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盤查標準化!113年版指引出爐
▋核三2號機完成41天大修,核電暫時歸零又重啟
▋屏科大翻轉水稻農法,每公頃減碳10.86噸
▋中油與塑膠工廠火災連爆兩天,黑煙與異味籠罩高雄
▋綠色成長基金啟動!投資百億聚焦資源循環與減碳技術
全國碳盤查標準化!113年版指引出爐
環境部2日針對縣市溫室氣體排放管理需求,修訂並發布113年版《縣市層級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主要加強地方政府掌握排放趨勢,制定減量策略,並促使盤查工作與國際標準接軌,減少國內外方法差異。
此次修訂重點包括調整盤查頻率與資訊公開方式,強調年度更新為原則;採用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溫暖化潛勢數據(GWP),提升科學性;引入滾動調整數據機制,確保數據的持續更新與準確性。同時,指引強調跨部門合作和熱點排放源的鑑別,以強化地方碳管理能力。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環境部將支持地方整合各局處,並設計統一的碳盤查指引。明年將討論總量管制碳交易制度,推動中央與地方協同前進減碳目標。對於碳費部分,他指出,目前碳費將有一半補助地方,但60億元經費仍不足推動,盼中央與地方攜手推動淨零。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地方政府須每年更新盤查報告,未達標者至少每三年完成一次,並透過氣候資訊公開平台公開結果。本次指引將成為地方制定減量策略和參與國際碳揭露計畫的重要依據,預期能加速地方氣候行動的落實與國際接軌。
核三2號機完成41天大修,核電暫時歸零又重啟
核三廠2號機於10月21日起進行為期41天的歲修,並於12月1日順利完成。本次大修作業包含設備維護保養及爐心燃料填換等項目。由於核三廠1號機已於7月底除役,因此在2號機大修期間,全台核電廠皆處於停機狀態,暫時讓「核電歸零」。
儘管2號機大修已告一段落,但台電欲重新啟動機組仍須經過核安會的嚴格審查,將依據「核子反應器設施停止運轉後再起動管制辦法」的相關規定,對台電提出的再起動申請進行審核。
核安會將會同相關單位,對核三廠進行全面且深入的檢查,以確保機組的安全性。待核安會確認機組現場狀態符合起動要求後,才會同意台電進行抽棒啟動。
核三廠的停擺再次凸顯了台灣在推動非核家園政策所面臨的挑戰。隨著核電逐步退場,台灣的能源結構正在進行重大調整。目前,燃氣發電已成為台灣電力供應的主力,佔比約37.4%。
此外,太陽能發電也快速發展,其發電量佔比約30.8%。雖然燃氣與太陽能發電的比重逐漸增加,但如何確保電力供應的穩定性與安全性,仍是政府與社會關注的焦點。
屏科大翻轉水稻農法,每公頃減碳10.86噸
屏科大28日宣布,其研發的SPRI水稻減碳技術在「2024 IMV科技創新獎金競賽」取得非企業組生態永續類第一名。這項創新技術以「多曬田、多益生菌、多有機質」等友善農法為核心,並搭配智慧化生產系統,成功將傳統水稻栽培模式轉型為低碳、高效率的永續農業。
研究數據顯示,採用SPRI技術的稻田,每公頃每年可減少10.86噸碳排放,同時還能節省30%的灌溉用水並增加20%的稻米產量。
除了友善農法,SPRI技術還結合了水稻ICT智慧化生產技術,透過可程式行動監控肥灌系統、可攜式田區智慧監控系統等設備,實現精準農業管理。這些智慧化系統不僅能提升生產效率,還能收集大量的田間數據,為農民提供精準的決策依據。SPRI技術所展現的創新性與實用性,已獲得多項專利及國際大獎的肯定。
屏科大團隊積極將SPRI技術推廣至產業界,目前已與三好米、退輔會台東農場、關山農會等單位合作,將這項創新技術應用於120公頃的稻田。團隊計畫將合作範圍擴大至330公頃,以加速推動台灣水稻產業的永續轉型。此外,屏科大也正積極申請農業減碳排認證,希望藉此提升SPRI技術的公信力,吸引更多農民參與。
中油與塑膠工廠火災連爆兩天,黑煙與異味籠罩高雄
高雄市2日與3日連續發生兩起火災事件,導致嚴重空氣汙染。中油林園四輕廠2日因C1201壓縮機跳脫,製程氣體排放至燃燒塔處理,但燃燒不完全釋放大量黑煙和火光。中油回應,設備已重啟並恢復正常操作。3日清晨,永安區地下塑膠工廠因堆放廢塑膠管理不當再次發生火警,釋放異味和粒狀物汙染。
中油林園四輕廠空汙主要影響林園地區,而永安區地下塑膠工廠的火災則波及了岡山、湖內等周邊地區。這顯示空汙問題並非局限於單一區域,而是可能跨區域傳播,造成更廣泛的影響。
上述兩起事件所產生的空汙物包含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可能引發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問題。此外,空汙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例如農作物減產、水質汙染等。 高雄市議員邱于軒批評,林園廠事故頻傳卻未見有效監管,要求中油檢討操作流程避免重蹈覆轍。同時,環保局將加強巡查,針對塑膠工廠的廢棄物堆置進行管理,防止類似空汙事件再發生。
綠色成長基金啟動!投資百億聚焦資源循環與減碳技術
環境部於11月29日通過「加強投資綠色成長淨零產業實施方案」,將由國發基金挹注100億元成立「綠色成長基金」,用於支持未來10年國內淨零永續新興產業的投資,並引導民間資金共同投入。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這是綠色投資的起步,協助企業找到成長契機。
此基金將優先支持科技儲能、深度節能、負碳技術發展及氣候變遷調適等領域的創新技術與商業模式。為確保投資效益,對單一企業的最高投資金額限制為1.5億元,單次投資上限為1億元,且公股持股比例不得超過49%。
環境部預計於2025年第二季開始受理投資案件申請。符合投資資格的企業主要為非上市的國內企業或在台灣境內執行主要營業活動的境外企業,且須聚焦於淨零永續相關的新興業務。上市櫃公司則不在投資範圍內。
除了綠色成長基金的設立,環境部也積極推動其他減碳措施。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指出,台灣最快將於2025年初提出新版國家自定貢獻,以2035年為目標的NDC 3.0,設定更具雄心的減碳目標,並採取更積極的減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