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AI吃掉你的電?外媒示警台灣缺電!黃仁勳「成功故事」能說下去?

美國財經媒體示警,台灣電力不足,可能衝擊AI、半導體產業。蘇義傑攝

|

在台造成旋風的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才說完「台灣AI成功故事」沒多久,美國財經媒體就示警,台灣電力不足,可能衝擊AI、半導體產業。事實真是如此嗎?台灣該如何因應?

「台灣是我們非常珍貴夥伴的集中地!輝達的一切都從這裡開始,我們的夥伴和銷售團隊,從台灣把這一切帶到全世界。台灣和輝達的合作,創造全世界的AI基礎架構,」有AI教父稱號的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月初在台大演講時強調。

生成式AI,台灣有獨到地位

事實上,台灣在生成式AI的江湖地位,和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脫不了關係。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表示,生成式AI對高速運算能力和資料處理能力的倚賴,直接帶動高效能運算半導體市場需求。

而台積電的3奈米產業已經開始量產,2奈米製程也計畫在2025年投產。這些先進技術,為生成式AI和其他高速運算應用提供強大支持。SEMI並預計,未來幾年,台灣在先進製程的投資,將持續領先全球。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美媒直指:台灣長期電價過低

然而,美國財經媒體CNBC卻直言,「台灣的能源危機,可能會給全球半導體產業帶來困擾,」並指出過去七年,台灣就發生三次重大停電事件,也經歷許多小規模中斷,最近一次是今年4月。

特別是台灣能源高達97%能源需求依賴進口,以煤炭和天然為主。專家表示,對其他國家的高度依賴,容易使台灣受到能源供應中斷影響。

不只如此,電力短缺也和台灣電價偏低有關。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 of United States)全球能源中心高級研究員韋伯斯特(Joseph Webster)分析,台灣電價長期過低,推高用電需求,並導致供應面臨短缺危機。

CNBC爬梳經濟部統計數據後發現,目前的電費竟比20年前更便宜,然而一般商品價格卻不知早已翻漲幾倍。攤開台電營運資料,卻是一直累積虧損,在2023年稅前虧損3826億元(約合63億美元),比2022年虧損更大。

圖/電力短缺也和台灣電價偏低有關。遠見資料照,張智傑攝

半導體企業把電力成本轉嫁客戶

市調公司AlphaSense研究主管布洛妃(Michelle Brohy)表示,隨著未來再生能源發電成本變高,電價調漲勢不可擋,這些更高的成本,會轉嫁給客戶端,以保護半導體企業利潤。

而半導體企業通常需要不間斷、可靠電力供應。韋伯斯特指出,倘若未來台灣因為供電限制,而被迫更頻繁限電,半導體企業營運將受影響,減少晶片製造速度,提高全球半導體價格,進而拖累全球AI發展進程。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研究,台灣半導體製造業電力,在2021至2030年將大幅增加236%。韋伯斯特解釋,絕大部份都是因應AI的蓬勃發展。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陳中舜向CNBC表示,台灣政府會依據大型企業需求,來規劃未來電力供應。

賴清德總統就職前,出現重啟核電聲浪

而在總統賴清德就職前,也有不少關於能源方面建言。一度傳出可能出任賴政府首任行政院長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在賴清德就職前就建議,應思考調整現行核能政策。

圖/台灣重啟核電,是現行該思考的政策之一。取自wikipedia

童子賢解釋,2050年淨零碳排是全球目標,但相較歐盟國家可以互聯電網、互相買賣電力,台灣受制於海島型國家結構,電力得自給自足。而核能是良好基載電力,穩定、高效、價格合理,是產業亟需要的穩定供電。

他進一步表示,不少人憂心核能可能帶來環境災難,但「核能技術持續進步之中,核廢料與化工材料、醫療廢棄物一樣,在現在的科技進步下都是可以解決的。」反之,「煤炭發電的空汙影響健康其實比核電影響健康更大,這是用肺發電的結果,」他強調。

因此,童子賢主張,應該讓核能成為基載電力,甚至拋出核二重啟、核三延役,引進具有「發電功率高、加設被動式安全設計」特色的芬蘭OL3新型核電廠等多種主張。

經長郭智輝:電力仍足,有條件評估核電

而新任經濟部長,在半導體領域曾有30年經歷的郭智輝,也對核電抱持審慎開放態度。

他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未來能源自主最好的選項是綠能。至於核電廠是否延役,除依法行事,還得審視核電廠是否符合延役條件。若確定核電廠安全無虞、核廢料能處理,民眾可以接受的話,才有條件延役核二、核三。

而郭智輝也回應CNBC報導,強調台灣目前發電依然足夠,且依照目前計算結果,發電量足夠發展AI相關產業。

因應趨勢,台電推電網強韌計畫

圖/台電目前斥資5645億元,推出為期十年的「強韌電網計畫」。取自台電月刊

此外,台電也斥資5645億元,推出為期十年的「強韌電網計畫」。一位電力設備業者解釋,這並不是只有台灣才需要,而是在導入智慧電網後,出現很多用小型設備連結電網發電的技術和系統,還得儲存能源,甚至是屋頂太陽能發電、社區離岸風電都能回售台電,使。當智慧電網更複雜時,也必須更強韌,才能維持供電穩定。

只不過,這樣符合國際潮流的電網強韌計畫,是否足以令全球對台灣提供足夠發電量放心?還是必須要思考重啟核電?不只攸關台灣半導體、AI產業未來發展,更是黃仁勳能否繼續「說台灣成功故事」的關鍵。

延伸閱讀:重電概念股狂什麼?華城、士電、大同價量續漲,連王文洋都跟買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

熱門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