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關注國際氣候變遷議題,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出席臺北大學與《遠見》合辦的ESG企業領袖講堂時提及,他親身體會到近年各界對此議題態度的轉變,從小眾變成火熱。
- 面對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各國應將政策模型從預測(forecasting)改為回溯(backcasting)
- 「去碳化」正在改變全球地緣政治版圖。換言之,石油政治不再主導政治
- 據英國經驗顯示,去碳化的歷程亦有助國家經濟成長
國際社會對氣候變遷的關注,不受近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影響,就算在2020年7月全球新冠疫情最嚴峻的狀況下,《時代雜誌》仍將氣候變遷放上封面。
林子倫強調,不像病毒,人類可能有疫苗等解方,氣候變遷沒有疫苗作為解決方案,無法在短時間內快速讓情況獲得控制,整個挑戰必須以50年、100年,拉長時間來因應。
世界各國必須將時間尺度拉長,提出各種措施來因應氣候變遷危機。一般來說,時間長等於變數多,因為過去政府推行政策時,一年、兩年,或者是四年、八年推展,都是很不容易的。但林子倫並不悲觀,因為挑戰同時帶來新機會,呼籲所有企業踴躍對氣候變遷做出貢獻。
氣候變遷議題,已成為國際戰略要地
此外,林子倫觀察,氣候變遷已經從科學議題變成政治議題,許多國家已將之視為外交工具及戰略要地。2009年在哥本哈根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多個大國領導人進去會議室談判,花了數小時後達成兩頁的協定。
他最近翻開過去十年前的書籍,這些書預測未來的國際政治,仍是由石油主導,但目前看來顯然是預測錯誤。引起他反思,面對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或許要將預測(forecasting)改為回溯(backcasting),畫好靶,擬定好策略後一一實踐,並隨時調整。
氣候變遷在傳統上可能會被歸為大氣科學,如今早已跳脫單一的科研議題,成為涵蓋國際政治、能源、經濟、世代公平等綜合型議題。
林子倫點出,「去碳化」正在改變全球地緣政治版圖;換言之,石油政治不再主導政治。俄羅斯雖然在能源上處於優勢,但歐盟因為有30年能源轉型的基礎,逐漸降低對俄羅斯天然資源的依賴,因此面對俄烏戰爭,才得以展現強硬態勢譴責俄羅斯。
英國經驗顯示,去碳化與經濟成長可脫鉤
常常有人擔憂減碳這件事情成本巨大,會影響經濟成長。但林子倫點出,從英國經驗來看,去碳化的路徑與國家整體經濟成長是脫鉤的。
換言之,英國過去幾年以來,不僅落實減碳,亦達到經濟增長,讓更多人對去碳化更有信心,「前面是困難辛苦的,但長期來看,終會成功。」
在因應氣候變遷與減碳的趨勢中,林子倫特別提及「新氣候政治的崛起」,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瑞典環保少女格蕾塔・童貝里(Greta Thunberg),這位少女帶動了青年世代對氣候的討論。
在「去碳化」過程,世代正義更應該被大家重視。1950年代出生的人,平均大約有350噸的碳排放額,但是2020年出生,可能只有34噸的碳排放額,「這情何以堪。」
林子倫說,這一代人不能將所有碳額度用完,必須讓下一世代的人保有同樣的公平機會。只晚了幾十年出生,能用的碳排放量卻差了十倍。因此,他鼓勵青年世代的朋友,要踴躍參與、更積極關心氣候變遷。
本文摘錄自《臺北大學X遠見ESG企業領袖講堂:ESG從觀念到實踐》課程重點內容
《遠見》自2021年底,開啟「ESG企業領袖講堂系列」,與國內多家大學共推課程,協助企業培養走向淨零路上的關鍵知能與實戰能力。講堂開辦至今,班班額滿。為傳遞進步觀念,特別取得授課教師同意,將課程內容精華,集結成文。
邀請您持續鎖定《ESG遠見》頻道,汲取寶貴的綠色知識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