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石油危機,讓遠東新世紀展開節能、回收大作戰。如今,「海陸空」廢料都能回收,這家73年老牌化纖廠,未來會如何迎戰淨零浪潮?
在中國寶鋼煉鋼廠煙囪內,有座裝置悄悄從廢氣中進行碳捕捉,接著回收成乙醇、送到台灣化纖大廠遠東新世紀加工。沒想到,最後廢氣竟化身成潮衣,還吸引Zara、Lululemon等品牌上門合作。
這不是遠東新第一次用「回收」顛覆紡織業。
12年前,遠東新首創寶特瓶回收球衣,6年前開發海廢回收鞋,化纖總部代總經理范欽智透露,現在回收大戰打到空中,連二氧化碳也不放過,遠東新更已躋身全球第二大再生酯粒廠。
這場回收大戰,背後關乎淨零碳排下產業的救亡圖存。「畢竟今天不做永續,明天醒來時,可能就被淘汰了,」遠東新石化總部總經理吳高山說得直白。
尤其遠東新三大生產事業:石化、化纖、紡織,都和石化原料有關,首先就面臨碳費、碳關稅衝擊;其次還有品牌客戶永續壓力在後,星巴克、Lululemon都宣告2030年碳中和,供應商無法配合,恐就遭淘汰。
究竟,73年老廠、近三萬名員工,是如何公司總動員、追上永續浪潮?祕密得從50年前石油危機說起。
早在1970年代,遠東新就展開第一次轉型。化纖總部營運長張丙秋記得,當時石油危機引發石油價格暴漲,衝擊遠東新上游石化原料及能源成本。
競賽驅動,全員節能、回收大作戰
危機在前,遠東新前董事長徐有庠和兒子、時任總經理(現任董事長)的徐旭東當機立斷,率先宣告公司要展開節能作戰,對抗石油成本上升。
但喊政策不足以讓公司總動員,於是兩人決議發起「節能發表會」競賽。這是徐有庠父子身為第一代永續領導人的創新嘗試。
該競賽將工廠、單位分隊,鼓勵員工針對各自事業特性,提出節能方案,優勝者可到台北總部發表,並獲總經理親自授獎。結果員工良性競爭下,包括節電、熱回收、製程簡化等節能方案,紛紛成功在產線落實,更將永續DNA植入員工心中。
第二步是回收廢料,當時除原料成本高漲,台灣也因寶特瓶使用普及,產生龐大垃圾,釀出危機。
范欽智透露,遠東新決定先從廠內廢料回收下手,替代部分石化原料。接著,應政府要求和新光集團共組公司,打算回收寶特瓶再利用,解決垃圾危機。
然而,早期民眾沒有回收習慣,光要蒐集、清洗寶特瓶,難度相當高,且當時技術不成熟,又無商業模式,合資公司很快陷入虧損,新光選擇退出。
幸好遠東新高層未棄守,旗下團隊也趁機研發回收技術,總算捱到2010年永續崛起,遠東新靠獨家寶特瓶回收球衣大放異彩,更吸引品牌上門高價買料。
「碳足跡來看,改用回收料比石化原料減少逾六成碳排放。」范欽智說,在全球拚碳中和下,遠東新回收料有低碳優勢,技術發展又超前業界,所以不但不怕被淘汰,甚至能搶更多商機。
引入外部資源,AI進廠精準減碳
雖然董事長帶領總動員,確實激發許多減碳創意,然而單點作戰終究缺乏綜效和精準度。於是2011年,遠東新管理團隊接棒徐旭東父子永續理念,決定在桃園打造首座AI石化工廠,靠數據來強化減碳。
但傳產出身的遠東新根本不熟AI、不知從何下手,更無相關人才。當時吳高山心想,與其自己摸索,不如找熟悉數位和減碳的工程公司合作,便找上新鼎。
雙方很快找出減碳痛點和方向,然而,若要中長期轉型改造,投資金額恐怕高達20、30億元,究竟要不要砸此重本,一度令吳高山很掙扎。
好在徐旭東支持,吳高山也認為與其看短期投資,更該放眼長期競爭力,而導入碳盤查、AI、大數據。
一來,先從數據精準撈出問題改善,減去不必要舊製程;二來,藉AI減少人為疏失、預判故障、加強品質控管等。此外,碳盤查發現,台電電力也是一大排碳源。目前遠東新積極發展沼氣發電、太陽能、天然氣,預計工廠2025年電力自主,不再需要台電電力。
為了走長遠,遠東新甚至開始培育內部數位減碳人才,石化總部營運長闕盟昌說,「如果外面找人才卻不懂化工,其實不見得適合,反而培養自己人跨入AI、減碳,才知道我們要什麼。」
面對未來,遠東新有一群永續領導人,不論任何新事業、新廠房,都將以「零碳」為核心,並確保在2050年達碳中和,持續站穩產業永續領頭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