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鳥喝嘉義光電板紅水暴斃?專家澄清:AI偽造影片

嘉義新庄滯洪池暫置受損光電板,遭製作AI影片影射「毒水」。取自環境部

|

近日網路流傳一段7秒短片,畫面中一隻小鳥疑似喝下光電板旁的紅色積水,隨即倒地暴斃。影片搭配文字稱「太陽能板漏出內部紅水」、「小鳥喝了幾口就死了」,引發部分民眾質疑太陽能光電設施恐有汙染危機。然而經查證,這支影片其實是AI生成的假消息,與近期嘉義「紅水」事件被混為一談,造成誤導。

這段影片最早在社群媒體上流傳,並透過「光電毒水」、「鳥喝水暴斃」等聳動字眼快速散播,引發民眾恐慌。由於影片內容將光電案場與汙染連結,有部分網友將此與日前嘉義縣新庄滯洪池的「紅水」事件並論,懷疑是否為太陽能板外洩有毒物質所致。

浮水印溯源,原作者已坦承影片為AI製作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透過多方檢驗,確認影片為AI生成。首先,影片左下角的浮水印成為追查關鍵。儘管原始上傳者帳號事後已消失,但查核中心根據線索發現,該帳號曾於Threads平台留言,明確指出「這是AI製作的影片」,這段紀錄成為揭穿謊言的關鍵證據。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其次,影片畫面存在明顯破綻。小鳥在喝水前,鳥喙呈現深色,但倒地後卻瞬間變淺色,違反自然狀態。此外,查核團隊利用「undetectable.ai」、「Decopy AI」、「Was it AI」等多個線上工具檢測影片擷圖,結果均顯示其有極高機率為AI生成內容,並非真實錄影。這些細節顯示,影片並非現場拍攝的紀錄,而是經過AI影像生成與後製加工的假消息。

鳥類專家回應:非台灣鳥種,鳴叫聲更露餡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秘書長呂翊維指出,這段影片的破綻不僅來自影像,連聲音都充滿不合理之處。他進一步解釋,由於片中的鳥類並非台灣本土鳥種。台灣擁有近700種野生鳥類,但這隻鳥無論外觀或形態,都與常見的台灣鳥類不符。雖然畫面不夠清晰,難以進一步辨識是否為外來物種,但可以確定的是,它並非在台灣棲息的鳥類。

更明顯的造假痕跡來自聲音。呂翊維解釋,影片中的鳥鳴聲與其行為完全不符。鳥在喝水時幾乎不會發出持續不斷的叫聲,但影片卻出現這種不自然的狀況。此外,鳥倒地時還伴隨著聽起來相當不自然的「落水」音效,更進一步證實影片是經過人工合成。

呂翊維強調,這類影片不僅會誤導大眾,更可能在敏感的光電議題上製造恐慌,呼籲民眾務必保持警覺,切勿輕信未經查證的網路謠言。

環境部回應:紅水來自鐵鏽,光電板並無汙染

針對「紅水」傳言,環境部於8月20日出面澄清。事件起因於嘉義縣新庄滯洪池暫置受損光電板,部分農地出現紅色積水,引發居民憂心。經環境部檢測,紅水pH值為中性6.79,並未檢出銅、鉛、汞等重金屬,唯一檢出的微量砷值僅0.0535 mg/L,低於管制標準。檢驗結果顯示,紅色水體主要因農地鐵板生鏽,加上土壤腐植酸所致,與光電板並無直接關聯。

環境部同時指出,受損光電板清除進度持續推進。截至目前,總計受損約13.5萬片光電板,其中近4萬片已送交合法機構處理,6萬片已收集暫置,僅剩約3.5萬片尚堆置於滯洪池岸邊,預計9月底前全面清除完畢。若業者違規處理,已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並勒令改善。

圖/受損光電板仍持續清理,並預計9月底前清除完畢。取自環境部

此外,環境部也強調,嘉南地區災損光電案場的水質經多次抽驗,未發現異常,相關水域並非飲用水或養殖區,對環境與民眾健康均無風險。

在AI影像技術愈加普及的時代,辨識真偽成為全民必修課。面對網路流傳的驚悚畫面,民眾應培養媒體識讀能力,先查證再轉傳,避免成為假消息的放大器。

延伸閱讀:ESG每週必讀》颱風吹出綠能「抗災底線」!光電板毀壞有毒?專家解析一次看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