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投過與不過門檻會怎樣?核三重啟與否四大可能一次看。取自經濟部官網
核能一直是台灣能源政策中最具爭議的議題。從福島核災後的反核浪潮,到歷次公投的激烈辯論,社會始終在安全、環保與供電穩定之間拉鋸。本週六即將登場的「核三重啟公投」,結果會有哪三種可能?《遠見》帶你一次看。
核三重啟公投,即將在本週六(8月23日)登場。儘管這不是台灣第一次針對核能相關議題進行公投,但各界仍相當關注此次公投對台灣能源配置、防衛韌性、淨零轉型等層面的影響。
觀察本次公投主文「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可發現影響日後核三是否重啟有兩大變因,分別是公投通過與否,以及台電依照政策指示進行延役評估是否安全無虞。因此,公投結果共有三種可能。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可能一:公投過關+政府評估核三重啟安全無虞
中選會日前公布,本次全國性公投案投票權人有2000萬2091人。依照公投法規定,有效同意票須多於不同意票,而且同意票達投票權人總額1/4以上,公投案才算通過。換言之,公投案過關門檻是500萬523張同意票。
第一種可能是公投過關,台電依據政策指示進行延役評估,而且安全檢查順利通過,但這並不代表核三可以馬上重新恢復運轉,最快還需要三年半,才能完成準備作業。
值得注意的是,《公投法》規定,政府機關在公投通過後兩年內,不得更改公投結果,而且需要採取必要處置措施,以實施公投目的。
而台電作為國營事業,如果公投通過,且行政部門要求啟動延役,也必須配合執行。
但由於主文較模糊,主管機關仍握有相當大的解釋與執行彈性,是否啟動安全評估、後續流程,手上還是握有相當大裁量空間。
可能二:公投過關+政府評估核三重啟有安全疑慮
因此,就算公投通過,主管機關核安會對台電提交的檢測報告、延役計畫進行評估,逐項審核包括乾式貯存設施、核廢處理等要件後,若認為核三重啟有安全疑慮,就不會核發新的運轉執照。如此一來,核三依然無法重啟。

可能三:公投沒過+政府評估核三重啟安全無虞
第三種可能則是,公投未通過,台電無須進行延役檢測,核安會也無須審查。核三廠將進入除役程序:第一階段是除役過渡期,進行廠內設備清理,尋址興建乾式貯存設施,並移出冷卻燃料棒,需時8年。第二階段拆除期,拆除反應爐及廠房組件,估計要12年。第三階段進行土地復原與輻射偵測,至少要5年。整個流程走完保守估計大約25年。
翻開歷史,核能由於爭議性高,在台灣是相當政治化的議題,過去台灣也曾經舉辦過兩次核能相關公投,分別是2018年的「以核養綠」公投、2021年「重啟核四」公投。
》》專題不斷更新》823核三公投即時開票看這裡!反核與返核,社會共識核去核從
以核養綠公投雖通過,但政府仍力行「非核家園」政策
2018年的「以核養綠」公投,要溯源至2011年的福島核災。受到福島核災影響,反核成為台灣主流民意,使得馬英九政府在2014宣布將興建中的核四以「封存」名義停工。
2016年上台的蔡英文政府,推動「2025非核家園」政策,並在2017年藉由《電業法》修法將該政策入法。
不過,部份持不同意見的公民團體發起用「以核養綠」公投案複決《電業法》關於非核家園的相關法律條文,公投主文為「您是否同意: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即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
本項公投得到589萬5560張同意票,比例高達59.49%。儘管該項公投領銜人,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疾呼這代表台灣人民否決廢除核能政策,但蔡英文政府仍無意延役核電廠、興建新的核電機組,認為反應爐壽命已屆,沒有辦法再延役。
這也顯示,即便公投案通過,主管機關對於核電廠運轉是否安全無虞,其實具有頗大裁量權。

重啟核四公投,不同意過半
2021年的重啟核四公投,原本是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的一部份,但是因為中選會認為提案主文違反「一案一事項」等原則,發函要求更正。
因此,原提案人黃士修在2019年提出「您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公投案,並在2021年12月8日進行投票。但在2020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囊括史上新高的817萬效應、行政團隊全力宣傳下,該案拿下426萬2517張不同意票,佔比52.84%,最終不通過。
從過去兩次核能公投,不難發現能源政策關乎國家安全、經濟發展與世代責任,每一張選票都將影響台灣未來的道路。公投不只是程序,更是人民意志的展現。無論同意核三重啟與否,務必珍惜手中這一票,讓國家聽見你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