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綠領人才好缺,科技業每月超過4600職缺!半導體大廠最愛這類專長

綠色轉型對人才結構帶來的全新挑戰。到底該如何面對?shutterstock

|

儘管全球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但半導體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卻持續增長。從生產製造到高階研發,各類職缺的龐大缺口,不僅彰顯產業強勁擴張,更反映出綠色轉型對人才結構帶來的全新挑戰。到底該如何面對?一起來看看跨國專家怎麼說。

即便全球景氣混沌不明,但半導體產業人才需求卻未因此減少。根據104人力銀行與工研院合作發布的《2025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最缺才的三個職類,分別是「生產製造/品管/環衛類」缺1萬人,「研發類」缺9000人,及「操作/技術/維修類」缺7000人。

這反映晶圓廠擴產、先進製程、先進封裝投資增加,使得所需人才不減反增。而其中不少,更是目前各界所定義的「綠領人才」。

環境部不久前發布的2024綠領就業趨勢報告就顯示,台灣平均每月約有2萬2000個綠領職缺,其中電子資訊、軟體與半導體產業占最高,平均每月招聘約4300人。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此外,包含半導體產業在內的高科技產業,也占整體綠領人才需求的22%,相當於每個月有超過4600個綠領職缺。

低碳製造、回收材料抬頭,半導體綠領人才正夯

為什麼半導體產業特別需要綠領人才?路透社指出,半導體製造屬於高耗能、化學密集型產業,歐盟就曾經研究,過去八年全球半導體能源使用暴增125%,因而推動綠色製程、選用低碳製造方式,就顯得特別重要。

而台積電、聯電等半導體企業,也已經承諾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碳,並積極導入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特別需要具有環境健康、安全、能源管理專業的綠領人才加入。

在今年的SEMICON Taiwan 2025國際半導體展中,環球晶圓董事長暨執行長徐秀蘭也特別強調,未來半導體產業的決勝點,可能不只是先進製程、先進封裝,而是那些不起眼的「關鍵材料」。

為了降低材料風險,徐秀蘭認為,除了材料自主化,更要加強循環經濟,包括再生光阻劑、再生氬氣、IPA(異丙醇)回收技術,並尋找高溫室效應氣體的替代品,都是值得投入的方向。而這也顯示,綠領人才在半導體產業地位將愈來愈具足輕重。

然而,產業找不到足夠適合人才,卻是不爭事實。該如何面對龐大的人才需求?由工研院和SEMI國際半導體協會共同主辦的「晶鏈高峰論壇」中,就特別請到來自美國、新加坡、台灣專家,一同找出解答。

圖/低碳製造、回收材料抬頭,半導體綠領人才正夯。示意圖。shutterstock

解方一:善用在地人才

首先是必須善用在地人才。環球晶圓集團營運長薛銀陞表示,該集團過去曾進行四次併購,幾乎每四年收購一家公司,並隨著版圖擴張,加強和在地人才的合作。

例如,環球晶就在歐盟展開數位清潔、矽回收兩大專案,並加入義大利、丹麥伙伴共同發起的EU Chips and Horizon Europe for 2025計畫,並培養在地人才。

而在美國擴廠時,環球晶則募集對跨國搬遷有興趣的員工,確保他們對產線的知識得以順利傳承,並為美國在地員工提供指導。

解方二:提供足夠資金,帶動產學合作

另一個策略,則是深化產學合作。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副總裁楊育佳指出,人才發展必須從根源做起,第一步就是要找到優秀的教師,如果本地沒有,就要到世界各地尋找,當人才成熟後,則為他們尋找強大且互補的合作伙伴。

他認為,半導體人才培育的核心課題,就是受訓者是否具備解決未來問題的技能。因此,新加坡的產學合作會特別專注在先進封裝、異質整合、量子運算以及和產業高度相關的深層問題,政府也在研發設備上投入大量資金,讓受訓人才得以不受框架限制展現潛能。

對此,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首席半導體長朗斯壯(Mark Lundstrom)回應,要能讓產學合作成功,最關鍵的是讓教師們投入,而要讓教師們投入,就必須提供足夠資金,讓不同國家、機構的教師們得以合作進行聯合研究計畫。

解方三:建立國際鏈結,彼此教學相長

圖/除了足夠資金,國際鏈結也對半導體人才養成至關重要。shutterstock

除了足夠資金,國際鏈結也對半導體人才養成至關重要。晶創臺灣推動辦公室執行長闕志達舉例,去年國家實驗研究院舉辦台歐IC創新論壇,把100多位歐洲、台灣的研發人員聚集在一起,探討如何提出符合歐盟晶片法的合作,該論壇今年將在捷克布拉格再次舉辦。

這種相互學習的氛圍,在跨國集團也看得到。薛銀陞舉例,在美國德州的環球晶圓美國,工程師、設計師來自全球各地廠區,包括台灣、韓國、義大利等國,透過分享每個廠區觀點、優勢和經驗,打破各自為政局面,並創造持續學習的文化。

解方四:說服更多人加入半導體產業

然而,更重要的是說服更多學生選擇半導體職涯。朗斯壯指出,普渡大學半導體相關科系大一課程中,每週會邀請一位來自業界不同領域的講者,分享他們公司工程師的工作內容,以及他們為世界帶來的改變。

另外,普渡大學也在暑假提供動手實作的研究體驗活動,讓從來沒有真正動念進入這一行的學生開始考慮。

半導體產業的未來,不只仰賴先進技術,更取決於人才的質與量。面對綠色轉型浪潮,全球供應鏈的挑戰與機遇,唯有透過跨國、跨域、跨界的深度合作,才能為產業永續發展,打造堅實的人才基石。

延伸閱讀:下半年景氣恐冷颼颼,「這類職缺」卻熱到缺人!五大重點報你知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