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永續五大新規》從牙刷到塑膠包材,都要多花錢!示意圖。azerbaijan_stockers by freepik
2025年下半年才剛揭開序幕,一連串攸關永續與環境保護的新制度便接連上路,從化學物質控管、塑膠減量,到颱風預報、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管制,無不直接影響你我的生活方式。《遠見》為你整理7月起非看不可的五大環保新制,掌握趨勢、避免違規,做個對地球負責的現代公民。
隨著2025年進入下半年,7月起有不少和永續、環保相關的新制上路,《遠見》為你整理你非知不可的五大新制,分別是氫氟碳化物管制、塑膠平板包材費徵收、濱海鄉鎮風力預報、北市免洗餐具收費與旅宿業禁止一次性備品。
一、HFCs 管制大限7月上路,業者恐慌補申請
為了與《蒙特婁議定書》吉佳利修正案(Kigali Amendment)接軌,響應國際趨勢,環境部在2025年2月25日發布《氫氟碳化物管理辦法》,明訂台灣氫氟碳化物(HFCs)的國家消費量削減時程,並自今年7月1日起,嚴格管制氫氟碳化物輸出入,除非事先取得核准,並與遵守《蒙特婁議定書》規定的國家、地區進行貿易,才能進行氫氟碳化物輸出入,違者將依《氣候變遷因應法》處以新台幣10~100萬元罰鍰。
氫氟碳化物具有高全球暖化潛勢,對氣候變遷影響極大,卻廣泛應用在冷凍空調冷媒、消防滅火藥劑和電子業製程等領域。因此,《蒙特婁議定書》第28次締約方會議通過「吉佳利修正案」,將氫氟碳化物納入管制範疇,並要求各締約方分階段削減消費量。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環境部呼籲,廠商必須先取得氫氟碳化物核配資格(指即可分配配額的資格)、核配量(指分配的具體數量),才能自行或委託供應商向環境部申請輸出入許可證,所有輸入、輸出貨品必須在核准期限內完成。
具有核配資格,或持有核配量的廠商,必須在每年1、4、7、10月底以前申報上一季的執行實績。獲得核配量的使用廠商不得販賣或經銷氫氟碳化物,供應商若要轉讓核配量,需要經過環境部核准。
業者若有氫氟碳化物需求,可洽詢已獲環境部核配資格的供應商,或是可依據《氫氟碳化物管理辦法》第6條規定,在今年7月底以前,向環境部申請2026年與後續年度的核配資格、核配量,經核准後再辦理輸出入申請。
二、塑膠包材將課環保稅!7月起一公斤最高收16元!
國內每年約產生6.8萬噸廢塑膠平板包材,但過去很多用於商品包裝的塑膠襯墊、泡殼卻因為缺乏回收補貼,而未能有效回收處理。
因此,自7月起,根據環境部《容器回收清除處理費率》修正案,塑膠平板包材製造商、進口商必須依其製造銷售量、進口量以及公告的各類塑膠材質費率,繳納回收清除處理費。

這些費用將用來補貼國內廢塑膠平板包材的後端回收清除處理,促進塑膠資源循環利用,並降低對環境衝擊。
環境部表示,塑膠襯墊與泡殼已在2023年5月19日公告為「應回收廢棄物」,並納入塑膠平板包材範疇,經過兩年緩衝期,相關製造商與進口商必須從7月1日起完成責任業者登記,申報營業量、繳納回收清除處理費。
此次新增的塑膠平板包材回收清除處理費率中,PET塑膠材質的平板包材因為回收處理成本較高,費率與同材質的瓶罐類容器不同,採「五年三階段逐步調整」方式徵收。
第一階段(2025年7月1日~2028年6月30日):每公斤10.2元。
第二階段(2028年7月1日~2030年6月30日):每公斤14元。
第三階段(2030年7月1日起):每公斤16.56元。
三、颱風來襲,你家風有多大?7月起「風力分區預報」秒懂熱區!
受到氣候變遷影響,你是否覺得每年颱風季來臨時,濱海地區與都會區的風力差異,時常大到令人難以掌握?
為了解決這問題,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自今年7月起推出創新的「濱海鄉鎮風力預報」服務,在颱風警報期間擴充原有風力預報內容,提供民眾更精確、分區顯示的風勢資訊。
這項新服務將詳細預測各縣市未來18小時內每6小時的風力變化,清楚區分濱海地區、非濱海地區的風力狀況,並透過表格、分布圖方式呈現各區風力強弱,確保資訊易讀、易懂。同時,預報內容還將搭配陸上強風特報鄉鎮的燈號顯示,讓民眾和地方政府能更直覺辨識出潛在的防災熱區。
藉由此項創新預報,地方政府將更能精準評估颱風風力影響範圍,進而做出更明確防災決策,例如是否啟動疏散、加強固定設施等。對一般民眾而言,也可提早掌握住家、工作地點的風勢變化,提前做好防風措施,如加固門窗、清理陽台雜物等,降低風災可能帶來的損害與影響。

四、北市7月22日起禁免費一次性餐具,每件餐具最低收1元!
為了落實源頭減廢,台北市政府宣布,從今年7月22日開始,市內政府機關、公私立學校、北市府所屬委外經營場館,販售餐飲時將不得免費提供一次性餐盒、碗、筷子與湯匙,而且每項餐具收費不得低於1元。北市府表示,此舉預計每年可減少約2700萬個一次性餐具,有效減輕垃圾處理環境負擔。
北市環保局強調,減少一次性餐具是緩解廢棄物產生和後端處理負擔的重要策略。北市府將持續透過「販賣業管控」、「使用者付費」機制,公私協力推動民眾養成「自備、重複」的環保習慣,共同為環境保護努力。

五、北市旅館不再提供牙刷、刮鬍刀,7月22日起一次性備品全禁,旅客得自備!
除了一次性餐具,北市府也將在7月22日起實施一次性旅宿用品限制使用政策。根據該規定,北市觀光旅館和一般旅館業將禁止主動提供一次性備品,包括梳子、牙刷、刮鬍刀、刮鬍泡、浴帽等,鼓勵旅客自備生活用品,共同落實環境永續。
北市環保局補充,自7月22日起至年底,將作為此政策緩衝期,違反規定者將暫不開罰。然而,部份旅宿業者反映,即便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備品,業者仍須準備環保用品供住客使用,因而整體營運成本並不會明顯降低。
業者呼籲,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配套措施,如提供環保用品採購的補助或獎勵機制,才能更有效落實政策本意,達到降低環境負載的用意。
面對氣候危機與資源枯竭的全球挑戰,這些看似瑣碎的政策變革,正是改變未來的關鍵起點。從企業到個人,沒有人是局外人。
當新制度陸續啟動,我們是選擇被動應對,還是主動改變?唯有將永續內化為日常選擇,社會轉型與環境共好才不再是空談。現在,就是行動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