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台灣434萬人力挺核電!核三公投雖敗猶榮,掀能源轉型討論

公投結果未過門檻,不過同意票遠大於不同意票,也顯示了核電在台灣不只是能源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張智傑攝

|

核三重啟公投落幕,雖有434萬1432張票力挺,卻未能跨過500萬門檻,依法不通過。支持者視之為公民意志的展現,反對者則批評是政治操作的結果。這場能源公投,不僅凸顯台灣社會對核能的長期分歧,也再度考驗政府如何在安全、減碳與產業需求間取得平衡。

攸關台灣能源發展、淨零排碳、安全韌性的核三重啟公投落幕,儘管同意票高達434萬1432票,足足是不同意票151萬1693票的兩倍多。同意票的比率高達74.17%,顯示台灣多數民意支持核能發展。

但由於《公民投票法》規定,公投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且有效同意票需達投票權人總額1/4才算通過。而此次同意票門檻為500萬523票,因此依法不通過。

儘管公投結果塵埃落定,但民間對核能發展走向態度依然莫衷一是。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核三重啟公投投票率不到三成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表示,這場公投是政治攻防下的產物,不僅缺乏民意連署過程,更沒有好的公共討論品質,僅有少數政黨的煽動與操作,最終換來2017年公投法放寬門檻以後,17案全國性公投當中,投票率最低的一次,僅不到三成。

此次核三重啟公投,由民眾黨立院黨團提案,並花費11億預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直言,「浪費民脂民膏,最後得利的只有志在下一次選舉的民眾黨。」

但看在支持核三重啟的一方,此次公投儘管雖敗猶榮,更是公民意志的展現。

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葉宗洸再次引述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核能是個好選項」說法,強調儘管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呼籲AI資料中心等耗能產業儘量往不缺電的南部設置,但他仍在台北市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設置第二總部,即便核三重啟公投未通過,台電仍需回應輝達可能產生的龐大用電需求。

再者,葉宗洸也重申,並不反對綠電,而是希望核電共存,原因是在沒風、沒陽光的時刻,綠電供應可能不穩定,對科技業者來台投資設廠將造成疑慮。

「如果台灣要吸引國外大廠來投資,黃仁勳的忠告,等於是為台灣的能源政策下了指導棋,」葉宗洸強調。

圖/葉宗洸教授表示即便核三公投未過,台電仍需回應輝達防大的用電需求,並認為核綠共存是台灣能源的解方之一。擷取自中選會

黃士修:這場戰役並非一無所獲

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則罕見感性表示,「這場戰役,並非一無所獲。」他認為,在宣講核三重啟的過程中,愈來愈多伙伴加入行列,也讓社會大眾理解,核能才是全球綠能轉型的關鍵所在。

對賴政府而言,434萬票的力量自然不容小覷。台灣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表示,這434萬票為台灣能源轉型開啟歷史性新起點,也象徵民進黨應徹底反省錯誤的能源政策,「政府必須謙卑聆聽、勇敢改變。」

而總統賴清德在核三公投結果底定後,也立即召開記者會表示,「台灣人民透過罷免和公投,再次展現民主力量,這是人民意志的展現,我們都必須尊重並接受結果。」

對於核能發展,賴清德指出,在台灣社會針對核能議題辯證的數十年來,最大共識就是「安全」。「安全不僅是科學問題,更是人民安心的問題。」他強調,核能安全是需要經過科學驗證的問題,不會只是經過一場公投就徹底解決。

賴清德:廣納意見,不排除先進核能

因此,即便核三重啟公投同意票未過門檻,賴清德也責成核安會廣納社會各界意見,儘快依照今年5月修法的《核管法》,訂出安全審查辦法,而台電也必須在法規公告後,啟動舊核電廠基礎自我安全檢查,並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與風險,若符合標準,將依法送交核安會審議。

換言之,賴政府面對核能的三大原則是: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我們並不排除先進核能,」賴清德表示。

然而,除了在核能發展的立場展現彈性,賴政府眼前需要解決的難題,還包括在野黨立委口中「讓『綠友友』牟利的綠電」,以及不勝枚舉的弊案、開發問題。

此次在核三重啟公投第三場擔任反方代表的台灣綠黨召集人甘崇緯就表示,這些問題確實讓許多關心環境的朋友憤怒萬分。「我們支持綠能發展,但絕對不容許毀林搶地的綠能,也不允許任何人假綠能之名行貪汙之實。」

這句出自反核盟友口中的呼籲,確實反映國人期盼能源制度走向更公平、更透明的殷殷期盼。

圖/賴清德總統在公投過後發表談話,並表示不排除先進核能。取自總統府

藍營成功塑造「萊爾校長」,重創執政黨形象

「民進黨現在只剩最後一口氣!」一位綠營人士不諱言,歷經726、823兩波31位立委、一位新竹市長大罷免,全數以失敗收場,執政黨如今氣若游絲,「還好創黨以來『非核家園』這塊神主牌還沒垮。」

該名綠營人士坦言,賴政府上台後,針對能源等公共議題的溝通方法偏老派、保守,而過去成功為蔡英文溝通政策的團隊並未獲得如今團隊延攬,導致許多影片觀看流量僅不到3000次,反觀國民黨透過模仿美國動畫《南方四賤客》的政治漫畫短片,並成功創造「萊爾校長」角色,在社群上掀起廣泛討論、引發二創風潮,「看了很令人心急。」

因此,賴清德在公投後的記者會也表示,會做出四項調整,包括內閣人事改組、調整行政立法互動、調整國家財政體質,施政上也會以經濟、民生、弱勢、青年四大領域優先。

823之後核能戰場仍在,亟待各界對話

核三公投前三日公布民進黨秘書長由前內政部長徐國勇接任,也可嗅出賴清德想要調整路線。

律師出身的徐國勇,曾任台北市議員、立法委員、行政院發言人,更曾長期主持政論節目,擅長接聽Call-in與民眾對話,「懂得用庶民語言,用接地氣的方式溝通,可讓一般人理解複雜的能源議題,」綠營人士觀察。但也有反對者質疑,徐國勇的好辯性格恐怕減分多於加分。

正如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的名言,「我們不是由紅州與藍州組成的集合體。我們現在是,也將永遠是美利堅合眾國。」經歷726、823兩波立委大罷免、核三重啟的考驗,社會固然有撕裂,但也開啟各界針對爭議能源問題對話的空間與機會。

「過多社會運動,其實不利我們的社會韌性。」一位曾在蔡政府位居要職的官員認為,領導人最重要的事情是團結整個國家,齊心面對能源、關稅等未來的重重挑戰。

核三公投未過,但留下的不是答案,而是更尖銳的問題。能源安全、產業競爭力與環境正義,仍在衝撞中尋找出路。台灣沒有太多時間迴避,真正的抉擇,才正要開始。

延伸閱讀:台灣寫下亞洲第一「非核」里程碑,卻留四大棘手難題待解?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