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人馬開轟環保署:科學家本該為政治服務
▋韓國遭百年最強降雪襲擊,但日本卻迎來百年最暖秋天
▋全球最大碳排國,中國何時碳排達峰值?
▋全球使用永續燃料最積極的航空,是這三家
▋史上最大法律案聽證會登場,竟由一個小島國帶頭
川普人馬開轟環保署:科學家本該為政治服務
隨著川普即將在明年1月20日正式入主白宮,共和黨「川系」人馬,已經開始攻擊負責執行、規範空氣、土壤、水質等重要環境與健康問題法律的美國國家環境保護署(EPA)。
共和黨川系人馬,在近期寫給環保署長里根(Michael Regan)的信中批評該機構長期以來遵循的「科學誠信」政策,也就是保護科學家、研究免受政治干預的原則。該政策最早是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制定,用來回應小布希時期政治任命官員要求環保署在報告中刪除「氣候變遷」術語,並做出其他政治凌駕專業的判斷。
但其實,「科學誠信」政策過於模糊,沒有規範科學研究該如何進行,針對違規的管理者、政治任命官員,也沒有罰則。到了川普第一任期,「科學誠信」政策並未遭受攻擊,甚至時任環保署長普魯伊特(Scott Pruitt)還利用政策模糊性自我掩護,聲稱其行為符合規定。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而拜登政府承諾強化「科學誠信」政策,但卻沒有帶來實質性改變。非營利組織公共僱員環境責任(Public Employees for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成員、前環保署官員拉赫(Jeff Ruch)表示,「他們想要清除所有障礙,一場腥風血雨在所難免。」
韓國遭百年最強降雪襲擊,但日本卻迎來百年最暖秋天
入冬的韓國首爾街頭,令人詫異的不只是總統尹錫悅突然發布緊急戒嚴令,還包括日前遭遇到史上最強的11月降雪,引發停電和航班中斷。而一海之隔的日本,卻創下126年最暖秋天紀錄,使得原本11月的賞楓季硬是延後到12月。
韓國氣象廳表示,今年11月底降在韓國的大雪,是1907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發生在11月的最強大雪,導致事故、災難頻傳,全國各地機場約有220多架航班被取消或延誤,數百名乘客滯留,也有70多艘渡輪因為沿海地區強風停擺。
氣象專家指出,朝鮮半島北部的低壓系統移動緩慢,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冷空氣拉向黃海,導致降雪。同時,受到氣候變遷影響,黃海升溫,使得此次暴雪的時間與雪量均加劇。
而在日本,今年秋天氣溫比往年高出1.97℃,是1898年有氣象統計以來最熱的秋天,使得楓葉季延遲,也讓旅遊業大亂。像是在京都,一家以營運夜間穿越楓林列車的鐵路公司,由於楓葉葉色變化速度比平時慢,使其必須延長行程表。
科學家表示,這種現象是全球暖化加劇的結果。不只是楓葉季受影響,就連富士山最著名的白雪皚皚山頂,以往早在10月就會出現,今年則是11月才現蹤。
全球最大碳排國,中國何時碳排達峰值?
隨著全球最大煤炭消費國加速推動清潔能源,中國的煤炭消耗量可能在2025年達到頂點。法新社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儘管以破紀錄速度安裝再生能源,但仍依賴煤炭。不過,儘管煤炭在中國能源結構佔主要地位,卻有跡象顯示中國正逐步減少對煤炭依賴。
因此,不少專家均認為,中國碳排會在2025年以前,或是2025年達到峰值。然而,芬蘭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首席分析師米勒維爾塔(Lauri Myllyvirta)卻表示,目前對中國碳排路徑仍缺乏清晰了解。中國需要進一步加快再生能源佈局,或是引導經濟走向一條能源密集度較低的道路。
目前中國的目標是在2030年以前達到碳排峰值,並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而根據2015年《巴黎協定》,各國需要每五年提交一次更深度的減排計畫,也就是「國家自主貢獻」(NDC),中國預計在明年2月提交新版國家自主貢獻,11月也通過一項能源法案,宣示要穩健推進碳排達峰值、碳中和。
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報告倡議,中國應設定「強而有力但可實現的目標」,也就是在2035年以前至少減少30%碳排。
全球使用永續燃料最積極的航空,是這三家
年末假期將至,不少人都會選擇搭飛機到國外散心。但你搭的飛機是使用永續燃料嗎?歐洲交通與環境組織(Transport & Environment)最新調查指出,87%的航空公司,在向永續航空燃料(SAFs)轉型時失敗,而且在77家航空公司中,只有10家從化石燃料轉向永續燃料的過程中盡了足夠努力,其餘67家不是購買的永續燃料太少,就是選擇錯誤的永續燃料,或是從來沒考慮過永續燃料。
該報告指出,電子煤油(e-kerosene)是一種由風能、太陽能、水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生產的燃料,是最永續的燃料。相較之下,由生質燃料衍生的永續燃料,在永續性、可擴展性方面差異很大,像是由玉米等糧食作物製成的永續燃料,根本就不具有永續性。
然而多數航空公司都還在使用這種錯誤類型的永續燃料,電子煤油只佔不到10%,但由玉米粒、大豆油製成,不具永續性的燃料,卻高達三成以上。目前全球航空公司中,使用永續燃料最積極的前三名,分別是法荷航集團(Air France-KLM)、美國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挪威航空(Norwegian)。
歐洲交通與環境組織永續燃料部門經理凱特(Francesco Catte)建議,監管機構必須更強硬,確保石油巨擘投資永續燃料,同時各國政府也該制訂電子煤油產業戰略,投入適當資金,輔以監管措施,才能使永續燃料普及化。
史上最大法律案聽證會登場,竟由一個小島國帶頭
位在荷蘭海牙的國際法院(ICJ)聽證會,日前聽取來自98國、12個國際組織意見,不少成員均是首次參與類似法律程序。這是全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法律案件,在為期兩週的聽證會中,各國、國際組織將提交抗辯意見,探討國家在應對氣候變遷所該承擔的法律責任。
此次聽證會為期12天,而國際法院預計也會在2025年發表諮詢意見。該諮詢意見有助於建立更強大的問責框架,明確規範國家應對氣候行動的法律義務。五年前,這項提議由南太平洋島國斐濟發起,而後另一個南太島國萬那杜接受,成功帶領小型島嶼發展中國家,向聯合國大會施壓,要求國際法院對「各國在氣候變化方面的義務」表示意見。
萬那杜氣候變化和環境特使里根瓦努(Ralph Regenvanu)表示,七年前,196個締約國通過《巴黎協定》,是保護人類和地球的重大作為,但在近十年後,萬那杜和其他小型島國,仍在努力防止全球暖化、極端氣候、海平面上升等進一步損害,並修復已發生的損害,但協議簽署方卻缺乏行動。
「儘管小型島國碳排佔全球比例甚低,但卻是全球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最劇烈的國家們。」里根瓦努指出,《巴黎協定》簽署後,每一次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進展均不足以應對眼前氣候危機,促使他們採取現在的法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