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飲食也變綠了嗎?」因應氣候危機,不只企業要綠色轉型,消費者更吹起一股「綠色飲食」風潮。標榜對「環境友善」的植物奶、植物肉,也成為消費者的新寵。但燕麥奶知名大廠Oatly,為何蒙上「漂綠」陰影?
- 瑞典燕麥奶製造商Oatly近來股價下跌,市值已縮水逾22億元
- 生產植物奶的碳排放、環境影響低,每盎司燕麥奶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約是牛奶的33%
- 然而,Oatly有誤導消費者和投資人的疑慮,包含帳目不實、廢水與環境污染
隨著全球永續環保概念高漲,大眾對於替代性食物,像是植物肉、植物奶的接受度也逐漸提高。
這也帶動瑞典燕麥奶製造商Oatly、美國新創素肉商Beyond Meat等知名廠商備受市場關注、消費者的喜愛。 但燕麥奶、植物奶比動物乳製品更環保?
Oatly在2021掛牌上市,一度連歐普拉也搶著投資
1994年,由瑞典食品化學教授瑞卡德・奧斯特(Rickard Öste)、軟體工程師比約恩・奧斯特(Bjorn Öste)成立了Oatly。他們希望打造一款能夠提供乳糖不耐症也能喝得牛奶。這也讓Oatly燕麥奶成為動物乳製品的替代品。
到了2021年,這間成立超過20年的瑞典燕麥奶製造商,在那斯達克交易所(NASDAQ,美國電子股票交易所)掛牌上市。吸引知名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Oprah Winfrey)、饒舌歌手 Jay Z,和星巴克前總裁舒茲(Howard Schultz)等人紛紛投資Oatly。
近來Oatly股價一路下跌,市值已大幅縮水超過22億美元。但掛牌當時,Oatly每股定價17美元(約新台幣471元),正式交易收在每股20.2美元(約新台幣559元),估值一度達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323.4億元)。
投資人初期的追捧確實反映了Oatly的綠色品牌定位。植物奶的碳排放、環境影響低於動物乳製品,《英國廣播公司》(BBC)就指出,每盎司燕麥奶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大約是牛奶的33%。
而一舉讓Oatly走出瑞典的幕後推手,就是執行長托尼・彼得森(Toni Petersson)。然而,Oatly打著環保永續的理念,成功成為消費者新寵,卻也讓他們深陷「漂綠」危機、導致股價大跌。
誤導市場、財報不實,讓Oatly被貼上「漂綠」標籤
去年,紐約投資公司Spruce Point發布調查報告中,指出Oatly在公司經營永續策略上,有誤導消費者和投資人的疑慮。其中,包含會計帳目不實、快速擴張造成的環境汙染,以及刻意忽略汙染數據。
標榜自家產品是對環境友善選擇的Oatly,在IPO 報告書也多次提及燕麥奶的永續性(sustainability)。Spruce Point報告就指出,Oatly讓消費者、市場誤以為他們以環保為使命,但「實際上他們都是以拓展全球市場為優先。」
過度誇大自家企業的永續進展,就是一種漂綠(greenwashing)行為。也就是,企業會以誇大不實的手法,對外宣傳他們對環境利益的主張、環境保護的付出,但卻未真正投入實際行動,就會被貼上「漂綠」的標籤。
實際上,Oatly位於紐澤西廠生產每公升燕麥的用水,不僅比瑞典、荷蘭的工廠多出了55%。更在2019年以來,就有廢水問題,至今都尚未建設廢水處理場。
報告也指出,Oatly誇大自家公司的毛利率,並沒有納入出貨運輸與裝卸成本。如果Oatly加上物流、運輸成本,實際毛利率會少6.4%。此外,為了積極拓展全球市場,Oatly將產品從歐洲運往亞洲的運輸汙染等,都讓 Oatly 貼上「漂綠」的標籤。
標榜永續的燕麥奶大廠Oatly,未來要如何走出「漂綠」陰影,並在市場擴張、企業永續間取得平衡?持續會是業界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