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不可不知的淨零、碳中和、負碳排!氣候發展關鍵字一次搞懂

氣候變遷加劇,全球紛紛承諾淨零排放目標,不只達到碳中和更要負碳排。圖取自Unsplash by Chris LeBoutillier

|

近年極端氣候加劇、天災不斷的慘況,全球人民有目共睹,相關的減碳議題也因此再度浮上檯面,淨零(Net Zero)、碳中和(Carbon Neutral)、負碳排(Carbon Negative)儼然成為年度熱門關鍵字,但你真的有看懂嗎?而多國元首協議簽署的「2050淨零目標」,又將如何發展?

生物活動皆會排放二氧化碳,而地球可透過光合作用等生態循環將多餘的二氧化碳移除。然而,工業發展造成大量溫室氣體增加,進而導致全球暖化。

為了避免全球暖化加劇,人類意識到要管控人為活動的碳排放量、提高碳清除量,試圖減少大氣層內溫室氣體的含量,淨零、碳中和、負碳排等詞彙因而誕生。

值得一提的是,碳中和其實是西元2006年牛津字典的美國年度單詞(word of the year),由此也可看出人們對於環境的意識逐步提升。

那麼究竟這些字代表什麼意義?聯合國政府兼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即針對以上名詞進行定義:

淨零(Net Zero)/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

意指企業、組織在特定衡量期間內,「所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與「清除量」達成平衡。

碳中和(Carbon Neutral)

企業、組織,在特定衡量期間內,「碳排放量」與「碳清除量」相等,即達成碳中和,或稱淨零排放二氧化碳(Net zero CO2 emissions)。

值得一提的是,碳中和並不等於「零碳排」(Carbon Free),前者強調的是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碳經由其他方式清除、抵銷,而零碳排是如字面敘述,生產、製造過程中並無排放溫室氣體。

負碳排(Carbon Negative)

企業、組織在特定衡量期間內,「碳清除量」遠超過「碳排放量」。

2050、2060淨零目標,企業如何實現碳中和?

絕大多數的人為活動皆會產生碳排放,因此除了減碳,企業與組織還需要提高碳的清除量,才能達成碳中和。

早在2010年,英國標準協會(The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BSI)便已公布「PAS 2060國際碳中和宣告標準」(Specification for the demonstration of carbon neutrality),作為企業、組織減碳的指導手冊。

此外,PAS 2060也將協助公司衡量碳排放、制定減碳標準、審查碳抵銷,並提供由獨立第三方核准的國際認證。

但,究竟要如何實現碳中和?

首先,企業與組織通常須先計算其產生的碳足跡,調整營運模式,如採用再生能源等方式以減少不必要的碳排。減排之後,除了透過植樹,抵銷對生態系的傷害,企業與組織最常採用的方式還有購買「碳權」。

企業與組織實現碳中和的做法

STEP 1》盤查
了解該組織每年排放多少溫室氣體

STEP 2》分析
分析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擬定減量計畫

STEP 3》減量
採用低碳排能源取代燃煤、電力,減少生產、運送時的能源消耗

STEP 4》抵銷
透過碳補償機制,如植樹、買碳權,抵銷必要的碳排放量

資料來源:PAS 2060、整理:吳季柔

碳權是什麼?碳權其實是一個經濟概念,提供企業、組織用錢抵換那些無法避免的碳排,藉此達成碳中和。碳權總交易額度由政府端制定,透過金錢誘因,降低總體碳排放量。

然而,碳抵換並未實際上消除企業與組織排放進大氣中的碳,只是提供企業更彈性的減碳管道,藉此逐步降低碳排放量。因此PAS 2060建議,重點仍在於轉型採用低碳排的營運模式,才是真正的永續之道。

向成功者取經!有哪些企業早已實現碳中和?

儘管降低碳排放量往往會增加額外的營運成本,仍有許多企業成功實現碳中和,希望兼顧商業活動與自然環境,讓人類與地球能夠共存共榮。

科技巨頭Google宣布早在2007年公司就已達成碳中和,並於2017年完成百分百再生能源使用,2020年則已抵銷自公司成立至今所有的碳足跡。

此外,Google也訂下2030年目標,承諾屆時將全天候使用零排放能源(24/7 carbon-free energy)。

德國連鎖超市奧樂齊(ALDI Süd)也自2012年開始著手減排,成功在五年內降低了66%的碳足跡,於2017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目前也有許多企業正在往碳中和的道路邁進,科技巨擘蘋果(Apple)便將碳中和目標定於2030年前,微軟(Microsoft)則是發下豪語,要在2030年前達成負碳排,意即其公司「碳排放量」將少於「碳清除量」。

企業之外,國家對於減排的投入,也是實現全球碳中和不可或缺的一環。

值得關注的是,中、美、印度分別為2020年全球前三大碳排量國家,其中,中國大陸2020年的年碳排量高達2912百萬噸,高於第二名美國1286百萬噸兩倍之多,與第三名印度的666百萬噸相比差距則高達四倍。

針對減碳計畫,中國大陸承諾將在2030年達到碳排量高峰,並於2060年實現淨零,美國則預期在2050年達成淨零,而印度也鬆口宣布將於2070年前完成淨零排放的大工程。

然而,除了淨零,未來「零碳排」的難度更高,若要達到零碳排,需要生產與供應鏈的全面改造,事實上,至今仍尚未有零碳排商品的案例,這也將成為未來永續發展的一大課題。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