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企業案例

全齡宅進化App藏巧思!從借車位到顧毛孩,三代同鄰重拾厝邊人情味

建設公司推出「全齡宅」,結合App導入共享車位、寵物與植物托顧等功能,鼓勵鄰里互助。示意圖。unsplash by jakubzerdzicki

|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住宅市場迎來轉型。傳統「三代同堂」式微,「三代同鄰」漸成為社區新趨勢,不同世代各自獨立,卻能彼此照應。部分建設公司推出「全齡宅」,除無障礙設計外,還結合App導入共享車位、寵物與植物托顧等功能,鼓勵鄰里互助,並回應長者在地安老需求,也讓都市社區重拾人情味。

高齡浪潮席捲台灣,房地產產業正從「硬體導向」轉型為「軟硬並重」。有業者研發社區服務App,逐步導入新舊建案,功能涵蓋物業管理、社區共享與長者安老,落實全齡友善理念,並視為未來建案的DNA。

將捷建設品牌長張淑惠表示,公司研發的「將捷GO」App,初衷是盼解決住戶因物業公司更替,而可能須換App的不便;當新系統設計與社區綁定,無論物管如何更換,住戶都能持續使用,確保居住服務的連貫與便利。

除了承載包裹通知、公設預約等基本功能,這套App更融入「全齡友善」服務,強調鄰里互助。張淑惠說,過去追求三代同堂,隨著社會風氣改變,如今更提倡「三代同鄰」,不同世代住同一社區,各自獨立保有空間,卻也能互相照應。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從借車位到顧毛孩,如同「熱湯」暖人心

此外,App同時肩負社區「共享平台」的角色,從臨時車位需求、毛小孩寄養,到鄰里之間的日常互助配對,都能透過系統完成。

張淑惠舉例,以「共享車位」為例,住戶在訪客來訪時,可透過平台租借臨時車位,形成「今天我借你、明天你幫我」的互惠共享精神。透過數位工具縮短人際距離,也讓都市社區重新找回傳統鄉里互助的氛圍。

她強調,這些服務設計的核心目的,正是盼促進鄰里互動,需要時彼此照應,「就像端上一碗熱湯,送到鄰居門口仍帶著溫度,」象徵人情連結的溫暖精神。

張淑惠也提到,在建築設計上,將捷建設將「無障礙動線」視為全齡宅的關鍵。社區室內與公共區域全面採順平設計,並研發自動化升降門檻技術,讓長者與行動不便者能夠輕鬆進出,不必依賴他人,真正實現全屋無障礙的移動環境。同時,公共設施中也增設無動力健身設備與智能地墊,為長者打造專屬且安全的運動空間。

這套App目前已在旗下兩社區率先導入,逐步同步推動既有社區轉換使用。展望未來,將捷建設規劃全面落實此系統,所有新建案皆將標配導入,自預售屋簽約階段起即納入App平台,確保住戶自購屋至入住,均能享有一體智慧服務。

圖/「將捷GO」App透過數位工具縮短人際距離,也讓都市社區重新找回互助氛圍。取自Google Play

展望未來,另計畫異業結盟,將便利商店、藥局、診所等日常與健康資源引入社區周邊,抑或規劃於一樓店面進駐,打造「一樓就是生活圈」的全齡居住環境。

張淑惠強調,將捷建設的願景是讓住戶買了房子後能一路住到老,不必再換。透過軟硬體並行與社區App結合,打造安心熟悉的環境,實現「在地安老」的目標。

長者盼在地安老,互助共享成關鍵

隨著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社區安老的需求日益迫切。台灣銀髮產業協會秘書長張雅欣表示,「原居安老」已是不可逆的發展趨勢,多數長者都希望能在熟悉生活圈終老。因此,如何讓高齡服務更精準地輸送到社區,甚至延伸至到府與居家,正是銀髮產業的核心課題。

張雅欣認為,理想的社區高齡服務應涵蓋三大面向:一是安全網建構,確保長者在日常生活中能獲得及時支援;二是生活服務便利,讓長者在社區中即可獲得所需;三是生活樂趣與社交互動,鼓勵長者參與社群,並提供自我貢獻與持續成長的機會。

在少子與獨居的社會背景下,她強調「共享」與「互助」的價值。例如,共享車位、寵物暫托或植物代澆等日常需求,若能透過數位平台導入社區,不僅能解決生活即時問題,也能活絡鄰里互動,彌補都市中逐漸淡薄的人際連結。

圖/透過數位工具,將共享車位等日常需求融合進App,也有利於增進鄰里情感。示意圖。freepik by evening_tao

張雅欣表示,高齡服務關鍵不在於大型機構式的集中照護,而是如何把資源有效導入社區,讓長者在熟悉環境中獲得支持。從安全設施到生活便利,再到社交參與,社區安老的完整配套,才是真正符合全齡友善社會需求的解方。

延伸閱讀:「遠親不如近鄰」日本青銀共居住宅,如何打造跨世代共樂日常?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