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新月異,未來到底需要哪些專業,現在精進學習,還來不來得及?跨界又應該選擇哪方面補強,才不會被科技浪潮吞沒?
十年前,一本《未來在等待的人才》在書市大賣,揭示現代人對未來最大焦慮:科技日新月異,到底需要哪些專業,才不會被淘汰?
其實,「人才需求」永遠對應著「產業變遷」,如果能知道接下來人才需求最多的產業是什麼,該選讀哪門專業、該跨界哪個領域,也就能有更明確的方向。
想必大家都想知道,台灣未來人才缺口最大的產業是哪些?
民國100年起,國發會每年都會公布「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工作」報告,從國家發展的制高點,預測未來人力供需趨勢。
在今年5月最新公布的《107~109年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中,揭示了未來三年台灣最缺人才的幾大產業,包括:通訊暨物聯網裝置與設備業、資料服務業、健康福祉業、IC設計業、電視內容產業、離岸風力發電業(扣除排名第一但屬性特殊的保險業)。
理解這些未來人力需求最高的新興產業,到底是由哪些不同領域的知識構成,就能知道該為自己補強哪些專業、跨修哪些第二專長,才能成為最夯的跨界人才!
物聯網等數位人才:資訊╳工程
隨著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與5G等數位技術發展,「科技及知識服務類」產業商機龐大,國發會估計接下來三年,「IC設計」「通訊暨物聯網裝置」與「設備業」「資料服務」等產業,每年需求均大於1000人,其中「通訊暨物聯網裝置與設備業」需求人數最高,平均每年人力需求增加約5000人。
物聯網人才需要哪些專業?以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系的「雲端計算與物聯網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為例,課程內容包括作業系統、電腦網路、軟體工程、網路程式設計、無線區域網路等基本必修,搭配雲端計算、物聯網概論、射頻辨識系統與應用、雲端學習科技等四門專業選修。
進一步細分下來,就是以「資訊工程」為主,跨域「電機工程」「工程科學」等領域。可見「資訊」結合「工程」,正是未來科技人才最主要的跨域趨勢。
離岸風力人才:海事╳電機╳管理
配合全球節能減碳共識,以及2025非核家園目標,帶動新興綠能產業快速發展。離岸風力發電是當前綠能產業重點發展項目之一,預估三年內人才需求將從目前的150人,暴增到2100人。
這也帶動包括台大、高應大、逢甲等大學紛紛開設相關專班。以逢甲大學的「離岸風電碩專班學分學程」為例,其課程規劃有六大領域,包含海事基礎、機電設備、電力系統、財務金融、營運管理、社會責任,分別由建設學院、工學院、資電學院、金融學院、商學院、人社學院等跨領域開課。
細部分析課程內容,可見風力發電人才目前主打風力發電硬體建設,以「海事」和「電機」為主修課程,再搭配「管理」「財金」等後續營運相關配套知識。
民生產業智慧化人才:本門╳法律╳管理╳資訊
在數位化與智慧化等數位轉型趨勢下,民生產業結合新興科技,持續開發智慧化商品,或提供新型態服務。
以高齡台灣有迫切需求的照顧產業和長照2.0為例,健康福祉業若能結合資通訊技術,提供新服務,即可帶動相關人才需求;預估未來三年,平均每年新增需求高達2200人。
攤開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高階經營碩士在職專班」課表,可以發現,課程分為「健康」「政策」「管理」三大領域,最特別的是還開設了「資料分析」課程。
未來健康福祉產業將擺脫「把屎把尿」的刻板印象,不管是從「高齡健康」切入健康服務業、從「長照政策」切入顧問諮詢業、或從「機構經營」切入經營管理面,佐以醫療大數據做改善依據,都是未來相關人才可以有的職涯發展策略。可見未來民生產業相關人才,除了本門專業外,也需要兼具「法律」「管理」「資訊」知識。
影視內容產業人才:傳播╳資訊╳數位製作╳行銷管理
新媒體時代來臨,文化類產業日益朝向專業分工發展,電視內容產製模式也發生巨大變化,國發會預估,影視內容產業平均每小時投入人次將逐年增加,未來三年內容產業人才需求,平均每年將增加近千人。
新媒體內容人才需要什麼新能力?不論任何內容都需要載具,未來媒體內容的呈現方式已快速被行動裝置+社群+平台+雲端等科技工具改變。
檢視世新大學的「全媒體學士學位學程」課表,包含「傳廣」(新媒體經營管理、多媒體企劃與應用、行銷管理)、「廣電」(媒體政策與法規、影視製作、流行音樂製作)、「數媒」(電腦動畫、數位插畫設計)、「資傳」(資訊素養)四大領域,橫跨「傳播」「管理」「資訊」「數位製作」,可見未來的影視媒體人必須兼具傳播、資訊、數位製作與行銷管理四大能力。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的英文書名(A Whole New Mind,直譯意思是「全新思惟」。當新科技浪潮一波波打來,變化速度快到令人目不暇給時,誰能保證一定能早一步看見未來需求。
唯有保持靈活的學習力和整合力,才是真正的跨界力!