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發電需倍增,全球才有望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這是國際能源總署在今年6月底最新報告中指出。各國面臨能源危機,但淨零目標在即,又有哪些國家對核能的態度開始轉向?
- 國際能源署指出,2050要達淨零排放目標,核能發電量要倍增
- 繼續或增加核能使用的國家,有望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及碳排放
- 美國、南韓、法國積極擁抱核能,德國則強烈反對
近日,國際能源總署長畢羅(Fatih Birol)也悲觀地表示,全球各國遭遇能源危機,可能還未看到最糟的情況。
國際能源署:核能發電量需倍增
6月底,國際能源總署(IEA)發布最新報告《核電與安全能源轉型報告》(Nuclear power and secure energy transitions: From today’s challenges to tomorrow’s clean energy systems),指出全球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核能發電量需從今年的 413GW 成長到 2050年的 812GW,才有望達成。
多年來,國際能源總署都將「核能」視為減碳的重要方法之一。
國際能源總署指出,選擇繼續、增加使用核能的國家,未來可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減少碳排放等。而在沒有使用核能的情況下,要建設可持續性、清潔的能源系統會變得更加困難,風險跟成本也更高。
國際能源署長畢羅表示,在當今全球能源危機、化石燃料價格飆漲、能源安全挑戰和極具野心的氣候承諾等,「我認為核電有一個獨特的機會捲土重來。」
歐盟、美國等國家,對核能態度開始轉向
在7月6日,歐洲議會針對是否將天然氣、核能列入歐盟的「永續分類標準」(EU taxonomy for sustainable activities)進行表決。最終表決結果為,328票贊成、278票反對、33票棄權。
最終,歐洲議會通過決議將天然氣、核能列入歐盟的永續分類標準。《紐約時報》強調,「這項議案被視為歐洲能源政策和氣候變遷的里程碑式投票。」
這項表決結果也突顯歐盟在能源問題上的歧見,尤其是核能議題。德國強烈反對核能,法國則積極推動將核能列為綠能。而新法規預計在2023年1月1日會將天然氣、核電廠納入歐盟的「永續分類標準」。
南韓現任總統尹錫悅就任後,一改過往前總統文在寅的去核政策,轉為「擁抱核電」的能源政策。日前,南韓政府宣布的能源計畫,未來目標將 2030 年前的核電佔比從2021年的27.4%,提升至30%以上。
焦點轉到美國境內,同樣也面臨電力需求不斷攀升的情況,又得兼顧淨零碳排、清潔能源的能源轉型。因此,拜登政府也在近期設立一個六十億美元的基金,來幫助核電廠繼續營運。
為了在淨零排放的氣候承諾目標、能源需求攀升間取得平衡,歐盟、美國等國家一改過去態度,轉向接受核能發電,會否讓其他國家跟進,可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