泥業不但是高碳排產業,向來也被批評開採礦山、破壞環境生態,然而台灣水泥投入多年時間、技術,力求轉型,讓高碳排產業淨零轉型不再是癡人說夢。

第二站參訪團探訪了台泥和平廠、花蓮DAKA園區開放生態循環工廠及和平生態工業港,由台泥副總經理暨永續長葉毓君親自解說,帶領會員體驗台泥港電廠三合一的永續模式。

戴上工程帽、坐上礦山車,行駛過高低不平的路面窟窿,一路顛簸來到海拔300公尺左右的台泥和平石礦第三號豎井系統,體驗礦山工人的日常。為減少採礦對環境造成衝擊,台泥使用「山頂平臺式階段開採法」,選擇從山頂開採而非大範圍破壞式的從山腹侵入,建造亞洲最長的「礦山豎井運輸系統」,捨棄傳統的卡車載運,減少排碳復育生態。

圖/大家戴上工程帽、坐上礦山車,參訪台泥和平石礦第三號豎井系統,認識「礦山豎井運輸系統」。張智傑攝

從重工業走進社區,將硬梆梆的水泥轉化成有溫度的人文,放眼望去,台泥DAKA園區矗立著三座「和平花」,是東亞第一座大型戶外發電裝置藝術。

太陽能板隨陽光角度、強弱開合轉動,結合台泥子公司能元科技的儲能設備,供給園區場館及充電樁使用。此外,DAKA園區提高和平村就業率,也與統一集團7-11、星巴克合作。

「很多人認為台泥開DAKA園區、獲利很多,」葉毓君坦言,實際上兩間門市部分營收都捐助給當地急難救助金使用。

不僅如此,葉欣誠回應,台泥近年積極與在地溝通、利用產業核心能力與地方政府攜手減碳,園區內興建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利用水泥窯高溫處理花蓮垃圾。

儘管免不了環保團體質疑與爭議,但不失為解決過往花蓮部分垃圾必須轉運到宜蘭利澤焚化處理的方法之一。再生資源利用中心經一段時間試燒,將於2024年初啟動。

與和平村民溝通過程不乏碰壁、挑戰,大眾普遍對水泥業有負面想法,但葉毓君堅信「把工廠打開、把社區放進來,是與社會對話最直接的方式。」

延伸閱讀:台泥再砸266億!擴大投資土耳其、葡萄牙,搶占低碳水泥市場

飯店業警訊!「碳排」將納入國際會議、商辦選址考量

圖/參訪團造訪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張智傑攝

企業參訪之餘,共好圈參訪團也造訪花蓮仁方農場、艾斯可菲秘境私廚及花蓮考古博物館,觀摩花蓮如何結合環境生態、人文及永續旅遊,賦能農業、帶來新價值。

顧問團林坤正透露,未來在ESG法規要求下,大型企業在選擇海外辦公室、舉行國際會議時,所選場地的碳排放將被納入範疇三計算。因此,當地是否有足夠的低碳飯店、場域等,將會是跨國企業重要考量之一。

目前亞洲低碳排飯店最多的地方為泰國曼谷、馬來西亞吉隆坡與新加坡,台灣若不想在國際會議、企業擴點的行列中脫隊,飯店、建設業者得加快腳步低碳轉型。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