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規劃在知本濕地建置台灣最大的太陽光電示範區,環團認為,此地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一旦設置太陽能光電,不但失去綠能發電意義,更扼殺了生態。
想到台東知本,你一定會想到溫泉。但你可能不知道,知本也靠海,更有知名的濕地。
就在知本溪北岸河口,有一片廣大濕地。從空中俯瞰,河海交界處蘊藏著台灣東海岸最大面積的草澤濕地,含括水域、海岸林、沙灘、草澤、草原、樹叢等,組成一個幽靜的世外桃源。
現在,這塊台東人心中的秘境,極可能成為台灣最大的太陽光電示範區。
總計226公頃的知本濕地與河口草原,估計最多可蓋154公頃的光電板、每年發電2.1億度,相當台東縣總用電量的22%,還能為縣庫注入3000多萬現金。
乍看之下,是政府與民間雙贏的開發案,然而深入探討,卻發現事情沒那麼單純。
知本濕地至今仍未被列入國家級濕地,但在台東人眼中卻是「貨真價實」的國際級濕地,「同時也是一塊是非之地」,台東公民監督聯盟召集人、台東大學教育系教授李偉俊感嘆地說。
1982年,台東縣為發展觀光,曾在此推動285公頃、50年租期的知本綜合遊樂區計畫,號稱「台東迪士尼樂園」,1985年7月由捷地爾公司得標,成為全國第一起BOT案。但這樁開發案卻命運多舛,期間爆發廠商財務問題,台東縣府經多次磋商,始終未能完成續約,2002年宣告契約關係消滅。
2003年,另行招標由國統公司得標,豈知連國統也面臨財務危機,2006年縣府再度取消契約;國統不服,提起上訴,雙方纏訟至2011年確定國統敗訴。未料捷地爾又於2012年提出訴訟,2016年法院判縣府勝訴,捷地爾再上訴,目前還在最高法院審理中。
在生態學家眼裡,知本濕地生態豐富,中華野鳥學會曾提議列入國家級濕地,還未送至中央,就因台東縣府的遊憩開發案而被擋下來,因此一直未受到濕地法和野生動物法的保育。
根據台東野鳥學會和荒野保護協會長達30年來的觀察,知本濕地擁有東部特有的台東火刺木灌叢地景,超過170種植物、200種野生動物,其中有5種保育蛇類、42種保育鳥種,包括全台僅剩200隻的黃鸝、少見的大型候鳥東方白鸛等。
透過野鳥協會的努力,2004年這塊濕地獲得國際鳥盟認證為唯一在台東沿海的野鳥重要濕地。
從1985年起,因為開發案爭議不斷,讓這塊濕地被擱置了32年,直到2016年新政府推動綠能政策後,才又重新被看見。
當時台東縣評估,可配合太陽光電政策,主動規劃在知本溪北岸河口226公頃的土地,擬借助綠能的低度開發來解決長久爭議。該計畫也立即獲得中央支持。
台東縣隨即於去年元月招標「光電開發計畫先期作業委託服務採購案」,底標為955萬元,得標廠商象騰顧問公司8月就提出期末報告,縣府也在今年元月10日公告「知本設置光電示範區」招標案,預計3月13日開標。
如果成功設置,對台東縣來說是一舉三得的開發案。負責該業務的財政及經濟發展處處長盧協昌表示,過去鑑於人力與資源,無法管理濕地,已有部分變成垃圾堆置髒亂區。光電開發符合國家政策又對財政有利,收入可用來管理濕地,達到生態保育、休憩觀光、綠能發電等三重功能。
生態疑慮〉環團反彈 呼籲暫緩開發
雖然台東縣一切依法行政,程序也合法,但先招標再請得標廠商開公聽會的作法,讓公民團體覺得過於匆促、不盡周延。
李偉俊說,「縣府雖合法,卻有許多道德風險」,這塊濕地因未被劃入國家濕地,不需要環評,但地質敏感又多颱風,且鄰近自然生態,並不適合種電。
這次環保與公民團體的訴求並非「不要種電」,而是呼籲暫緩開發案。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長林義隆直指,這是繼捷地爾開發案後,台東史上最大委外開發案,生態保育、災害防護、綠電配套等都有討論空間。他希望縣府能避開生態敏感區,先進行環評,並調查區域的合適性再執行。
針對知本濕地種電爭議,盧協昌強調,「濕地並沒有在種電範圍內」,已將65公頃的濕地排除在外,包括整個泥沼地及水域區域,而且台東縣依法不必做環評。
不過,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知本濕地小組組長蘇雅婷直指,縣府規劃的65公頃與荒野協會調查的濕地面積落差甚大,開發預定地中,仍有幾處敏感區未避開,包括黃鸝築巢地,未來將蓋行政大樓、停車場。
從蘇雅婷所提供的濕地照片,不難理解為何當地人對這塊濕地感情深厚,「從空中鳥瞰,綠油油一片,風景優美,還有白鷺鷥、水牛,這裡保有我們兒時的回憶,河道沖積扇的遺跡,是台東平原的歷史縮影,其他地方再也看不到了,」今年40多歲的她頓時陷入回憶中。
這座太陽光電示範區,涉及的不只濕地保育與官司議題,同時也是卡大地布部落的傳統領域,縣府依法須取得原住民同意才能開發。
不過,盧協昌頗有信心說,官司不會對本案造成影響,縣長黃健庭也承諾未取得同意前不會開發,目前正與部落說明溝通中。
但是台東腹地大,應該有很多地方可以種電,公民團體也提出疑問:為何非選上這塊是非之地?
天災頻繁〉強烈颱風一來 光電板可能全毀
其實,2016年7月8日尼伯特颱風來襲時,海水就曾沿知本溪舊河道倒灌一公里至圓環處,吹壞許多學校屋頂的光電板。縣內80所學校有60間受到大小程度不一的毀損。以興隆國小為例,位於迎風面的屋頂僅剩一片光電板,其餘都散落一地,還砸到隔壁民宅。
雖然光電業者都有投保,事後也加以修護。但林義隆擔心,一個強烈颱風就可能讓光電板付之一炬,政府為繼續在濕地發電,可能要花鉅資築堤。在不對的區位做不對的事,前有捷地爾失敗的32年,還要再來失敗的30年嗎?
長期從事能源教育的李偉俊實地調查台東的土地後,發現關山、池上、鹿野、卑南等地少有颱風等天然災害、還有海堤屏障,更適合發展光電。
綜合分析反對人士的意見,知本溼地光電案面臨天時劣(颱風、地震)、地利差(鄰近天然溼地,內有一級保育類生物,官司訴訟)、人不和(環團抗議、台東公民監督無法落實、傳統領域同意權行使)等三大難題,「在諸多爭議下,有什麼理由非要急著開發?」李偉俊反問。
這座全國最大的光電示範區,未來是成是敗?持續考驗著台東縣府。
(圖/曾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